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杨本文:三“到”扶贫情
发布时间:2018-05-29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冯世民 杨彬 戴谷芳

三“到”扶贫情

——城步儒林镇白云湖村扶贫工作组杨本文

冯世民 杨彬 戴谷芳

  近日,笔者在城步新闻网《脱贫攻坚》专题节目采访中读到该县儒林镇白云湖村扶贫工作组杨本文带领村民改变落后面貌的感人事迹,便慕名走近了杨本文。

  2016年4月,农商银行杨本文被选派到贫困程度较深的儒林镇白云湖村任扶贫,“进村之初,我就默默在心里定下了工作目标。”过去的进出缺路、发展缺产业、脱贫缺门路‘三缺’,而今实现大转变,村路硬化了、产业发展了、面貌改变了,大伙打赢脱贫攻坚的信心更足了,全村显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这一切变化都与杨本文密不可分。

  身 到

  驻村调研首先要把思想搞对头,一个符合村情实际的发展规划是首要的关键问题。杨本文常常思考,村里基础设施怎么改变,产业怎么发展,群众怎么脱贫……针对一系列课题,他不断探寻,认为只有学习运用政策,沉下身子,心怀百姓苦、脚上带泥土,说话做事风格带上“乡土味”融入乡村生活,因地制宜,以产业帮扶带动贫困户脱贫,使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主动签字脱贫,有了这些帐目和签字,才算称职。

  为帮助村民改变落后面貌,杨本文一头扎进工作中,与村支两委一起翻山越岭进村入户,访贫问苦,谋划发展,先后对白云湖村96户群众逐户走访。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他立即组织召开村支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明晰精准扶贫规划、脱贫方案、具体措施,准确定位,做好集体经济、种养产业、基础建设等脱贫攻坚“三本台帐”,得到群众支持和认定。

  杨本文从开始入村那天到现在,以身作则带动大家一起找路子,赚票子,解难事,每天身上都沾满泥土和劳累,全村家家户户都熟知他是“老杨”。

  做 到

  如何更好推进产业扶贫,提高扶贫效率,已成为该行和村支两委重大调研课程。面对白云湖村产业发展空白、基础设施落后、群众收入甚低等问题,杨本文认真钻研学习有关精准扶贫政策,因地制宜落实“一二三四”(一本帐、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的脱贫攻坚规划。今天3月,杨本文带领该行领导和村支骨干调研本村资源,并领着村支干部到省市县奔走衔接,终于争取到《白云湖村列入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旅游产业后花园名单》,又督促该行和旅游局专题研究启动观赏旅游项目,把村庄打造成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旅游后花园,走出一条坝上产业与精准扶贫深度整合的扶贫攻坚之路。

  产业扶贫必须抓准“怎么种,怎么养”的两个关键。杨本文看准白云湖村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种养产业,带上干部和群众到外地参加学习取经,把“两养两种”开发起来,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四跟四走”扶贫模式,对52户贫困户分别给予3至5万元小额信贷,采取贷款,贴息,保险,补助,奖励等方式扶持,由合作社免费提供种子和化肥。目前,该村年内发展养牛150头、养鸡6000只,种植乌梅1000亩、挂果400亩,发展油茶林300亩、桐茶165亩;筹措资金26万元,新开发桐茶200亩,完善桐茶种植生态观光旅游。全村吸纳贫困户入社,“两养两种”项目每年可为每户贫困户年平均增收4000元,仅乌梅基地就地安排贫困户28户。今年4月份,他还积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就今年要完成该村水渠维修、公路扩宽、牛冲水库立项白云湖观光带、人畜饮水、桐茶扩大和村部建设等扶贫项目任务,落实帮扶资金。

  心 到

  两年来,杨本文以热情、严谨、尽心的工作作风,与村民的心愈走愈近。3组王传德腿部严重烧伤,由于缺医少药,伤口溃烂,生活不能自理。他记在心上,从自己不高的工资中自掏腰包为其购买药品,并叮嘱他使用方法,如今王传德已经康复,杨本文又鼓励他不等不靠养殖两批生态鸡2000只,今年纯收入二万多元。村民王小兵本是家里的顶梁柱,因患有风湿病卧床不起,家里茫然不知所措,后来他的母亲找到杨本文,杨本文立即联系邵阳市中心医院检查治疗,并悄悄地拿出一些钱支付了生活费,同时鼓励其亲属不要放弃健康脱贫的希望。现在王小兵病情好转了,坚持以劳动创造财富,不等不靠不气不馁发展峒茶80多亩……杨本文的“名气”在当地慢慢的大了,每当村民夸他的时候,他总是说“我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

  如今的白云湖村在杨本文真心扶贫、真情解困下,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迈进,全村群众脸上露出了笑容,都夸他是帮助村民脱贫的好干部。今年,城步县委组织部到白云湖村开展“大兴调研之风力推脱贫攻坚”活动,听取了工作汇报,实地察看了村里的各项建设,对杨本文所做的工作给予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

  站在村口,看着村里的变化,杨本文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这也是我向新时代、新城步交的答卷。”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