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晚清振威将军蒋锡晋的传奇故事
发布时间:2016-09-2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蒋科

生爱故土 死恋崀山

——晚清振威将军蒋锡晋的传奇故事

蒋科

  蒋公锡晋,祖籍新宁县西喉乡柘田村,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九月二十七日生,光绪十九年(1893年)癸巳七月初六殁,享年57岁。蒋公字康侯,号楚材,印魁南,军功卓著,清廷诰封振威将军,赏戴花翎劲勇巴图鲁记参将,署理越游击(辖今云南省大理、腾冲,史实可见蒋氏多届族谱)。

  (一)智斩敌将

  蒋锡晋生于柘田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十三、四岁那年,约于1850年,锡晋被路过此地的刘长佑大人带走。其时,刘大人年过三旬,考取拔贡,举旗招募乡勇(即楚军)。1862年,即同治元年,刘长佑任两广总督;1872年以后的十年里,刘大人前后任两广巡抚和云贵总督,蒋锡晋一直随其左右。

  清朝光绪年间,内忧外扰,云南边境战事不断。其时刘长佑遣任云贵总督,蒋锡晋随任理越游击。为安邦守土,清廷将士或与“缅帮”,或同“越族”,边界拉据战事长年不息。其时,洋枪洋炮虽已传入中国,但荒蛮边境战事仍是“土法上马”。1880年仲秋,清军与“番军”在云南瑞丽一带布下阵垒,相持半月难分胜负。一天,游击官蒋锡晋领兵出阵。清廷游击,相当于现代团级或师级职务,数千人马在草坝北端布下一字长蛇阵。蒋锡晋头戴金盔,身披铠甲,手持青龙月偃大刀,率副将守住阵门。突然一声炮响,敌方阵门大开,一员虎将手持一对铜锤哇哇叫阵。蒋锡晋正视敌将,见其手臂如股,双目若电,吼声如雷,料定自己力不如人。然而,“只有战死的勇夫,没有逃阵的将军。” 蒋锡晋心神若定,驱兵向前,挥刀冲入敌阵,一翻砍瓜切菜,将敌方虾兵螃将杀得丢盔弃甲、喊爹叫娘。敌将见手下兵卒死伤惨重,便风车般舞动双锤,如癫如狂直奔蒋锡晋。蒋锡晋一则体力已耗不少,再者功不如人,只三、四个回合就觉渐渐不支,便一边招架,一边寻思破敌之策。

  蒋锡晋自幼习武,经一名师传授学会“回马枪”绝招。可惜敌将步步紧逼,蒋锡晋只得依赖坐骑优势同敌将周旋,再捕捉斩敌良机。原来,敌将坐骑是产于南亚丛林之马,个小腿短,行走灵活,但体力不佳;蒋锡晋所乘是蒙古大马,体力和速度均在南国小马之上。优势在手,蒋锡晋顿生破敌之计。他大吼一声,虚砍一刀,以激怒敌将。敌将穷追,蒋锡晋就势引着敌将离开阵地,如离弦之箭向远处奔去,以伺回马斩将之机。

  敌将不知是计,只是拼命追赶。蒋锡晋见前边有一方型土岗,横直百十余步,圹高八尺左右,便暗叫“天助吾也”。蒋锡晋放慢速度,又回马一刀,借以牵着敌将鼻子,沿着土岗四周兜圈。一圈、两圈、三圈……眼看敌将追马渐渐放慢了速度,蒋锡晋暗喜,自知破敌时机成熟。蒋锡晋勒回马头,再朝敌将猛砍一刀,又速速回马向土岗飞驰。敌将武艺过人,轻轻躲过刀锋又纵马紧迫不舍。蒋锡晋双腿一夹,策马一纵跃上土岗,且故作马失前蹄之状。敌将有恃无恐,自认胜卷在握,便飞马跃上土圹。说时迟,那时快,蒋锡晋坐骑一跃而起,兜转马头,挥动大刀,不等敌将坐骑四蹄着地,惯使回刀绝招的蒋锡晋早已手起刀落。敌将猝防不及,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滚下土岗。蒋锡晋提上敌将首级,飞奔回马冲入敌阵。“番兵”见主帅阵亡,整个阵地如黄河决堤,刹那间土崩瓦解。我方主帅驱动三军掩杀过去,又一阵砍瓜切菜,直杀得山神暗泣,血流成河……敌军吃亏太大,3年内未敢再犯。朝庭封赏参战将士,蒋锡晋荣获“振威将军”称号,5个配、妣均封一品夫人。

  (二)情移故土

  1883年仲春,桃李报春,山花烂漫,新宁县令率属下聚集西喉乡柘田村,恭迎蒋公锡晋衣锦还乡。时至正午,从北边邵阳方向传来了三声炮响,一干人员闻声得知,蒋锡晋已踏入5里之外的新宁柳山地界。不一会,百余士卒前呼后拥,凉伞旗号遮天蔽日,骑上高头大马的蒋锡晋,两手作揖,致谢夹道迎接的官员乡亲。其时蒋锡晋令尊廷渊老大人已经亡故,令堂李氏洒泪相迎。李氏为渊公原配,仅生锡晋一子,相别30余载,岂不悲喜交集?蒋锡晋见到生母,翻滚下马,洒泪参拜。蒋公跪拜列祖之后,抽身赶至村口古井一旁,3次掬饮家乡甘露,不禁连呼3声:“吾回来了,吾回来了,吾回来了!”

  蒋锡晋此次归家属“告假省亲”,加之“武官不探文官事”,行止一身轻松,转眼便是3年一天,官差快马送上朝廷官函,已闲居3年、朝廷观念淡漠的蒋公锡晋,一不经意便私自拆封。稍稍一阅,岂知是连升两级的皇函,即由游击升至协台(皇函已于“文革”时期烧毁)。蒋锡晋抚胸顿足,惊呼“吾命如此矣!”生母李氏数十年忧牵独子,健康下滑,再加儿辈拆封失误,终归忧郁成疾,一年后悲凄而终。

  一番痛定思痛之后,蒋锡晋想到自己的“后路”。拆封皇函,是背弃朝廷;疏离故土,岂不背弃乡民?!于是乎,他官袍入笼,凉伞旗号赠与蒋氏东蒋祠堂,平时一身布衣行走乡里,俨然一名土气绅士。蒋锡晋行伍出身,仗义疏财,带回银两,不置田亩,只修官第一栋,所余钱财除供吃用,还接济穷困乡民。

  蒋锡晋回归故里第四年清明节,当地蒋氏东房的头面人物,在离柘田一里之外的田中间祠堂集会祭祖。有人问道:“蒋锡晋回刀智斩敌将,一时威振湘滇,不知可否在此显露一手?” 蒋锡晋一番推却不成,便叫人在祠堂门前每隔一尺摆一枚铜钱,共摆24枚。蒋锡晋扬鞭上马,自百步之外飞奔而来。离摆钱处大约十步,只见他侧身倾倒,脚靴挂鞍,身贴马腹,双手触地,24个铜钱一呼啦尽数捡起,两旁围观的众乡绅一时目瞪口呆。待蒋锡晋下马走近身前,才有一名乡绅领头叫“好”……祭祀宴席上,有人提议请蒋锡晋为本族操练“乡勇”,不愿背弃故土的他再不推辞,于是田中间东蒋祠堂由冷清变得热闹,成为乡民们习武场所。

  其时,大清朝堂风雨飘摇,各地反清人士风起云涌。其间难免鱼龙混杂,一些居心不良者趁火打劫,匪患盗贼因之四起,于是蒋锡晋训练的乡兵,便担当起“保家卫民”的重任。这一年端午佳节那天,当时的回龙寺已有赛船闹节习惯,方圆二、三十里的青年男女,多有看船习好。蒋锡晋手下的二十几名乡兵几乎尽去了回龙。藏匿在河伯岭北端山段的一股强人,抓住这一可乘之机,由二当家率十几名喽罗,一个个头戴黑罩,手持钢刀,竟在白天进田中间抢劫。好在危急之中有人来柘田急报,蒋锡晋来不及披挂即跃马前往。他守住众匪徒回巢的必经之地,先是好言相劝,“只要尔等悉数放下所掳财物,吾就给尔留条生路……”匪二当家不知他的厉害,并不回话,只挥刀向他拼命砍杀。匪徒的无礼激得他“火从心头起,恶从胆边生”,大吼一声手起刀落,匪首倾刻人头落地。匪徒们见状魂飞胆颤,一个个逃得屁滚尿流,蒋锡晋稍稍追之又连杀3人……匪徒赶走了,财物留住了,却给当地留下一个隐患……

  蒋锡晋斩杀匪徒、保卫乡土的消息,迅速遍传东蒋辖区和巡田地界,他的“五妣”罗氏却喜中带忧。罗氏姓佛,最忌杀生,在蒋锡晋5位夫人中,只有罗氏唯一留下后嗣,至今上下六代已繁衍生息近百人。罗氏听说丈夫连杀4名匪徒,一连几天忧心忡忡,彻夜不眠,生怕男人因此折寿。于是征得丈夫首肯,在柘田田垅中间,也是邵阳通往东安的官道上,新修大型风雨亭一座,并结合整修官道20余里。风雨亭坐北朝南,北设佛座,南架人凳,雕龙画凤,亭、路共耗白银二千余两。风雨亭竣工那天,罗氏请动高僧大做佛事,既祈福一方,亦超度亡灵。风雨亭构造讲究,用材上等,年久而不用修,解放后仍在为行人遮风避雨,人称“蒋锡晋亭”。农业学大寨期间,修筑田间公路,风雨亭不宜通车而被拆之。

  再说蒋锡晋斩杀匪徒之后确实留下后患,蒋氏东房一带从此同境外匪徒结下怨仇。怎么办?蒋锡晋召集族老,斩钉截铁说道:“水来土淹,兵来将挡,吾辈只能以武抗匪!”自此,东房人习武之风愈发浓烈,英才辈出,威振一方,境外匪徒有仇不敢思报,曾数十年相安无事。遗憾的是,民间武夫可抗匪亦可从匪,进入民国后,田中间、柳山一带匪患猖獗,解放初期,人民政府被逼大开杀戒,一举根除了与“武”伴生的民间匪患。

  (三)魂牵崀山

  蒋锡晋衣锦还乡,情移故土,真所谓无官一身轻,日子过得挺惬意,六、七年时间转眼即逝。此时他童心萌动,常忆边境秀丽风光,又闻桂林景色如画,于是游兴大发,便携带随行,慕名前往桂林。其时,蒋锡晋战伤作孽,不便坐骑,只得雇轿前往。来往桂林,谈何容易,经东安,过全州,穿灵川,来回千余里。晚清时候,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前往桂林游走的为数不少,这颗南国明珠始露头角。可是,路途遥远,劳顿不堪,难免兴致大减,蒋锡晋回家后多次评说桂林之行“不过如此矣。”

  同年孟秋,一位猎人告知他:新宁跟广西资源交界处,我方山水别具一格;只要从回龙寺逆水而上,沿途奇景美不胜收。蒋锡晋听罢,喜不自禁,埋怨桂林之行乃“就远舍近矣”!

  一天,正黄道吉日,蒋锡晋启行崀山。轿至回龙寺码头,弃轿登舟,只携一名随行前往。蒋锡晋游桂林无心游漓江,这次逆水行舟让他饱览山光水色。一路无话,四天之后船至崀山(即现在的崀笏)。蒋锡晋离舟上岸,向一位畔岸而居的老者问话,打听崀山风情。当时,石田地盘已住上多户人家,而其间绝景如辣椒峰、骆驼峰仍然“养在深闺”;天一巷巷深荆丛,更无人知晓;只有千秋恒古的将军石和建于明代的八角寨云台寺,经老者推荐列入他游览日程。他谢过老者,逆水而上,只半个时辰就进入将军石下。“好个将军,好个将军”!蒋锡晋快步上岸,注视将军石顿生敬意。这时,一位衣着整洁的村妇正在河畔浣洗衣带,她眼见来人不俗,便上前问话:“这位先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待他回话,随行人员抢着回道:

  “我家将军是来看将军石的……”

  “将军来看将军石”,村妇不解其意,随行人员不顾蒋锡晋阻止,如此这般地说明“将军来历”。其时将军石一带来人烟稀少,见是“将军”到来,村妇十分高兴,先介绍自家男人李公身份,也是位告老还乡的县府官史,再执意代夫邀请蒋锡晋进屋小叙。蒋锡晋见人生地疏,知音难觅,便欣然前往,村妇稍加引荐,李公热情相迎。一阵寒暄过后,蒋锡晋起身作揖:

  “将军石如此伟岸神奇,不知有何掌故,望李公不吝赐教。”

  李公起身回谢,便把“石将军”有关传说简述一遍。蒋锡晋听后以掌拍胸,连连说道:

  “吾不如也,吾不如也!”

  是日中午,俩人欣然对酌,远议清庭大局,近谈崀山风光。李公亦是性情中人,听说蒋锡晋欲去八角寨云台寺,禁不住击掌叫好,并愿为之引路,蒋锡晋大喜过望。当晚,一行人夜宿窑上老街,次日凌晨离店,午牌时分登上八角寨。由李公引导,几人先拜正殿,再环行寨头。从寨顶俯视寨脚,见山崖凌空百丈,山头长出八个犄角,其中北面一角自绝壁前伸50余米,昂首翘立,有如龙头,其末端仅1平方米的平台上筑有一个小庙,名曰麻姑庙。小庙周边悬崖千仞,由一条宽仅1尺许的龙脊小道接连寨头,去庙边敬香十分惊险。李公见蒋锡晋是武官身家,问其“可烧龙头香否?”他连连摇头,连说了几个“不敢不敢……”

  一行人回到云台寺,蒋锡晋先代妻妣罗氏遍拜所有神象,捐赠纹银十两,住持以一顿素酒斋菜相谢。席间,蒋锡晋感叹十分,动情地说道:

  “鄙人自幼远游,近年涉足桂林,论风景应数崀山。夫夷江养育万物,八角寨神人共佑。今有李公作陪,令吾饱赏眼福,真乃三生有幸矣……”

  李公回道:

  “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吾等亦不识崀山真面目。将军若有意,望君日后再来。”

  蒋锡晋欣然应允,急与李公击掌为信说:

  “再来再来,三年内吾当再来……”

  住持见蒋锡晋兴浓,于是加菜添酒。当晚,蒋锡晋醉卧寺中,一夜魂牵梦绕。次日凌晨,蒋锡晋等人依依不舍离寺下山。舟至将军石下,蒋锡晋将藏于衣袋的3颗朝珠相赠李公,然后朝将军石顶礼膜拜,洒泪说道:

  “将军,三年后吾当来再拜!”

  不料三年后夏秋连旱,柘田、田中间一带井水枯竭。皆因高温所致,蒋公锡晋脏内旧伤复发,陡然间暴病不起。1893年农历七月初六凌晨,他吃力地对妻儿说:

  “崀山……将军……云台寺……吾有违先约,难见佛面了……”稍停,蒋锡晋拉着罗氏纤细双手,再说:“尔若有兴,可携儿前往……”说罢,蒋公锡晋合上双眼,溘然长逝。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