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地名传说故事】光彩照人的蜡烛峰
发布时间:2016-09-30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老少

老少

  千里来龙到石田,

  一对蜡烛照青天;

  谁人葬得此冢地,

  世世代代出状元。

  这首被崀山人民吟唱了千百年的歌谣,既是对崀山秀美风光的赞美,也是希冀生于斯、长于斯的崀山人在这块风水宝地上,能有个出头之日,弄个官儿、名儿。

  不过,晚清时期,崀山的刘氏家族出了一批虽不是状元,却也官至极品的朝廷大员。而最具代表的有:刘坤一、刘长佑和刘华轩,人们称之为“崀山三刘”,其中刘坤一与刘长佑为叔侄关系,仅一墙之隔。

  19世纪中叶,洪秀全在广西金田闹起义,太平军呼啸北上,逼近新宁。时为地方绅士的刘长佑,与乡人江忠源,招募了千余弟子,称谓“楚勇”,进至广西边境阻击太平军。在湘桂交界的蓑衣渡,利用有利地形,伐木堵江,釆用埋伏战打败了太平军,南王冯云山亦壮烈牺牲。此役得到清廷褒奖,刘长佑亦官运亨通,先任广西巡抚,后擢升为两广总督、直隶总督、云贵总督。比刘长佑小一个轮回的刘坤一,随其侄子转战、进剿,自然会得到庇佑、提携,亦是一路飚升,终成一品要员,先后坐上了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的交椅。

  家境贫寒的刘华轩能官至高位,则更富传奇色彩。1857年夏,时年17岁的刘华轩,进城卖猪,返回途中参赌,结果钱被输尽,无颜归家,遂投军族人麾下。不知是他的官运来了,还是上司的有意栽培。一天晚上,刘华轩闹肚子,摸黑跑至营外方便,结果绊动了大炮引信,炮“轰”地响了起来。军士们听到炮响,立即各就各位,枪炮轰鸣,杀声震天,击退了正前来偷袭的太平军。以为闯下大祸,吓得半死的刘华轩,不经意间立了大功,成了英雄。老乡上司将其事迹添油加醋,妙笔生花,报告朝廷,龙颜大悦,降下圣旨:封官晋爵,赏顶戴花翎,很快当了江南提督,又晋升为领一品衔的建威将军。

  其时,新宁官宦如云,在朝四品以上的文官武将有240多位,出现了隔(新宁方言:挨着的意思)墙两制台,隔江两提台,十里八道台的盛举。石田境内,一对遥相呼应直指苍穹的蜡烛峰,峰顶云蒸霞蔚,紫气缭绕,似正在熊熊燃烧的喜庆蜡烛,乡人无不瞩目观瞻。

  谁知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满清朝廷历来对汉人心存戒备,尤对湘楚俊杰顾忌颇多。一天,一位号称精通天象的风水先生进言慈禧,胡诌湘西南天罡冲斗,有天子之象。于是,朝廷派员一路南下,寻访到新宁。看到新宁山青水秀,虎踞龙盘,便在离县城十公里的一座山上,将“龙脉”挖断,铸进铁水,还修了一座名曰“石落”的宝塔。

  说来也怪,自斩断龙脉,修了石落塔后,一桩震惊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发生了。远在浙江余杭的新宁籍一纨绔子弟,贪图小白菜的姿色而谋杀其亲夫,却又买通余杭县县令刘锡彤。刘受了贿,又系乡党,便徇私枉法,嫁祸于杨乃武,酿成冤案。刘的上司,什么知府、道台、抚台之类,多为湖南人,官官相护,瞒天过海。此案告到京城,终得以昭雪。慈禧借机打压湘楚势力,仅新宁,就有72位要员受到牵连,摘掉了顶戴花翎,或撤职查办,或身陷囹圄。稍后,朝廷重臣刘坤一遭张之洞弹劾,丢官回原籍,刘长佑告老还乡,加之早年屈死庐州的江忠源,风光一时的新宁官宦,自此一落千丈,风光不再。崀山的蜡烛峰,也失去了往日光彩,徒有秃石败草,枯树昏鸦,乡人扼腕慨叹,无不凄然。

  好在东方不亮西方亮,20世纪90年代,崀山旅游开发起步。近年,县委、县政府做出了“旅游立县”的战略决策,崀山亦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并加大了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悬崖栈道惊险刺激,亭台楼阁古色古香,民居农舍与山水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已是4A景区和戴上“世遗”桂冠的崀山,成为游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崀山学子,亦多有所成,为官经商,投笔从戎,前程无限。但愿蜡烛峰能重新点燃,照耀崀山和崀山人,冲出湖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