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新宁: 借夷江崀山美景 唱旅游扶贫新歌
发布时间:2018-06-1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尹建国 陈程 杨坚 周忠安

  “走进脱贫攻坚先进县(市)”系列报道之新宁篇

新宁: 借夷江崀山美景 唱旅游扶贫新歌

文/图 记者 尹建国 陈程 通讯员 杨坚 周忠安

图片1.png  

崀山景区游人如织

  借得崀山云锦意,写就旅游发展篇。

  近年来,新宁县始终坚持“旅游立县”战略不动摇,突出旅游龙头地位,创新“旅游﹢”发展路径,以旅游业的大发展助推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在发展全域旅游助推精准扶贫上,通过土地流转助推脱贫、产业发展助推脱贫、就业助推脱贫、危房改建和风貌改造助推脱贫、生态补偿助推脱贫、助学助推脱贫等6个途径,开创了旅游精准扶贫的“崀山模式”, 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的精准之路,实现了旅游业与景区及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良性循环。

  竹筏轻荡江中 船工幸福欢唱

图片2.png  

船工扶夷江上撑船渡客

  “白鹭衔云朵哟,竹篙点碧波哟,夷江飘出哟一首歌……”初夏时节,我们来到崀山扶夷江边,只见江水清澈见底,平缓如镜,两岸的奇峰异石在雨后放晴的蓝天下倒映于水面,江中船帆点点,船工山歌朗朗,如诗如画。

  在扶夷江边的窑市码头,一泓宁静的港湾,岸旁的丛林随风拂动,江岸边依着几条待侯的竹筏,风光如画,江水诱人。登上由十多根碗口粗的毛竹拼连而成的舟筏,我们见到了这位船工陈贻芸,他玩笑说他更愿意听游客朋友叫他“船老板”。作为漂流项目的排工,陈贻芸从一上班就忙个不停。这位已经53岁的新宁汉子满脸的幸福与满足。他说,是旅游产业的发展给了自己和很多以前同样处于困境的村民脱贫的希望。现在,陈贻芸每月能在旅游公司领到3000元左右,全家已于2017年底退出贫困户名单。

  家住崀山镇水溪村7组的陈杨,在这里撑船已经20多年了,从1995年开始就在这条扶夷江上撑船渡客,起初只有9对竹筏,如今已经发展到百余对竹筏。他见证了崀山一步步走出新宁,走向世界的辉煌成就,目睹了崀山从申遗成功到晋级国家5A景区的傲人壮举。船工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融入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得益于新宁县委、县政府坚持将旅游开发与旅游扶贫同步、景区发展与乡村发展同行、旅游设施与乡村设施建设同速、门票收入与村民服务收入同增、资源环境与社区和谐同抓的“五同”措施,使得景区贫困户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得到广泛的帮扶和支持。

  该县将“乡村旅游”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让当地村民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解决就业问题,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同时政策倾斜,让原住民直接参与景区管理。景区摊点、卫生保洁、保安、护林防火等服务和公益性岗位必须在原住居民中安排。经了解,建立了70多人的保洁队伍和30多人的保安队伍。景区内安排船工60余人、护林员240人、景点营销人员80人、摊点服务员200人,农家乐就业人员达300余人,有力的消化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景区村脱贫致富。

  发展休闲农业 醉游客富百姓

图片3.png  

游客在戴先生农庄采摘杨梅

  土地流转助推脱贫,通过建设旅游休闲基地,带动景区村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源,既丰富了旅游产品,又让群众获得了土地收益和劳务收入。比如崀山镇,近两年共流转土地2000余亩,集中发展农业观光游、生态体验游等旅游新业态,4000多名群众因此收益。

  新宁县崀山镇崀山村的戴顺友,2009年以前在外打拼,2009年春节回家看到家乡旅游发展的机会,利用在外面积累的资金和经验以及人脉回到家乡创业,带动老百姓发家致富。经过他多方考察,认为依托崀山旅游的快速发展建设休闲农业大有可为。在2010年他与学农的哥哥戴润平在崀山镇承包了800多亩地,合伙成立了新宁县润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同时担任总经理,后又成立了新宁县窑市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新宁县崀山镇戴先生酒庄。

  在2010年,当时的崀山镇政府有一个农场,由于没有专业人士管理,土地荒芜,准备出租。他便前往农场考察,结果一眼看上,签下30年的租赁合同。种植了特色杨梅、有机蔬菜,葡萄及葡萄酒酿造,并发展林下养殖。借助崀山旅游发展的机会,利用农场各色农特产品接待游客。

  农场通过几年的发展,借助崀山景区的品质不断上升,游客越来越多,头脑灵活的他看到了另一个商机,优质农产品和旅游相结合,开发特色旅游农产品。在2015年初投入200多万元并购了一家当地非常有名气的宝丰脐橙园艺场,今年年底他会把他的优质大米和脐橙进行精品包装,通过戴先生酒庄和周边农家乐及互联网的模式进行销售,并建立了他自己的品牌“戴先生”和“崀山人”。

  通过这6年的不断努力,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已逐渐形成一家以农业为载体、集生产、餐饮、住宿、种植、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生态观光庄园,是将生产、生活及生态结合为一体的度假式休闲农场,真正做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他计划要在农场周边因地制宜发展脐橙、葡萄、杨梅和水稻,免费提供技术、定期开设各种种植培训班,并回收相关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带动周边老百姓房屋位置较好的开设特色农家乐;大力在旅游景区发展第三产业。预计能解决周边就业人员280多人,带动周边农户4个村2000亩签约种植及回收,直接增加农户经济收入120万元。

  旅游就业助推脱贫,依托景区扩大就业门路,公司搭台就业岗位,让当地村民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解决就业问题。近两年,通过旅游带动就业,全县有4万多人实现脱贫,实现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