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邵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交出亮丽答卷
发布时间:2019-09-0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 陆益平 尹建国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邵阳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发布

出彩邵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交出亮丽答卷

f9fb7cac63765face1dd24e20a8ed78.jpg

e77ccc2e900cc70cf0bef36505aaa03.jpg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9月5日讯(记者 陆益平 尹建国) 9月5日上午,邵阳市“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专场发布会在市体育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正式拉开了该系列新闻发布会的序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历届邵阳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下,邵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宝庆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实施“二中心一枢纽”战略,不断加快“产业兴邵”步伐,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实干的双手谱写了邵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壮丽篇章。

  在首场新闻发布会上,邵阳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顺华发布新闻,市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陈广主持,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着力稳增长促发展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4dd781244a6c9c2eb873ca97b77f35b.jpg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邵阳市经济总量不断壮大,逐步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49年,全市GDP不到2亿元(GDP总量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下同),1978年增长到15.06亿元,1994年突破百亿大关,2012年迈上千亿元台阶,到2018年达到1782.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为1949年的240倍,平均增长8.3%。其中,一产业由1949年的1.5亿元增加到295.82亿元,二产业由656万元增加到626.83亿元,三产业由0.13亿元增加到860.01亿元。人均GDP由1949年的52.75元增加到2018年的24178元,增长457.4倍。

  着力建园区兴产业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35404c23635f396cfcf7d7e702a4e22.jpg

  近年来,该市围绕“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千亿园区”目标,大力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强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1125”工程。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49年的88.5:3.8:7.7调整为2018年的16.6:35.2:48.2,二、三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全市重点产业项目年度完成投资由2016年的197.8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89.1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0.9%;其中制造业项目个数占比由2016年的23.3%上升到2018年的31.9%。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952年的4.1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66.55亿元,年均增长7.4%。201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319.59万吨,比1952年增长2.5倍,人均粮食占有量比1952年增加60.7%。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91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56家。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1949年,全市工业产值仅1843万元,工业产品不到100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着力打造沪昆高速百里工业走廊,发制品、箱包、小五金、打火机、裘革、体育用品等产业集群异军突起;引进智能制造研究院、飞拓科技、锐科机器人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助力传统产业“机器换人”;紧盯“高精尖”项目不放,彩虹特种玻璃建成全球首条G7.5盖板玻璃生产线,拓浦精工智能制造建成国内第一条厨电工业4.0柔性生产线,富士电梯建成国内运行速度最快电梯试验塔。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加速崛起。2018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108.04亿元,为1952年的6800倍,年均增速达到14.3%。

  园区建设突飞猛进。2014年底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135”工程的决策部署,迅速启动湘商产业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几年来,邵阳湘商产业园新建标准厂房521.69万平方米,投产企业562家,累计实现产值513亿元,税收21亿元,带动就业5.6万人,在全省“135”工程三年综合评价中名列第一。目前,我市正在全力打造“135”工程升级版。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2018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60.01亿元,比1949年增长1010.1倍,年均增长10.6%。近10年来,第三产业呈现出总量稳步扩大、对GDP贡献率不断提高、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等特点,旅游、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不断壮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新宁崀山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景区,2018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436.90亿元,是2002年的40.5倍。

  着力抓项目促投资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708.09亿元,年均增长24%。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共实施重点项目963个,完成投资3276亿元。

  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建国初期,全市只有7个建制镇,城市化水平只有3.3%,到2018年,全市小城镇已发展到166个,城镇人口达到了350.02万,城镇化率达到47.5%。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两桥四路”、行政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一批重大城建工程,中心医院东院、湘郡铭志学校、市一中新校区等重点民生工程,中心城区“穿衣戴帽”等城市美化工程的陆续建成,极大地提升了邵阳城市品位。2017年,邵阳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农村面貌明显改观。乡村公路全覆盖、自然村通水泥路、人安饮水、农网改造以及宽带互联网等做到了全达标,村级综合服务平台、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和农村广播电视“村村响”等实现了全覆盖,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文化、体育设施走进农村居住区。

e6afad3bc8f1b7bb9806306e9d31829.jpg

  交通条件显著改善。2018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533公里,是1952年的61.1倍,其中高速公路582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随着沪昆高铁、娄邵铁路扩改、怀邵衡铁路的相继建成通车,邵阳由“高速时代”进入“高铁时代”。武冈机场于2017年6月28日正式通航,邵阳正式步入航空时代。

  能源建设成就斐然。1978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仅3.07亿千瓦时;2018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达到90.91亿千瓦时,发电企业年发电量达到94.89亿千瓦时。“十二五”以来,全市电网建设投资达到73.59亿元,完成了462个中心村、626个贫困村的电网改造和818个贫困村的光伏扶贫接网工程。随着“气化邵阳”工程的稳步推进,所有县城都实现了天然气全覆盖,城区、新邵、邵东、邵阳县已经接通了管输天然气。2018年,全市天然气居民用户达30万余户,用气人口近120余万人。

  着力办实事解难题 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120652b139c3a3a82cd72087ef58bc6.jpg

  经过70年的努力,邵阳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改善,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2014至2018年,全市累计脱贫出列892个村,减少贫困人口98.31万人,全市贫困发生率由16.58%下降到2.44%。2018年,新邵、绥宁、武冈3个县市成功摘帽。今年计划再减贫12.77万人,剩余182个贫困村将全部出列,新宁、洞口、城步、隆回、邵阳县5个贫困县将全部摘帽。从2016年起,我市启动实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目前安置住房已全部建成,搬迁群众89666人。

  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1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67元,比1978年的418元增长64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857元,比1981年的225元增长51.7倍。2018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达18468元,比1982年的404.8元增长了44.6倍。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2018年全市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64.83万人。

  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成。2018年,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212个、病床4.18万张,是1949年的412.6倍;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5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5万人,是1949年的624倍。

  教育事业成就辉煌。解放初,全市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80%以上,在校学生数仅占总人口的 4.7%。2002年,邵阳学院由原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升本,2016年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全的“二本”学校。2018年,全市3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3.36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7.50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3.53万人,初中和小学共在校生91.59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0.48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毕业生升学率均达到100%。

  科技事业成就斐然。2018年,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813家,全部高新企业实现产值1613.7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4940件。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市“五馆一中心”及体育中心建成投入使用。2018年,全市共有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4个,博物馆4个,纪念馆9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2%。共有体育场地9714个,成功举办第十三届省运会成年组赛事。

  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加强。全市整体纳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绥宁、城步、新宁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四级“河长制”全面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农业综合开发有序推进。“三边三区三年”和“四边五年”绿色行动取得明显实效,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近年来,邵阳市大力实施“公安消防大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行“一村一辅警”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综治民调排名逐年进位。

  着力抓改革促开放 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经过70年探索,邵阳市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变革。

  改革激发活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邵阳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成效。国企改革、关闭落后小煤矿、关闭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不动产统一登记等创造“邵阳经验”,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创造“武冈经验”,“一村一辅警”、邵阳“快警”创造了全省、全国经验。“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全面推行“先照后证”“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大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年活动,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公车管理改革全面完成。供销社、文化体制、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等各项改革全面实施;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电子商务进农村、社保“一卡通”等20多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在我市实施。

  开放加速崛起。深入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自首届邵商大会以来,邵商回乡投资的项目超过600个,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70%。1995年-2018年,全市累计引进外资20.75亿美元,内资7108亿元。2018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22.86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160.8倍,其中出口额21.85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165.9倍;进口额1.01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95.4倍。

  70年来宝庆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做大经济总量、做强经济存量、做优经济增量、提升发展质量,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有为的工作状态,更加出色的工作业绩,为把邵阳建设成为“二中心一枢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前行!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