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邵阳重建岳飞纪念馆 千秋万代供先贤
    发布时间:2017-08-04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何荣

    DSC_0343.JPG

    DSC_0303.JPG

      华声在线8月4日讯(记者 何荣)“派溯汤阴共衍千秋宗脉,祀崇邵水永振万卷书香” 8月4日上午,双清区高崇山镇鸟山村世纪大道旁,按照原有的建筑格局和历史风貌进行异地保护重建的岳飞纪念馆落成开馆。烈日直射下的牌楼显得庄严肃穆,雄伟壮观,正中大门两旁阴刻楷书对联表明了宗脉源流,走进馆内,一排排生动形象的雕塑让人们再次感受到岳飞那同仇敌忾、“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气概。

      岳飞自幼勤奋好学,文武双全,爱国爱民,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中先后四次从军,屡建战功。1140年,金军大举进犯南宋,岳飞挥师北伐奋勇杀敌,先后取得著名地郾城大捷、朱仙镇大捷,令敌兵闻风丧胆,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然而,正当岳飞准备乘胜追击,继续北进,“直捣黄龙府”时,却接到宋高宗传令班师的十二道金牌,岳飞痛惜万分,被迫班师。1142年1月27日,岳飞被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杭州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岳飞短暂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其所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传颂千古的名篇,伟人毛泽东曾亲笔手书此词;岳飞手书《还我河山》和手书诸葛亮所作的前、后《出师表》亦为难得的书法珍品;“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的精辟见解,“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的严明军纪至今仍光耀后人。

      70余岁的岳记成是鸟山村村民,岳飞后代,岳飞纪念堂管委会成员。他介绍说,邵阳境内的岳氏为岳飞第五个儿子岳霆的后裔,目前已派发至37代5万余人,为邵阳旺族之一。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岳飞10世孙岳汝通由江西九江迁至邵阳市区铁炉巷经商定居,其地有岳家井遗址。后来,岳汝通的儿子岳仲富因避战乱,又迁到邵东范家山镇洪桥村的田岳屋场。之后,又因战乱迁新邵县雀塘镇的三塘冲。乾隆年间,岳仲富的后裔迁到双清区高崇山镇一带,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

      岳飞纪念堂原系岳氏添高公房所建宗祠,坐北朝南,于清乾隆51年(1785年)由岳霆散居在高崇山镇的岳氏后裔集资修建,同治七年1868年复修,平面布局为中轴对称五开间三进两天井两侧为厢房的四合院,木结构有“龙”、“宝瓶”等各种造型,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第一进为牌楼和戏楼,牌楼面阔五间,正中设大门,两侧题对联:派溯汤阴,共衍千秋宗脉;祀崇邵水,永振万卷书香。戏楼屋面为重檐六边攒尖顶,小青屋瓦面,草架做法,外饰以卷棚和藻井,底层过人,中层唱戏,上层饰以花格窗。第二进为中堂,是宗族举行活动和商议事务的场所。第三进为神主堂,明间主龛设忠武王岳飞神像,左次间设岳飞长子岳云、次子岳雷、三子岳霖神像,右次间设四子岳震、五子岳霆神像。两梢间分别设岳氏汝通公以下历代考妣神位。

      岳记成说,民国时期,在祠中创办岳氏超群学校,供岳氏子弟读书。解放后,更名为大塘口学校。1989年,大塘口学校从祠内迁出。1992年,开辟为“岳飞纪念堂”,原湖南省政协副主席、顾问徐君虎为纪念堂题名。1993年,岳飞纪念堂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升为市级文物保单位、爱国主义教肓基地。依靠当地岳氏后裔集资和政府支持,从1989年开始,先后进行了三次抢救性维修与保护。

      几年前,由于修建世纪大道和宝庆工业园开发建设,位于开发中区位置的岳飞纪念堂必须进行搬迁。为此,岳氏后裔向市政府提出弘扬宗族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要求,呼吁对岳飞纪念堂进行搬迁保护。2013年,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岳飞纪念堂实行整体迁移异地保护重建。然而,历经200多年的风雨洗礼以及多次维修,如今的岳飞纪念堂和当初始建的外观存在一定差异。为此,施工方借鉴同一时期的牌楼和戏台样式,将钢筋混凝土改建的戏台和原貌改动较大的牌楼进行恢复,并采取整体平移的手段,最大程度地保存岳飞纪念堂的历史信息。

      “岳飞纪念馆整体迁移异地保护重建的落成,能让子孙后代更好的祭拜、继承和学习祖先的爱国精神。”86岁的岳岩云是鸟山村村民也是岳飞后代,纪念馆重建后的正式开馆,他在亲人的搀扶下来到馆内,小心翼翼的抚摸每一处雕塑,他说要代代相传,将祖先这种民族大义、爱国为民、抵御外寇等精神传承下去。

    DSC_0341.JPG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