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邵:艰苦奋斗70载 水利旧貌换新颜
发布时间:2019-09-2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凌志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艰苦奋斗70载 水利旧貌换新颜

——记建国七十周年来新邵县水利事业腾飞历程

刘凌志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邵水利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水利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以建设“平安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为根本要求,着力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水资源监管保护、农村安全饮水及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等重点建设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书写了一篇“盛世治水、人水和谐”的壮美画卷。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节点进行回望,一副波澜壮阔的水利发展画轴正在新邵大地徐徐展开。

  防洪减灾体系显著加强。洪涝灾害防治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1996、2005、2012、2014年特大洪灾,对全县父老乡亲带来了严重的生产和财产损失,也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如何趋水利、避水害,成为了摆在全体水利人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为确保新邵人民免受洪涝灾害侵袭,新邵县水利局多措并举,防治结合,打响了治涝防洪保卫战。一是扎实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我县共有中小型水库91座,大多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运行时间久远,加之缺乏必要的资金进行维护,每座水库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安全隐患,对下游群众的生产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有效化解防洪隐患,新邵县水利局自2002年起,大力争取上级水利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累计投入资金1.82亿元,启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至2016年底,全县所有登记在册的中小型水库已全部实施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筑牢了坚实的防洪屏障;二是积极开展县城防洪堤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我县共有5公里以上中小河流71条,由于历史原因,河流大多都是土质护坡,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加固,防洪标准较低,一遇较大洪水侵袭,就会对河流沿线两岸居民和农田造成严重损毁。为有效治理河流水患,新邵县水利局带领技术人员不断勘察、测量、规划、设计,做好项目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并大力加强同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和衔接,投入资金1.63亿元,启动实施了石马江、西洋江、孙水河等重要河道重点河段治理工程,防洪减灾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同时,大力开展资江县城防洪堤工程建设,一方面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引入社会资本开展PPP合作,投入资金8.51亿元,采取防洪工程、景观工程和市政工程三位一体的方式开展建设,既提高了资水的防洪能力,又为我县县城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大大提升了城市品味;三是开展山洪地质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投入资金710万元,扎实开展山洪地质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建设完成自动雨量水位监测站10个,自动雨量监测站8个,自动水位监测站1个,预警广播站点147个,视频监测站5个,图像监测站13个,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的重要河道、水库、电站、及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对全县进行了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并安装了小流域洪水分析软件一套,增强了全县防汛抗灾能力。同时建设乡(村)山洪灾害防治指挥部68个,配备乡镇防汛会商视频会议系统15套,手摇报警器155个,铜锣、口哨340套,基本构成了较为完善的乡村群策群防体系。大大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农田水利基础有效夯实。新邵总体地域面积17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3万亩、水田32.1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共有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3.1万余处,其中山塘29936口,河坝1169座,水轮泵站48处123台,小型电灌站750处14490kw,配套渠道2728条共3186km。这些水利设施都是建国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筹工筹劳修建而成,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自从分田到户联产承包后,很多水利设施面临“有人用却无人建、无人管”的状况,工程效益不断衰减,农业生产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基于此现状,新邵县人民政府积极作为,大力争取上级支持,投入资金2.88亿元,实施了新田铺、小塘、雀塘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下源、尧虞塘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建设,严塘沟渠项目建设,山塘清淤维修加固工程建设以及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中央财政奖补项目工程建设,有效夯实了农田水利基础,并出台了《新邵县“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奖补办法》,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县财政每年从水利建设基金和水利建设资金中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奖补,促进全县“五小”水利工程全面开花。同时,积极组建尧虞塘灌区、六都寨灌区、下源灌区、石马江灌区等农民用水户协会,由协会管理灌溉用水,开展工程养护,协调用水矛盾,破解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遭遇的农田水利设施“重建轻管”困局。通过不断夯实水利基础和改进管理模式,全县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6.74万亩,水资源利用系数显著提高。

  农村安全饮水全面覆盖。农村安全饮水是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脱贫攻坚的一项硬性任务。为确保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告别肩挑手提的艰难用水状况,新邵县水利局从2004年开始启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37亿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67处,到目前为止,全县所有乡镇集镇已建成管网系统,乡镇集镇通水率达100%,100%的农户通过自来水、打井、饮用山泉水等方式有效解决安全饮水问题,25户(含)以上自然村寨或小组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取水水平距离不超过800米、垂直距离不超过80米,全县所有农村人口均达到了安全饮水标准。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2%,提前实现了小康社会农村安全饮水建设要求。并建立了农村安全饮水水质检测站,每年不定期对全县各大小安全饮水工程进行水质化验和检测,确保水质达标。同时,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准备建立农村安全饮水维护养护基金,根据全县农业人口总数,按照10元/人的标准,通过水费提留和财政资金注入,用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日常维修和养护,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2018年6月,该县农村安全饮水工作作为湖南省唯一代表,在水利部召开的全国农村安全饮水建设管理培训会议上做先进典型发言。

  生态水利建设初具规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特别是就保障水安全发表重要论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把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灾害防治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面对新形势下的水利变革,县委县政府积极作为,借助河长制工作的深入推进,扎实开展水生态综合治理,开创生态水利建设新局面。一是构建三级河长体系。成立了河长制工作委员会,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由县委书记担任第一总河长,县长担任总河长,各乡镇党政负责人担任辖区内第一河长及河长,对全县71条5公里以上的河流全部明确了河长、河段长和河道警长。同时,严格按照省总河长令要求,坚持县级河长每月巡河一次,乡镇河长每旬巡河一次,村级河长每周巡河一次,对发现的突出问题由县河长办下发督办函,限期整改到位;二是严格规范河道管理。严格规范砂石开采行为,对未中标的采砂船只和采砂船进行强制拆解,共计拆除采砂船只28艘,其他僵尸船102艘,取缔各类非法采砂场6处。同时,对河道管理范围内乱堆乱建、乱丢乱弃、非法开采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自2019年7月起,我县已全面实施禁采,较好的维护了水事环境;三是开展水资源监管保护。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标准,委托市水文局对我县市级水功能区水质进行每季度定期监测,监测结果均达到或优于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对全县排污口进行了核查,并通过了水利部长江委对我县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的检查验收。对枫树坑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内35户分散排放的生活污水进行了治理,实行污水集中收集,再进行人工湿地处理。同时,全面开展水库退养工作,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底实现了全县所有中小型水库渔业养殖人放天养,清水喂养;四是切实加强河道保洁。按照“属地管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将河道保洁责任落实到每个镇乡和各行政村。资江县城区河道保洁县城管局负责,聘请专业的保洁公司每天进行打捞;晒谷滩电站和筱溪电站坝前1000米河道垃圾由各电站自行负责,县水利局专门调派一艘打捞船,安排一个专业驾驶员协助筱溪电站开展垃圾打捞工作;其他河道由沿途属地乡镇负责,每个乡镇每个村至少安排1名保洁员,不定期对水面垃圾开展打捞。2018年以来,我县共打捞上岸垃圾2.75万方,较好的维持了全县主要河道水面清洁卫生,初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要求,基本形成了人水和谐的生态治水良好氛围。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在今后的工作中,新邵水利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趋水利,避水害,昂首阔步迈向新征程,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为了“大美湖南之心”的早日建成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