滚动资讯:

    一村一辅警推进会,为何会在邵阳召开?
    发布时间:2018-10-23   来源:观潮的螃蟹  记者: 观潮君

      辅警,作为颇具国际特色的工种,即便在此前的社会舆论热点事件中,出现过因不当执法招致的非议,在社会治理中的确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语境下,探索辅警的职能价值,很有必要。在湖南邵阳,辅警和农村,这两个原本并无关联的角色,在“一村一辅警”的战略部署下,展现出社会治理创新的新气象。最新的消息是,10月19日,全省“一村一辅警”建设现场推进会在邵阳召开。

    1.jpg

      这个全省性会议,之所以选在邵阳召开,自然是因为邵阳在这方面成绩突出。根据资料显示,自2016年在全市推行“一村一辅警”战略,农村治理形势得到大大好转。相关数据无疑是最有话语权的,从2015年到2018年,全市农村命案发案率逐年同比分别下降7.69%、25%、33.8%。

      作为邵阳市社会治理的首创,“一村一辅警”的做法,不仅得到了省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也进入了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日报等央媒的关注视野,更重要的是,非常得民心。很多受访的乡民认为,看到辅警就有安全感。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2.jpg

    黄关春(右二),许显辉(右四)一行参观邵阳市公安局“一村一辅警”实战中心。

      安全感,是每个人内心潜在的需求,按照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说法,安全需求,仅次于生理需求。对于长期以来“靠天吃饭”、资源占有能力偏弱的中国农民来说,安全感更是原始朴素追求。幻美的《桃花源记》之所以能广泛流传,正是击中了数千年来农民长期缺乏安全感的痛点。

      桃花源终究太缥缈,安全感却不虚无,对安全感的渴望,始终萦绕在中国农民心间。如何让乡民有安全感?这是古时历代统治者都会去思考的问题,因为,安全感不是简单的个人诉求,而是社会治理的镜子,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用典中提到司马迁在《史记》中的那句“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民众在社会安全上的获得感,往往折射出社会治理的水平高低。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战略新要求,具体到农村来说,打造平安乡村被适时提出。尤其是自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建设平安乡村的意义更是突出,在此次召开的推进会上,与会的湖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关春就提到“一村一辅警”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意义。而在前不久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内容中,建设平安乡村被单独作为章节提出,在具体的做法上,明确提到要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持续开展农村安全隐患治理,尤其提到要加强农村警务、消防安全生产工作。

      “枫桥经验”的创新

    3.jpg

    参观邵阳市大祥区“城市快警”平台。

      邵阳首创的“一村一辅警”,正是在加强农村警务上的积极探索。“一村一辅警”,简单来说,就是在每个建制村安排一名辅警,向村民提供便民服务、管控农村社会治安风险,根据邵阳对这一战略的安排,要求辅警至少扮演好八个角色:做好治安防范组织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情报信息采集员、法制政策宣传员、便民利民服务员、警务下沉联络员、交通安全协管员、乡村义务消防员。相较于之前,它的意义在于——把风险防控的触角延伸到了村组,矛盾纠纷化解、社会面防控、交通安全管理等工作向“有人管、管到位”全面转型。

      说到底,就是要把农村社会治理端口前移,把村里的问题在村里解决。这不禁让人想到一个颇有历史感的词——枫桥经验。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为此,1963年毛泽东同志就曾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个脍炙人口的典型。在后来,枫桥经验不断得到发展和创新,但其核心经验是没有变的,就是要走群众路线,就地化解社会矛盾。

      枫桥经验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珍视的群众路线,在纪念枫桥经验40、5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均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同时要创新“枫桥经验”,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

      对比枫桥经验和邵阳“一村一辅警”的做法,正是对“枫桥经验”的创新,在依靠群众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辅警力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打通农村警务“最后一公里”,就地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

      值得倚重的“地网”

    4.jpg

    参观邵东县廉桥镇新建村“一村一辅警”工作站。

      经过三年的探索,邵阳首创的“一村一辅警”以看得见的成效,证明了这个农村警务战略的“靠谱”,是促进基层和谐稳定的良方。我们致敬邵阳的首创精神,致敬的不仅仅是当地主政者的敢为人先的精神,更是对全省乃至全国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积极贡献。

      湖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之于社会稳定的基石作用,自不待言。而要稳定农村,发展农村,建设平安湖南,到底有没有可循的路径依赖?邵阳的“一村一辅警”探索其实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很多湖南人都知道,邵阳市农村地域广阔,点多面广,涉法涉诉、邻里矛盾纠纷长期存在,社会管理难度较大。这恐怕也是当初邵阳积极推出“一村一辅警”的大背景所在,在这样一个地方,一村一辅警能显现出如此积极的治理效果,在其他地方的实施效果应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此次全省“一村一辅警”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关春明确提出,到2019年2月底前,全省2.3万余个建制村要每个村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驻村警务辅助人员,设置一个驻村警务室。未来,全省农村的治安秩序和人居环境,无疑将得到大大的改善,平安湖南的建成指日可待。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建设平安乡村方面,专门提到要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即实现公共安全食品监控覆盖乡村,如果说雪亮工程是为“天网”,那么,即将出现在三湘大地广袤农村的“一村一辅警”就是“地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地网是更值得倚重,因为每一个辅警都是带着职责、带着温度的人,他们心中有担当,心中有乡民,无疑更能迸发出强大的正义力量。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