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育桃李
——记邵阳市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新宁藕塘小学教师黄夏云
尹彦鹏 杨坚 陈南刚
黄夏云在辅导学生学习
她,在人生的象限里,用凝聚的智慧启发学生的思维,用辛勤的汗水勾画优美的曲线,坚定地沿着课改的方向无限延展,带领学生在神奇的数学王国里探求奥秘;她,数年如一日地连续担任班主任、把关毕业班,以挚爱精雕细琢每一个学生,使她的班级时时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
她挚爱三尺讲台的情怀,让人动容;她孜孜求索教改的精神,叫人惊叹。她说,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她,以满腔的热忱和执着的精神扎根教育22年,至今还在讲台上孜孜不倦耕耘着。她叫黄夏云,今年45岁,是新宁县藕塘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
初心不改,做苗圃花蕾的培育者
从1998年6月大学毕业分配到新宁县白沙中学起,黄夏云把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作为她人生的最高追求。在22年静默的岁月中,她无怨无悔,守住了清苦,习惯了责任与担当,甘当“老黄牛”,默默耕耘与付出。
2013年黄夏云调入藕塘小学任教,除了怀孕休产假,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小学生天性活泼,心理稚嫩,她更是用十二分的耐心和细心去管理孩子们:校园里,总能看见她步履匆匆的身影;办公室里,总能听到她谆谆善诱的话语。“妈妈、老师、朋友”,是她在学校承载着多重角色;“文明、温暖、安全”,是她在为学生营造着幸福的家园。
她还曾是白沙中学有名的“代管家长”——学生心中最爱的“黄妈妈”。她担任寄宿班167班班主任,班上有留守孩子21人,占全班人数的40%。为了管好这个班级,她踩着晒化的柏油路、崎岖的山路,走烂了两双鞋,到各家各户家访摸底,终于对班上学生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她从当好学生的“五员”着手,即当好孩子生活起居的管理员, 当好孩子日常行为的监护员,当好孩子健康成长的指导员,当好孩子情感沟通的交流员,当好孩子思想品德的辅导员。
她用心血铸就爱,用挚爱赢得了学生的心。2016年她担任班主任的128班在小升初毕业升学中有10人被县重点凝秀中学录取,她任教的科学、数学分别获县一等奖和三等奖,还曾连续8次被评为镇优秀班主任,2018年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行立教,以德立身”的师德内涵。
冰心一片,做学生的知心者引路者
作为班主任, 每一天,她这个“代管家长”不分昼夜地忙着“留守孩子”的管理: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成长——孩子们头发长了,要带他们去理;衣服脏了,要督促他们去洗;孩子们生病了,要背着他们去看医生;夜深了,还要帮他们盖被子;同学有矛盾,要帮他们化解;思想出现偏差,要及时找他们谈心....常常眼睛一睁,忙到夜深,有家难以照料,有老不能行孝,有子无法教——同事们开玩笑说,她多了一群孩子,落掉了自己的一个儿子。
她曾3次走了二十多公里泥泞的山路,脚磨了两个大水泡,赶到留守孩子刘艳飞家,接这个逃学的“捣蛋大王”回学校读书,终于换得了“捣蛋大王”感动的热泪:“黄老师,只有你没有嫌弃我,还要我。”在黄夏云的循循善诱下,刘艳飞脱胎换骨,担当体育委员,带领同学们在学校运动会上夺得冠军,学习也积极主动起来。而因厌学导致数学已不及格的李颖同学,因为“黄妈妈”坚持了一年的放学后免费辅导,竟然奇迹般地考取了新宁一中……
曾经懒散的留守孩子们,有了这个无微不至地关照他们的“黄妈妈”,班风日益变好,昔日的乱班成了人才济济的优秀毕业班。在她眼中,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件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她用诗意的手法精雕细琢。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和毕业班的工作,孩子们因她而快乐地绽放着桃李的芬芳,她因孩子们而幸福地化茧成蝶。
呕心沥血,做爱岗敬业的奉献者
作为一名市骨干教师,凭着对数学教学的一份热情、一份执着,黄夏云一路探索教改,一路精益求精,用饱蘸汗水的一次次磨练,换来了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智慧。她为枯燥的数字涂上颜色,让学生乐此不彼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里,培育了一个个建造未来大厦的栋梁之材。
为了上好一堂观摩课,她虚心请教,试了又试,一堂课接连试了六七次;为了录好一堂视频课,她丢下襁褓中的幼儿,奔赴市里学习电脑制作;为了一场全国数学竞赛,她搜集资料到凌晨三点……
2011年指导徐柏林、邓柯星同学在全国数竞赛中分别获二等奖、三等奖,荣获国家级“优秀辅导教师”; 2020年执教的视频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荣获邵阳市二等奖, 2009年全县班主任培训中《特别的爱献给“留守孩子”》专题讲座受好评;2006年获县教育局“蒋周淑琴奖”,连续九年年终考核被评为“优秀”,获县人民政府“嘉奖”……
很多老师一辈子也没有获得的荣誉,她却多得难以数计。她用柔弱的双肩称量着骨干教师的分量,用责任的砝码让荣誉的天平始终向整体优化那端倾斜,不停探索,不断分享,成了教改的先行者。
“学高为师德固正,春风化雨润无声”。确实,黄夏云用无悔的师爱温暖了学生的心房,让含苞的蓓蕾绽放出桃李的芬芳。面对新的任务,黄夏云还表示,她将再努力,更努力,不断追求至善臻境,在教书育人的路上不停地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