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唐珍凤:贫困家庭走出2名大学生
发布时间:2020-10-21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 何 为

proxy2222.jpg

图为唐珍凤在新厂务工

proxy.jpg

图为易小兵冒着烈日在工地做工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10月21日讯(通讯员 何 为)在邵阳县河伯乡上阳村,只要说起唐珍凤这个名字,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生活的担子没有压垮她,她不怨天由人,执着地与命运作斗争,培养出了两名大学生,在当地传为了佳话。

  邵阳县河伯乡上阳村,坐落在木皮山脚下、是一个普通的山区村庄,养育着3100多口人。这里田土肥沃、恬淡僻静,唐珍凤的家就在这里。自从20多年前从邻村嫁到这里,跟着丈夫易小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虽然清苦些但夫妻恩爱,家庭美满。

  唐珍凤2个儿子,弟兄俩自小聪慧,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孩子很争气。然而,夫妻俩却有点高兴不起来,唐珍凤两口子世代都是农民,家里的老人身体也不好,平日里靠着3亩薄田和丈夫外出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面对近万元的学杂费,唐珍凤两口子犯愁了。农村种地挣不了多少钱,只靠着丈夫易小兵一个人打工,要供养俩儿子上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两口子都去打工,但兄弟俩那年一个才11岁、一个12岁,实在是太小了,留在家里,怎么能放心呢。“要不算了吧,农村孩子,以后还是挣钱娶媳妇要紧。”易小兵试探地问妻子。“那不行,孩子学习好,不上学岂不耽误了前程?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把佳佳、俊俊供出来!”唐珍凤坚定地说。结婚这些年,易小兵还从未见过妻子这个样子,面对妻子坚毅的眼神,他既感动又心疼。就这样将兄弟俩托付给自己的老父亲,唐珍凤两口子背上行囊便上路了。

  未出过远门的唐珍凤跟着丈夫来到了长沙,他们找到了一家建筑工地。丈夫在工地上拆墙抹灰,她跟着给打下手,做小工,两个人一天要辛辛苦苦干10多个小时,才能挣到100来块钱,每月除去寄给家里的生活费,自己余下的不多,最困难的时候,只能啃啃馒头。

  自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后,河伯乡政府通过产业帮扶、就业扶持、教育资助、医疗救助、入户访谈等方式开展志智双扶,帮助唐珍凤一家逐步走出困境,唐珍凤两口子也用自己的坚毅与汗水一步步改善着家里的生活。10多年间,做过小工,干过重活,学会了瓦工技术,干起了粉墙的活,收入慢慢才有所提高。唐珍凤跟随丈夫,干着男人们干的重活累活。工地上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日,从年初干到年尾,260多天坚守工地不回家,就是靠着这样的拼劲来供兄弟俩上学。

  “每个月按时收到爸妈汇的生活费,心里即温暖又担心,怕爸妈把沉甸甸的爱都给了我们,自己吃苦。爸妈是我们生活的支柱,更是我们学习的动力,我们都想好好读书赶紧毕业挣钱,让妈妈不用再这么操劳,让她也享享福。”在2019年被哈尔滨工程大学能源动力专业录取的大儿子易佳满怀感激的说道。

  当被问道培养出2名大学生有什么秘诀时,唐珍凤欣慰地说:“其实也没什么经验,就是孩子们争气,习惯养成的好而已。大儿子喜欢看书,学习成绩好,每天带着弟弟一起写作业、看书,家里的电视基本不开,他们的学习也基本不用我们操心。”也许是在哥哥易佳的感染下,今年高考,弟弟易俊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现在政策这么好,政府对我们这么照顾,有什么都想到我们,真的很感激政府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拉我们一把,我也要更加努力,把日子过得好才对得起大家。”唐珍凤这个淳朴的农村妇女脸上满是自豪。

  人生路上总会遇到许多坎坷挫折,只要你足够坚强,阳光终会穿破厚厚的云层,照进你的生活。唐珍凤一家正是在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下走出贫困的泥潭,充满勇气、向阳生长,最终逆风飞翔。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