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征文选登】愿今生与您永相随 作者:肖毅彪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肖毅彪

1562316374987398.jpg

愿今生与您永相随

肖毅彪

  我与湖南日报结缘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部队团司令部阅览室报架上,意外地发现了《湖南日报》,能在外省军营看到家乡的党报,有一种格外的亲切感。在那没有手机、网络、微信的年代里,《湖南日报》伴随我度过了军营里的美好时光。

  退伍回到家乡,我进了湖南省汽车制造厂,这家大厂每个车间、科室都订了《湖南日报》,我每期必读,并把一些重要的、有意义的内容记录下来,我不断从中汲取营养,学着写新闻、写小说、写散文……1995年2月11日我第一次在《湖南日报》发表仅300来字的短消息《湖汽载货车出口朝鲜》,看到报纸我很激动,工厂宣传科给了我奖励,鼓励我再接再厉多写稿,写好稿。当年12月我的一篇散文参加《中国青年》杂志征文荣获一等奖,我的名字再次出现在《湖南日报》上。但我所在的湖南省汽车制造厂市场萎缩,这年底我下岗了。

  下岗后的我当起了自由撰稿人,开始向全国各地的报刊投稿,但收效甚微。在我从事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感到迷茫和困难的时候,湖南日报社《三湘都市报》特别报道版发表了我的一篇4000多字的纪实大稿《一个下岗劳模的求职经历》。我收到了版面主编颜斌和编辑古竹的来信和寄的样报。我发现编辑老师除帮我改了标题、开头、结尾,文章的立意得到了升华,突出了劳模下岗后如何在困境中开始第二次创业。与原稿对照,我感到了自己写作上的差距和不足。

  不久,古竹老师给我寄来材料,叮嘱我采写邵阳市一位农民为弘扬正气与黑恶势力展开生死较量获得成功的悲壮故事。这篇6000字的纪实大稿后被《知音》杂志采用,使我获得了一笔丰厚的稿酬,解了我这下岗后写稿为生的自由撰稿人的燃眉之急。为了激励我的创作热情,报社领导旷召贤把我寄给他的一篇文章推荐给了湘江副刊庄宗伟老师,经庄老师精心修改,以《下岗》为题发表在《湖南日报》湘江副刊头条,给了我莫大的鞭策和勇气。

  更让我感动的是,2005年12月下旬,时任《三湘都市报》编委陈勇、记者黄纯芳、摄影记者郭立亮等来邵阳采访我,还邀请我一同采访邵阳市一对残疾夫妻将充满爱心的手伸给更需要帮助的老年人的先进事迹。采访现场,我见证了湖南日报社记者对工作的一丝不苟,他们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那种不问清楚不罢休的韧劲,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摄影记者郭立亮积极配合文字记者,从不同角度对不同身份的人物和场景进行拍摄,拍摄的几十个镜头发出来时只选用了二三幅,其工作的敬业和高度的事业责任感使我受益终生。

  原《湖南日报》双休刊编辑蔡栋、段炼,《三湘都市报》特别报道版主编尹虹、编辑李承德,副刊编辑张泓,《家庭导报》编辑范利娜,《湖南日报》社会专刊部编辑刘冬梅等老师,素昧平生,却厚待我,帮助我,扶植我,一篇又一篇地给我编发拙作,10多年来,我在《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家庭导报》等报刊发表各种作品近50余篇,在全国数百种报刊上发表了各类新闻及文学作品1200多篇,200多万字,先后获全国各种征文奖30多个。我还先后获得“湖南省青年自学成才奖”“邵阳市十大杰出青年”“邵阳市劳动模范”及省“十佳知识型职工”“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等荣誉。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与我和湖南日报在军营结缘、从中吸取营养分不开,与湖南日报的编辑老师对我的精心栽培和扶植分不开。

  湖南日报用母亲般一样的宽厚胸襟,始终接纳着甚至收留着我这样一个既无身份又无名气的作者。2007年9月,我应聘到湖南日报社邵阳分社做华声在线邵阳频道编辑,认识了分社社长蒋剑平、分公司总经理陈志强等同仁和记者,他们待我如兄弟般关心、关爱,他们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每天都在无形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使我对工作不敢怠慢。如今我已在这里工作了12年,去年被分社评为先进工作者。我与大家朝夕相处,幸福而快乐地工作和生活着。湖南日报,我愿今生与您永远相随。

  (转自2019年8月9日《湖南日报·湘江周刊》)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