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情感家园】老屋 作者:杨志烈
发布时间:2020-11-2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志烈

  每次回家,总要去老屋转转看看,老屋旁的邻居看到我,笑着说:住上那么好的新屋了,总还是想着老木屋,真有着依依不舍的感情啊!邻居随便的一句话,勾起我心里的一股股情愫,有温暖——有乡愁——有回味——有思恋……

  老屋是父母修建的一正一横两层简易木房,在苗族自然居住村寨——儒林镇罗家巷正团中。团中的房屋比较密集,老屋的前后也一样,上屋与下屋紧紧相连,东面是邻居的菜地,西侧紧挨着巷中的道路,道路两米左右宽,道路那边也是邻居。谁家说几句大声的话,都能听到。这倒好,邻居之间都能相互照应,出门根本不用锁门。

111.jpg

老屋照片

  听母亲说,修建老屋时父母结婚还没有多久,姐姐也还没有出生。家里很穷,做木屋架时,根本没有钱买肉招待木匠师傅,全靠母亲勤快,种了许多黄豆,用黄豆打豆腐做菜,天天吃豆腐,木匠师傅笑话我们的老屋是“豆腐屋”。然而,我们的屋子并不是木匠师傅笑话的经不起岁月磨练的“豆腐屋”,反而比较结实,经过六十多年的风雨岁月,仍然稳当牢固坚如磬石,因为柱子都是直径20公分以上的结实杉木,全是我父亲用血汗和力气换来的。

  父母先是修建了四排三间的正屋,当时的正屋坐落在现在水泥地面位置,1979年父母与屋后面空闲地的老业主——族侄沟通,得到族侄的慷慨赠与后,请团邻和亲戚朋友帮忙,在老屋地脚枋下垫上滚筒,将老屋向后面移了8、9米,即现在的前屋檐正好坐落在之前的后檐位置,才有了现在宽敞的禾堂坪。然后将横屋从弟弟现在修建的房屋位置搬出来,起在正屋东侧。父母为了我们兄弟俩有一个藏身之地,修建这房子费尽了心机,累坏了筋骨。

  老屋在我心里是一种承载,承载了父母的善良、孝顺,还承载了父母的自强、自爱。在我们心里,这些都是财富,鼓舞着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听母亲说,老屋新建没有多久,只装了东头外围的木板,父母用竹制的篾席隔成里外两间,外间是厨房烧火做饭,里面是卧室,一张简易的床。我问,为什么要这样拥挤,爷爷没有给我们房子吗?母亲说,爷爷没有修建房屋,但是太爷爷留下了六排五间的大房子,房子在坪地的大路边。我们与爷爷和伯父他们都住在那里。我们成家后跟你爷爷、伯父分家了,各家二计,各有各的打算吧。母亲说的轻描淡写,其实是父母善良,甘愿将房屋让给爷爷和伯父他们住,自己建房,搬到与坪地相隔一里地的罗家团中来了。可就在父母搬出来后的第二年春天,太爷爷留下的六排五间房屋被大火烧个精光,爷爷奶奶和小姑都没有落脚的地方。父母想办法将西头的这间木屋赶紧用木板装起来,把爷爷奶奶小姑接过来住,一起挤住在当时还是新屋的西头这间屋里。这间屋一直让爷爷住到1985年去世。现在七十多岁的姑姑回忆说,她就是从这屋出嫁的。

  白天,老屋堂屋的两页大门从来没有关闭过,母亲说:“朝开夜闭,只有晚上才能关”。站在堂屋门口看堂屋,显示着一种大家庭的风度:堂屋正中间供奉家先神龛,东西两边分别摆了两张八仙桌,八仙桌的上席方摆了两条大长凳,干净整齐。堂屋是我们家招待客人的地方,来了客人,父母会把客人客客气气的请到上首就坐,然后敬茶发烟。吃饭时,父母请客人坐在八仙桌的上席,安排我们坐在旁边,方便帮客人盛饭。盛饭时,一定要用双手将盛好饭的碗递给客人,以表对客人的尊重。我们吃菜也只能用公筷夹自己身前的,不能随便的乱翻碗中的菜。堂屋是父母教育培养我们礼仪、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地方,如果犯了原则上的错误,父母就会要我们拜家先。爷爷和父亲说,这是我们杨家的家规,有规矩才成方圆。

  我们在这屋里出生长大,父母孝敬爷爷奶奶给我们做了言传身教的好榜样。每次家里稍微有一些好吃的,教我们先要给爷爷奶奶端去。不论多少,都要首先分享给两位老人。父亲虽然不是奶奶亲生的,但是父亲从来就没有分过彼此,因为父亲六岁时失去母亲,深深感受到没有母爱的凄凉。那时是生产队,父母要养活一家子,忙着去队里挣工分,没有时间去帮爷爷奶奶砍柴,年迈的奶奶就用背篓去屋后的山上捡柴,父亲担心奶奶的安全,天天要五六岁的我陪奶奶去,说我就是奶奶的拐杖,一刻也不能离开。一次我嫌奶奶砍柴速度慢,便抢着用奶奶的柴刀砍,可我根本不会砍,砍到了左手大拇指,奶奶看到我鲜血琳琳的手指,吓得直说:何得了何得了。急忙找了一种树叶放口中嚼烂,敷在我的手指头上,然而鲜血一直流,奶奶看到血没有止住,急的背篓也不要了,就拉着我回家。回到家里,奶奶忙去火塘边捡起没有燃烧完的火炭,锤成粉末,敷在我的伤口上,然后用布条把我的手包扎起来。现在我的左手拇指里面还有一些黑黑的印记,就是奶奶留给我的爱,充满温馨的刻骨铭心的爱。记得奶奶个子不高,但是特别勤快,也特别的贤惠,对爷爷和我们一家子特别的好。奶奶给我们无限的爱,让我们体验到了善良,教会我们只有善良的人才会记住给予你的都是好,才能有好的传承。奶奶虽然去世四十多年了,她的品行她的美德却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

222.jpg

老屋前的凌霄花开放正艳

  看到老屋,就会想起母亲的身影。那是一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母亲总是担心正在长身子的我们吃不饱。担心我们看到煮的饭少,不敢吃,就在饭鼎里下面煮大米,上面煮的是切碎的红薯,盛饭时,把红薯盛在自己的碗底,上面盖上米饭,我们的整碗都是米饭,母亲总把米饭让出来给我们吃。秋天的夜里,母亲忙完家里的事后,一边坐在火塘边为我们做新鞋,一边在火塘中烤几根红薯。第二天早晨起来,烤成了金黄色的红薯流着晶亮的糖汁,让我与弟弟馋涎欲滴,那红薯的香甜至今似乎还在舌头。每当从外面回来,只要看到家里的青烟袅袅,就知道母亲在家,人还在禾堂,就会忍不住的大声喊,听到母亲的回答,霎时心中充满了温馨。母亲没有进校门,也不认识字,但是母亲通情达理,还具有一种大家闺秀的气质。她经常给我们讲故事听,这些故事是大舅教她的,大舅上过私塾。母亲通过故事教会我们许多励志做人的道理,比如“人穷志不穷”, “不要向困难低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岳飞的精忠报国”等等。母亲在勤俭持家方面也有一套,我们几姊妹读书的学费都是母亲种菜拿去县城卖了,一分一角凑起来的,开学时,会及时交上,从来没有欠交过学费。母亲是城东菜园的,嫁到父亲是乡下农村,她秉着不向困难低头的坚强,人穷志不穷的努力,与父亲白手成家,齐心协力营造了这个温馨的家,让我们得到健康成长。

  老屋坐北朝南,前面有十米长,八米宽的禾堂。 2008年我用混凝将老屋的地面和禾堂做了硬化,南边硬化到青色长条石砌筑的阶沿。长条石下坎约有两米宽是老屋之前的禾堂,我没有硬化,留着种花草。父亲在世时,在东头栽了一株凌霄花。90年我栽种了两株葡萄,搭设了一个简易的葡萄架子。葡萄架下凉快,夏天,鸡鸭都喜欢在葡萄架下乘凉。葡萄进入成熟的时候,孩子们会天天去葡萄架下捏葡萄,熟一颗摘一粒,那童真中体现出的种种顽皮,倒也让我们大人享受了无限的乐趣。2010年春,我在西头栽有一株紫薇花,当时只有筷子粗,母亲说,这是紫薇,紫薇长临会带来好运。正好母亲在春节前,专门买回了红纸,说这些红纸长久不会褪色,一定要我用来写上对联贴好,从此家里会红红火火。想不到真应验了母亲说的话,母亲当年腊月26去世的,到现在10年了,那红纸依然如新,体现了母亲的寓意、达到了母亲的心愿。孩子表现优秀,女儿也考上了大学,家里人身体健康,家庭和和美美,兴旺得红红火火,盖起了好几层的新楼房。若是父母健在,看到今日的变化,想必也是无比的欣慰吧。

  老屋是父母的心血,也是父母亲的产业,更是父母亲留下的眼睛珠子,我们与下一代代应该做好传承,如何保护好是我们的职责。今年刚过完新年,夫人就约来瓦匠师傅进行了屋面的全面检修,将老屋里外打扫干净,将堂屋里的摆设恢复整齐,让我们的老屋依然熠熠生辉。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