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建好212个高标准村卫生室,年底实现农村全覆盖,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新医改“武冈经验”获中央改革办推介
高标准的卫生室
华声在线邵阳7月25日讯(记者 尹建国 陈志强 陆益平 通讯员 杨贤勇 关杨博)“新修的村卫室宽敞明亮、设备齐全,现在我们老百姓看病真是太方便了,发个病再也不用走几十里路去县城医院了,看病便宜服务又好,感谢党和政府关注民生。” 7月22日,三湘华声记者来到邵阳武冈市湾头桥镇四清村卫生室采访,正在看病吊水的四清村4组81岁村民叶冬姣说起村里的卫生室赞不绝口。从去年至今,武冈在全市299个村已新建好了212个高标准的卫生室, 每个面积为200平方米,每个投入建设资全35万元。小诊所,大民生,该市探索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在百姓家门口建起的“医院”扎扎实实解决了山村群众“看病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先后报道,新医改“武冈经验”获中央改革办推介。
老百姓家门口看病很方便
行走在武冈乡村,一栋栋白墙红瓦的建筑,特别打眼,这就是高标准建设的乡村卫生室。近年来,武冈市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着力推进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三年行动计划,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农民“看病难”问题得到逐步缓解,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病、报销农合”。
“政府投资了几十万元,卫生室面积近200平方米,设置有诊断室、治疗室、处置室、药房、观察室等,基本设备也都齐全了。目前,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在卫生室接受诊治。”作为受益者,村医刘云和杨春兰一样对该市实施的“新医改”给予了高度评价,“我终于也穿上了白大褂,有自己上班的地方了!”
在邓元泰镇渡头桥村卫生室,村医易祥佑正在紧张忙碌地给前来看病的村民问诊。治疗室里,几位村民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吊水。观察室、治疗室、诊断室、康复室、药房等房间合理布局,规范、整洁、有序……易医生告诉记者:“以前给人看病就是自家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房屋,把脉、扎针、抓药都挤在那里,如今这里将近200平方米,看病按流程来,和医院没有两样。”
村卫生室过去属性不明确,乡村医生大多数在自己家中执业,场地、房屋、办公用品、医疗设备大多数是私人的,上级补助的设备和资金也难以分清公私。新建的村卫生室,土地由集体提供,房屋由政府修建,设备由政府配置,产权为国家所有;财政托底保障经费,由市卫生计生局统筹管理,村卫生室已完全改为“姓 公”。
有了高标准的村卫生室,还要有高水平的村医。武冈市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卫计委统一要求的乡村医生IPTV培训,从市级医院聘请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型技术人员,对新建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进行集中强化培训,同时抓好乡镇卫生院每月一次乡村医生培训的例会工作。
“我们市级医院的医生定时会到村卫生室设立流动门诊,送医下村,办点示范为百姓看病。”在湾头桥镇六家铺村卫生室坐诊的武冈市人民医院感染一科主任乔路说,“村卫生室人员力量得到了整合加强,村民们看病也更方便、更有保障了。”
“把全市的村卫生室一次性建设好,实现群众看病‘小病不出村’,探索出一条基层深化医改,政府、群众、村医三赢的新路子。”陪同记者采访的武冈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张永华说,“武冈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有关医改、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今年底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让山村群众医疗得到保障,有效解决群众看病之难、看病之苦,让乡村医生有成就感,群众有获得感。让老百姓健康生活,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