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英烈李国重墓碑落成典礼在邵东举行
发布时间:2017-03-30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何荣 尹建国 李志明

一场穿越时空的相遇

——抗日英烈李国重诞辰110周年纪念暨墓碑落成典礼在邵东凤形山举行

记者 何荣 尹建国 通讯员 李志明

图片1.png

  “魂断最是春来日,一齐弹泪过清明”。苍松含泪,翠柏凝春;一抔黄土,千秋英烈。3月29日上午,在祭祀先辈的清明节来临之际,抗日英烈李国重诞辰110周年纪念暨墓碑落成典礼在邵东县黑田铺尧塘村凤形山举行。

  来自长沙的七十三军抗战史研究专家曹湘陵、烈士战友、七十三军七十七师烈士曾广陵儿子曾朝阳及后代、烈士牺牲地长沙县福临镇志愿者代表、湖南老兵之家代表,邵东县委县政府、邵阳市民政局、档案局领导,以及少先队员等300余人带着一颗颗滚烫、虔诚的心而至,缅怀英烈李国重不屈忠魂。

  “等了好久,75年,从父亲牺牲那年起,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32年,从母亲去世那年起,终于把梦实现;盼了好久,15年,从我寻找父亲资料那年起,终于盼到今天……”80岁的李焕群站在父亲李国重的墓碑前含泪致辞,悲欣交集的泪水背后,是一段长达十余年女儿寻找之旅;也是一位妻子去世三十年后为夫正名遗愿之梦;更让我们穿越七十多年窥见了那场长沙保卫战的惨烈以及中国军人的英勇……

图片2.png

先烈女儿李焕群致感谢辞

图片3.png

黑田铺镇政府党委书记莫志福宣讲英烈事迹

  寻找之旅:穿过历史烽烟与亲人相见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2015年7月,长沙岳麓山刻有600多个阵亡将士名字的三块石碑在地下尘封多年后重见天日。石碑上的名字之一,中校李国重,在石碑出土前不久刚刚被评为烈士。祖国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没有忘记他们!

  “‘七十七师’‘中校’‘木子李’‘国家的国’‘重量的重’,对上了!都对上了!”第73军77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旁,80岁的李焕群一遍遍地摩挲着青石碑上父亲的名字百感交集。为了这一结果,她们已经奔走了十余年,穿越时代的烽烟终于与亲人相遇了……

  “父亲是1942年去世的。”李焕群老人当年只有两岁半。年幼懵懂的孩子心中,并未留下多少父亲的印象。新中国成立后,李焕群的母亲将家中所有关于李国重的资料全部付之一炬,在女儿面前对他也只字不提。

  上世纪80年代,感觉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母亲对她说出了实情:“你的父亲是在打日本鬼子的时候牺牲的,他不是一个坏人。等到时机适当的时候,找到他的资料,还他一个清白。”

  2002年,从新闻中得知,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人,可以追认为革命烈士。埋藏心底多年的托付开始萌动,李焕群和她的子女决定开始寻找李国重的资料。

  2012年,李焕群的女儿刘旭飞在邵阳特色档案馆找到了1947年12月分县纂订的《忠烈将士姓名录·邵阳县籍》。《名录》中记载了李国重的名字、部队番号、职务、籍贯、牺牲地点,但李国重的“重”字打成了“童”字。一字之差,难成定论。

  2014年3月,刘旭飞来到南京。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工作人员找到了李国重的死亡官兵调查表和抚恤令的原档。“当时国民政府批准、由行政院执行抚恤标准,证明李国重确实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之后,在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胡成的帮助下,刘旭飞写信给台北的相关机构。2014年下半年,刘旭飞收到两封从海峡对岸发来的信件,提供了第73军军长彭位仁发给当时国防部门和蒋介石的电报影印件等资料。档案中记载了李国重身负4伤,犹与突入之敌反复肉搏,最后因伤重阵亡的过程。

  刘旭飞将这些资料和申请报告一并上报给民政部门。2015年7月13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复:1942年1月8日,李国重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汉家山战斗中阵亡。根据相关规定,评定李国重为烈士。

  在这份批复下来十几天后,在长沙文物部门对岳麓山的第73军77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进行维修时,发现了几块石碑。石碑立于1942年,上面刻着73军77师抗日阵亡将士名单。历经73年,将士们的名字仍清晰可辨,李国重的名字赫然在列。刘旭飞说,她觉得这是外公在天有灵。

  13年的寻找之旅,对于李焕群和刘旭飞来说,并不仅仅是寻找一些资料。她们穿越历史的烽烟,与她们的父亲和外公重新相遇。

  穿越时空:中国军人的英勇清晰浮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站在墓碑前,我们似乎穿越时空,窥见了七十多年前那场长沙保卫战的惨烈以及中国军人的英勇……

  李国重1908年出生,是邵东县黑田铺镇人。他8岁时,父亲意外身亡;12岁时,母亲改嫁;14岁时,他跟随同乡来到邵阳当学徒。18岁时,他被国民党军队抓去,进入陆军第七十三军。3年后,他当上排长。29岁时,他被选拔送到黄埔军校深造了两年。在湖南省历史档案馆的人物卡中,李国重给自己填写的别名叫“粹先”,意思是:要想干革命,自己必须先做到粹而不杂、鞠躬尽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长沙市文物局主编的《七十三军抗日战史》记载了李国重第一次重伤的经过:1940年,在湖北省崇阳县大沙坪,国民军第七十三军三次围攻大沙坪。同年12月22日,日军步炮兵八百余人,由毛石堰进至月亮山,向黄茆桥方向进攻。第二三一团李国重营长于老虎坪、月亮山之线向日军发起猛攻,敌势受挫,但李营长重伤。李国重的妻子当年讲述,敌人子弹击穿李国重的喉部位置。

  李国重因重伤回到邵东老家休养半年。在养病期间,李国重到邻居家到族长家,召集乡亲开会宣讲“先有国家,再有小家”的抗日救国思想,并教乡亲们唱抗日歌曲。李国重伤口刚好,就想重返战场。妻子深知战场险恶,苦苦哀求丈夫安心在家种田算了。但李国重义无反顾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定要打败日本人才回家。1941年秋天,他带着镇上两名年轻人再次投身部队。

  台湾国史馆史料记载,1942年1月7日白天,在汉家山战斗中,国民军第七十三军七十七师击溃了日军一次进攻。由于国民军七十三军军营与汉家山不及1公里的距离,保卫汉家山阵地尤为关键。

  1月8日凌晨,日军突袭汉家山,负责山头防守的二三一团第三营中校营长李国重身先士卒,带头指挥士兵参加战斗。

  在激战中,他的大腿被日军子弹击中。倒地后,他仍顽强匍匐前行。与日军争夺223高地时,身上已有三处伤口的李国重,仍倒地与日军展开肉搏,最终因第四次伤势过重而阵亡, 时年仅34岁,当时留下遗孀和2岁多的女儿李焕群。

  战友在清理李国重的遗体时发现,他的肚皮被日寇刺刀剖开,内脏全部裸露在外,非常惨烈。在这次战斗中,国民军牺牲了2名营长、20多名连长排长和500多名士兵,共歼灭日军600多人。

  铭记历史:坚守我们民族的精神丰碑

  历史是国家和人民的记忆,而英雄人物则是国家和人民记忆中最鲜红的颜色、最振奋人心的力量、最激励后人奋进的旗帜。

  “我们缅怀先烈、祭典忠魂,就是要学习烈士们矢志报国的理想信念、舍身成仁的爱国精神、勇于当担的高尚情怀……我们少先儿童一定会遵循先烈的足迹,传承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感恩奋进,拼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好科学知识,像先烈们一样报效国家……”邵东县黑田铺镇方圆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在烈士李国重的墓碑前献花献辞,将烈士精神融入血脉,铭记于心、薪火相传。

  “一个民族不敬重烈士,就不会再有烈士;一个国家不崇尚英雄,就不会再有英雄。”。对那些“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先烈们来说,他们的牺牲奉献,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我们都要永远铭记。是他们把生命献给了他们热爱的祖国和人民,也许他们的容貌早已随岁月淡去,也许石碑上的字迹早已模糊不清,但他们留下的一座座舍生忘死、英勇斗争的丰碑,始终镌刻着光耀千载的历史价值,永远不会磨灭。感恩敬重他们,不只是为了缅怀过去,更是为了开创未来;不只是为了以前的他们,更是为了今后的我们。

  “先烈的魂,民族的根”。知往鉴今,意在未来。历史不能忘,信仰不能丢,精神不能缺。铭记先烈,就是在观照现实,照亮前路,坚守我们民族的精神丰碑!

图片4.png  

志愿者和村民在展板前了解抗战英雄的事迹

图片5.png  

祭祀现场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