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湖南日报|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纪实(上)
发布时间:2020-09-12   来源:湖南日报  记者:蒋剑平 郑丹枚 张佳伟 阳望春

交一份生态建设的精彩答卷——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纪实(上)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蒋剑平 郑丹枚 张佳伟 通讯员 阳望春

雪峰山南北耸峙,界分我国地势第二、第三阶梯;南岭东西逶迤,分流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湖南南山国家公园,正处于南岭与雪峰山交会地带,属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境,人称“楚南极边”。

特殊的地理,造就奇山秀水、孕育多样生物。这里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林草繁茂,生态优良。它是我国生态安全战略中“南方丘陵山地带”的典型代表和国家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有着“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完整、生动的呈现。

建设全面小康、追求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向这里抛出一份不寻常的生态建设“问卷”。2016年7月,全国首批10个之一、我省唯一1处的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设立,总面积635.94平方公里。4年多来,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探索国家公园创建之路,精心呵护湘桂边界这颗绿色明珠,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远眺南山国家公园金童山

织密一张防护监测网

动一动鼠标,偌大的南山国家公园便可足不出户实现可视、可控、可管。

9月10日,在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通过智慧管理平台,工作人员可实时查看野生动物影像、森林防火,水文气象数据等情况,以便及时做出部署。

这一新启用的智慧公园项目,是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投资9982万元建设的。该项目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涵盖野生动物监测、森林防火管理系统等8大模块,集智能监测、大数据分析决策等多功能于一体,系国内功能最完善、技术设备顶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推进国家公园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

依托智慧公园项目建设,该局新建扩改生物监测保护站10个,购置9台无人机开展流动巡视作业,并辅以地面巡护巡查,从而构建起“空中、山上、地面、林中”四维立体巡护监管体系。



△鹭群。邓学建  摄

在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金童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向笔者播放了该处今年7月份拍摄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的影像资料。视频中,3只林麝在欢快觅食。

“去年8月我们在同一区域也拍到一对林麝母子的踪迹,这附近应该有一个林麝种群。”该处工作人员张先泰说。

在发现林麝踪迹后,金童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加大对该区域的巡护保障力度,利用红外相机、无人机、长焦距照相机、望远镜、瞭望塔等设备,辅之以护林员、执法队员等人工,对区域内进行全方位监测。

记者在南山国家公园两江峡谷管理处也看到,该处无人机、巡护车、红外相机等巡护监测设备齐全,可进行无死角、不间断巡护。处长杨友文笑着说:“过去人迹罕至、莽莽苍苍的神秘山林,现在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监测触角还延伸到基层更大范围。每村建立消防站,并组建10—12名防火志愿者队伍;加大对区域内村民的宣传,越来越多村民成为国家公园的情报员和保护者。

“通过打造全天、实时、精准、广覆盖的监测体系,最大程度减少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促进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改善和种群稳定。”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苏海说。

△“植物活化石”——野生资源冷杉群落。 杨鹏 摄

保护一方动植物基因库

“这批资源冷杉苗子长势不错,很快就可以进行营造,作为献给南山国家公园的一份厚礼。”在两江峡谷奇山寨,南山国家公园资源冷杉人工繁育科研团队负责人陶志胜正细心服侍他的“宝贝”。

资源冷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第四纪冰期遗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由于挂果慢、结果少、种子胚芽难发育,种群衰退严重,现存野生资源冷杉只有1700余株。南山国家公园是它们最大的家园,占1100多株。



△新培育的资源冷杉幼苗。 蒋剑平  摄

资源冷杉规模化人工繁育,是国内乃至世界一直未攻克的难题。为壮大资源冷杉种群数量,陶志胜带领团队潜心钻研,反复试验。2017年5月,800多株资源冷杉成功育出,轰动一时。如今,已培育2500余株。陶志胜表示:“资源冷杉种群扩大大有希望!”

作为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南山国家公园试点区现有中国特有物种786种、湖南特有物种22种、南山特有物种6个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2种、濒危物种5种、易危及近危物种44种。南山国家公园在大规模调查、掌握“家底”并建立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十万古田等核心保护区实行最严格的封禁管理,迁出住户,严控车辆、游客和行人进入,确保生态自然恢复。



△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陈武军 摄

同时,根据南山国家公园集体林比例高的实际,首创集体林地统一管理“南山”模式,通过推进集体林“三权分置”改革,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按照自愿原则,将集体林地经营权统一流转为生态公益林,确保集体林权流转后资源有增加、生态受保护和农民受益。目前,已完成集体林经营权流转22.8万亩,每年为林农新增生态效益补偿765万余元。

白毛坪镇坳岭村有山林面积8万多亩,现在大部分山林流转给了国家公园,仅此一项人均增收4000元左右。“以前靠上山砍树换钱,如今守好青山、收入自来!”脱贫户徐德远高兴地说:“我家220亩林地流转给了国家公园,自己还当上了护林员,一年收入有3万多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啊!”


△初秋的两江峡谷。蒋剑平 摄


铺开一幅绿色生态画卷

走马南山国家风景名胜区,草山连绵、绿涛翻滚;探访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奇峰耸立、碧水环绕;畅游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绿岛千座、古田万顷;寻胜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鸟鸣唱、珍木葱茏。

南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内,4个“国字号”保护地熠熠生辉,绿色是这片神奇土地的共同底色。来自邵阳市区的游客刘颖说:“现在公园保护得越来越好,每次游玩总有新的惊喜。”

连接两江峡谷和南山风景名胜区的边南公路,蜿蜒盘旋于山间,两旁草木郁郁葱葱,宛如银蛇飞舞于绿海。但早年修建时,该公路周边山体因为施工和泥石流冲刷,共计129处地段遭受破损,面积约10万平方米。



△山体边坡复绿

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采取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累计投入3200余万元,对边南公路100米区域内实施生态修复,完成约6.5万平方米的生态复绿、3万多平方米的创面修复。

2017年以来,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理念,大力推进试点区内产业退出、生态移民和生态修复工作,先后关停退出12座矿权、1座小水电、1处风电场和3个旅游开发项目,完成207户居民的生态移民搬迁。



△十万古田高山苔藓。  蒋剑平  摄

倾情守护一方山水,山水赠我满眼绿意。据统计,近年来南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已新增林地1.1万余亩、草地5000余亩,自然植被覆盖率增加至92.7%。

当一幅青山绵亘、碧水长流的优美画卷在苗乡大地上徐徐展开,正是南山国家公园携带一份生态建设的精彩答卷阔步走来,以矫健的身姿、自信的神态,接受祖国的检阅和人民的评判!

原载《湖南日报》(2020年9月12日04版)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