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创新发展 引领邵阳崛起
发布时间:2019-09-1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陆益平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邵阳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创新发展 引领邵阳崛起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9月18日讯(记者 陆益平)9月16日上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邵阳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创新引领专场发布会举行,邵阳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段邵宁发布新闻,相关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科技创新 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邵阳市科技发展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回顾邵阳科技工作走过的历程,邵阳经历了基础较好、逐渐滞后和后发赶超三个阶段。

  上世纪60年代开始,邵阳的科技基础在全省颇具地位:湖南的第一台汽车、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计算机就是在邵阳诞生。邵阳市计算机厂的技术人员在全国排名前列,院士李国杰曾在此工作,所生产的DJS-130计算机在上世纪80年代是全国最先进的计算机。随着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以及邵阳地处相对偏僻,一些大型军工企业迁走,一些厂矿破产关闭,人才资源往沿海地区流失,邵阳科技工作渐渐滞后。2000年以后,邵阳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度日益提高,在人才培养、技术引进、企业支持等方面逐年加大力度。虽然财力有限,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在全省居于落后水平,投资环境也有不如意的地方,但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强。特别是近年来,邵阳加快富民强市步伐,大力实施“二中心一枢纽”战略,科技工作迈进新时代:到今年6月止,全市创建了1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了7家国家级星创天地和18家省级星创天地、4家省级众创空间;培育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基地)14家、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5个;尤为可喜的是邵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0起步,现已达到11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几十万元增长到400.7亿元。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邵阳品牌崭露头角。三一湖汽、中电彩虹特种玻璃、邵阳纺机、维克液压、富士电梯等大型机械制造企业的研发能力,稳居于行业的前列。邵阳医药企业的甾体激素研发,市农科院的西瓜、甜瓜等,在全国颇具影响力。邵阳的蜜橘、茶叶等传统产业,在经历由盛转衰之后,如今受益于科技创新和品牌战略,正铿锵崛起。传统的中药材种植,原来形不成规模,附加值低,现在科技研发的支撑下,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邵东的玉竹、隆回的百合和金银花、新宁的铁皮石斛等产业,品牌效应突显,在省科技厅安排的中药材全产业链项目布局中,邵阳排名第一,并且项目资金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医疗行业成功打造了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附一医院妇科,市中心医院心血管科等省级临床医疗示范基地。

  创新资源不断集聚,科技人才不断引进。产学研合作得到推进,相当一部分规模企业和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2017年全市召开推进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暨科技奖励大会,有21个项目100多名科技工作者获得市科技进步奖,2人获得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邵阳人民政府首开先河,聘请了12名院士、长江学者为邵阳市科技经济顾问,打造邵阳的高级人才团队。全市星火科技12396服务与农村农业信息化工作全面展开,建立了65个分布各县市区乡镇的农村农业信息化基层站点,完善了12396专家队伍,开展科技咨询与培训。2014年来,邵阳共选派省市“三区”科技人才达到704人。2018年5月在8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市成立了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由省委组织部选派科技副县市长担任团长,带领专家助力邵阳的脱贫攻坚。

  创新发展 引领崛起

  70年来,中国在变,湖南在变,邵阳也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和邵阳“二中心一枢纽”的战略实施,邵阳科技系统紧跟时代,转变观念,突出结构性调整和高质量发展。

  强化理念创新,着力创新驱动发展。邵阳经济之所以从曾经辉煌走向衰落,最根本的问题是发展新动能不足。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转变发展理念、优化顶层设计,调整产业布局。市科技局顺势而为,将着力点放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企业上。近五年从国家、省里争取科技项目研发资金近3亿元。在邵阳基础差、底子薄、财力有限的情况下,2018年邵阳研发经费投入达25.5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43%,仅次于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常德。企业对科技研发越来越重视,今年获省科技厅、财政厅的研发奖补资金一项就达到1300万元,超过周边的市州。财政对科技的支出逐年加大,去年全市财政科技总计支出3.4879亿元,市本级的科技专项经费5年间增长近两倍。

  强化政策激励,完善创新体制机制。近年来,邵阳先后出台了《关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我市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关于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建立健全了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对高企认定、众创空间、重点实验室人才引进等给予奖励。2017年1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邵阳市“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

  强化技术创新,打造县域特色经济品牌。通过实施科技部“富民强县”工程,推动邵阳县油茶、邵东县特色中药材玉竹、洞口县雪峰蜜橘等特色产业发展。实施科技部脐橙脱囊衣复合酶制剂生产关键技术转化与示范项目,提高了脐橙加工的技术水平,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雪峰虫草规模化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实施省特色产业示范基地项目,推动楠竹、金银花、铁皮石斛等产业发展;实施市本级项目推动了全色辣椒素提取、龙牙百合种球脱毒、崀丰脐橙延期采收等产业的技术进步。以大祥区为核心的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双清区、新邵、洞口、邵阳县4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成功获批,今年10月,邵阳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有望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创建验收。

  展望未来 前景辉煌

  通过70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高质量发展,邵阳的科技工作积累了迈向新时代、勇攀新高峰的底气和实力。展望未来,可以自豪地说,邵阳科技工作前景辉煌。

  高新产业持续增长。高企数量和高新产业的增长为邵阳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湘商产业园对外招商引资中,突出了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一湖汽、中电彩虹玻璃、德沃普电气、富士电梯、拓浦精工智能制造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落户邵阳,邵阳纺机、维克液压、通达汽配、湘中制药、广信科技等一批传统企业加快转型升级释放创新活力。目前纳入全市高新技术统计范围的企业共779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13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00.7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今年6月,全市已申报认定高企44家,全年预计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家,大大超过了邵阳十三五规划中制定的100家目标。

  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加快。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12年来,邵阳共获省科学技术奖21项,其中二等奖8项、三等奖15项。获得中国专利奖1项,湖南专利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成功申报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5个,其中新邵县“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项目”获得无偿资金1000万元。市本级近五年在医药、化工、机电、环保、新材料、食品加工等领域实施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180余项,大力推广应用节油、节电、节煤、节水和减少排放的新技术80余项,研发新产品50余个,2018年的技术市场成交额达到4.3亿元。

  科技创新平台持续增加。科技创新平台是重要的创新载体,现在,经省科技厅认定审批的平台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基地)10家、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5个,其中邵阳学院获批组建了“湖南省豆制品加工应用基础研究基地”和““高效动力系统智能制造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组建了“湖南轻工行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省科技厅、省科协联合批准组建了雪峰种业、宝东农牧、正骨医院等1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市科技局批准组建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3个。这一个个的创新载体,将会产生一批批的创新成果,极大的增强各创新单位的竞争力、战斗力。

  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邵阳市科技事业实现了的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与沿海地区、兄弟市州相比,邵阳市仍属于后发地区,在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领作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更加坚定信心、大胆创新、努力工作,为加快“二中心一枢纽”建设,以优异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做出应有的贡献。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