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湖南日报丨绥宁全面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21-11-18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记者:刘 芸 李 荟 陈志强

     干部上“心思” 群众卸“心事”

     ——绥宁县全面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侧记

刘 芸  李 荟  陈志强

“因找不到麻醉药,红五师师长贺炳炎忍住剧痛让医生拿木锯将手臂锯断,前后用了2个小时零16分钟……”11月12日上午,在绥宁党史陈列馆内,解说员刘晓娇声情并茂地讲述开国上将贺炳炎在绥宁锯臂疗伤的感人故事。

“自9月底党史陈列馆开馆以来,到访游客已超100场次。”刘晓娇介绍道。

回顾百年党史,感受沧桑巨变 ,绥宁县党史陈列馆的建成,是该县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绥宁县各级党员干部主动作为,把对党忠诚铸入灵魂、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把奋发有为见诸行动,全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面摸排群众诉求,走访群众5.6万人次,征求建议3200多条,为群众办实事3006件。

“操心事”变“放心事”

“县里学位特别紧张,以前我们为孩子读书的事情常常犯愁……”绥宁县寨市苗族侗族乡的龙小兰在县城务工,今年将女儿顺利送进了县芙蓉学校。“没想到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上好学校,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民有所盼,施政所向。

加强学位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绥宁县投入1.09亿元,新建芙蓉学校、改扩建一、二中教学楼,新增学位4105个;通过民转公幼儿园,新增学位2382个;为解决“城镇挤、乡村弱”的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矛盾,该县启动了“两类学校”建设五年计划,制订了乡镇寄宿制学校提质升级、食堂和学生宿舍建设计划,并积极与湖南师范大学及其附属学校对接,共同探讨打造教育品牌、提升教育品质。

合理规划车位,积极破解停车难题。选取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合理规划,增设两轮车位1856个;加强停车规范管理,分片区、定人员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进行巡查,乱停乱摆现象明显改善;结合绥宁实际,做好智能社会化停车场的规划布局,探索车位管理新路径。

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农村厕改。今年全县计划改(新)建农村厕所3327座,目前已完成改建3322座。

“烦心事”变“舒心事”

“多亏了你们,想方设法为我们要回了拖欠的工资,解除了我们的心病……”近日,3名农民工来到绥宁县人社局,紧拉着工作人员的手不停道谢。“为群众办好一件实事,就会温暖一片人心。”县人社局工作人员黄孟暄感慨道。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

上门办——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全县上下深入群众、走访群众,切实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检查建设工地28家,补签劳动合同183份,收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89.45万元,受理投诉案件11起,涉及农民工45人、欠薪63.26万元;处理历史积案8起,涉及农民工216人,代发工资626万元。

就近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该县城乡居民保险参保登记、就业失业登记等8项人社高频政务服务业务下放到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为方便群众办理居民身份证,县公安局按照“大分片、小集中、兼顾周边”的原则,安排专项经费20万元,增设红岩、瓦屋塘、麻塘等5个办证点,实现了群众“家门口办证”的愿望;对医保报销各项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汇总,升级医保系统,实现普通参保群众在全县范围内住院报销全部实现“一站式”办理。

“揪心事”变“暖心事”

“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公交。”11月15日,在绥宁县寨市苗族侗族乡公交站候车的村民夏传光笑声爽朗。“现在可好,通了公交车,我随时可以进城啦!”

民有所需,必有所为。

聚焦民生痛点难点,精准破解群众“急难愁盼”。寨市苗族侗族乡是绥宁县的中心集镇,离县城近,人流、物流密集,群众对开通公交线路呼声高。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调度相关事宜,安排专项经费购置10台公交车,并对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乘车进行补助。该条公交线路开通后,极大地方便了村民日常出行。

民生无小事,件件连人心。完成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3个项目38.5公里、自然村通水泥路10个项目15.74公里、危桥改造4座,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公路通行条件;修建花园阁入园公路,打通了花园阁3A景区的最后一公里;以社区为依托,积极创办老年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创养老服务新模式,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为民办实事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绥宁县委书记佘芝云表示,绥宁县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工作机制,推动为民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