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新宁少数民族风土人情
发布时间:2016-09-23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

  一、八峒瑶山民族风情

  新宁八峒瑶山位于县城西南部,有瑶族同胞两万多人。瑶族同胞与大山为伴,几千年来刀耕火种,生生不息,孕育了丰富且独特的民俗风情,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有着诸如画蛕、封尸、放梅山、赤脚穿犁头、女书等许多现代科技都无法破解的谜。我县积极探索研究本县民族文化特色,积极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和发展新宁的民族传统文化。

  (一)醉人的山歌

  八峒从来别有天,麻林大坝接圳源。

  北圳九龙寻福地,南圳灵雉界上穿。

  黄狗山名黄岩峒,桃盆峒内引神仙。

  黄背深冲连粤地,逻绕一峒近城边。

  ——《八峒歌》

  新宁瑶乡麻林、黄金与武冈、城步及广西资源交界,素有“八峒瑶乡”之称。八峒即这首传唱无数年的《八峒歌》所唱到的麻林峒、大圳峒、圳源峒、黄岩峒、桃盆峒、黄背峒、深冲峒和逻绕峒。这里居住着瑶、苗、壮、侗、土家等少数民族,以瑶族为主。

  有人说,一个人的嘴唇有两大用途,一用来接吻;二用来唱歌。瑶族人将嘴唇的作用更是发挥到了另一个高度,因而瑶族更是一个能歌的民族。清代诗人屈大均曾有“瑶俗最尚歌,男女杂沓,一唱百和”的诗句。

  瑶族的民歌以千百年来传承的《盘王大歌》为主。《盘王大歌》是瑶歌的集大成者,也是瑶族的民族知识总汇,有史诗古歌的特点。它既是庄严的民族祀典仪式歌,也是歌唱瑶族漫长历史的史歌,是讴歌生产的劳动歌,也是表现男女愉悦的情歌,还是逗乐的滑稽歌、游戏歌和溜溜歌等。在唱法上,有它有独特的韵味。每字之间和尾音自由拖腔,富有抒情色彩,常用木叶伴奏。新宁黄金瑶族乡文化站长陈孝友经过多年的努力,搜集和整理了黄金山歌、花行歌、小二歌、溜溜歌、登登歌等一系歌曲。其中《瑶族溜溜歌》还在省艺术节上进行了表演。

  在日常生活中,瑶乡人常常以歌代话。上山劳动,即兴而唱,以歌对答,或放喉斗歌,你唱我和,情趣盎然。瑶歌是瑶族人民生活中重要的文艺活动形式,是他们沟通心灵,交流经验的主要方式。因此,不论是在生产劳动,还是在民俗生活中的恋爱、婚姻、走村串寨、探亲访友等方面,都有瑶歌。在形式上,有独唱、对唱、多人赛唱等。

  倘若你路过瑶乡,即便是初来乍到,也有阵阵美妙的歌声朝你飘来——

  远方远路来的客, 来到瑶乡我来接。

  好歌一首唱给你, 阳雀过路也听得。

  歌喉是大方的,比说话更能抵达对方的心灵。初次在村口相会,即使是陌不相识的行路人,最初的谈话也是通过歌声来开始。或由于羞赧,或由于窘迫,陌生人之间的说话往往词难达意。但如果换用歌声来表达,则能即物起兴,出口成章。你是靓妹,有小伙相邀;你是帅哥,有瑶妹相接;倘若来的只是瑶乡外寨人,于是——

  女:丝茅草,盖凉亭,

  声声问郎哪里人?

  家住哪峒哪个寨,

  问上姓名好交情。

  男:丝茅草,盖凉亭,

  郎是桃盆峒里人,

  前门面对万字寨,

  后门两颗四季青。

  73岁的雷学勇是新宁黄金瑶族乡人,在他的印象中,在黄金瑶族乡山歌唱得最好的是一名叫雷赞青的人。几十年前的黄金和麻林叫团结公社,雷赞青就在公社当文化辅导员,教瑶族小孩和瑶族群众唱民歌。很多村民对他的民歌赞不绝口,至今仍津津乐道。雷学勇专门跟他学过。他说,瑶族民歌有着自己的一套曲调,歌词“见之打之”,带有很大的即兴性。比如,上面的男女对唱。先唱自己眼前看到的丝茅草,再联想到丝茅草盖就的凉亭,然后问对方的住址和姓名,为进一步交往铺平道路。男方据问而答,顺理成章。起兴手法被歌手运用得神形俱致、炉火纯青。于是你一路欢喜,跟着主人来到瑶家,主人拿出家常好菜,瑶家风味,自酿好酒。一阵畅饮,当然免不了要以歌敬酒了:

  客人请饮这淡酒, 远来瑶乡路难走。

  茶饭虽粗表我心, 请恕我们礼不周。

  当告别之际,难免依依不舍,有所叮嘱,于是挥手作别,歌声飘扬——

  ……

  送郎送到十里坡,再送五里不为多。

  再送五里不为远,不送情郎送哪个。

  送郎送到竹子山,手攀竹子哭一餐。

  别个问我哭么个,我哭竹子冇心肝。

  瑶歌中有不少风俗歌、生产歌、苦歌、反抗斗争的歌。其中生产歌又名季节歌,主要是叙述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也是对年轻人进行生产教育。但更多的是情歌,情歌分为引情歌、恋歌、分别歌、寄情歌、爱憎歌、自由歌、盘歌等。其中的盘歌便是青年男女在交往中,考查对方的才华、智慧和诚意所唱的歌,男女一问一答,很有情趣。比如:

  ……

  问:张果老什么样?绣花娘什么形?

  种田汉什么样?打鱼郎什么形?

  答:胡子冬冬张果老,手指尖尖绣花娘,

  捞衣扎裤种田汉,脱衣脱裤打鱼郎。

  ……

  问:什么爱吃田埂草?什么爱抓田中泥?

  什么田鸣逗狗叫?什么野鸣豆鸡啼?

  答:镰刀爱吃田埂草,趾耙爱抓田中泥,

  蛤蟆田鸣逗狗叫,斑鸠野鸣逗鸡啼。

  ……

  通过对唱,轮唱、合唱之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各自表白自己坚贞不渝的爱情信念。

  女:哥在深山妹在冲,

  正好相逢路不通,

  哥妹变成鸳鸯鸟,

  半天云中也要逢。

  男: 茅草盖屋不齐边,

  燕子不离草屋檐。

  阳雀不离桂花屋,

  小郎不离妹身边。

  这些歌词虽然是歌者随口唱出来的,没有刻意的拼凑和选择,但是都能很自然的押韵,而且每一个意象的运用都有它的意思在里面。或象征,或假设,或双关。歌声里面提到的事物大多是歌者心中有的或者眼前看到的事物,或者由眼前看到而联想到的其他事物,通过这些事物引起自己表达的欲望,就像诗经上所称的兴体,“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男女双方进一步发展,则唱《十买》《十送》《赠绣鞋》等歌。经过歌来歌往,互敬互爱,双双盟誓——

  天上星子像盘棋,

  石板雕花冇走移。

  风吹云动天不动,

  水涨船高岸不移。

  或:

  星星一颗心一颗,心心嵌在郎心窝,

  银河还嫌不安稳,心心永远结丝罗。

  “星”与“心”的谐音重复利用,产生双关意义,充分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

  瑶乡也唱《哭嫁歌》。可瑶族的哭嫁与其他民族的哭嫁不同,一般提前一个月到三个月就开始哭唱起来,而且唱的时候有寨子里的姑娘帮腔。有雪花飘舞的日子,围坐在堂屋的火塘边;萤火虫点亮天上星星的时候,在院落、在禾场坪……出嫁的姑娘一声起腔,悠扬而略带哀怨的尾声像孔雀漂亮的长尾巴。而后是一群孔雀齐开屏——大家帮腔。这不是悲伤,这是喜悦,这是怀念,这是感恩……这是一种神圣不可缺少的仪式,瑶乡人称之为“坐歌堂”或叫“伴嫁”。

  哭嫁歌内含丰富。哭父母、哭哥嫂、哭姐妹……如果你到过现场听过瑶家的《哭嫁歌》,你一定会产生共鸣。

  我的爷,我的娘, 你两白养我一场。

  娘爷养我呷了苦,本想服侍我爷娘。

  我是娘爷心头肉,如今却要去他乡。

  不舍难来舍也难,报恩双亲成空谈。

  ……

  一对青年男女,就这样在山歌声中一步一步地走向婚姻的殿堂。

  女子成婚叫出嫁。出嫁,出娘家之门。一个出字,点明了女子的生活空间转换。带着嫁妆,怀着憧憬,在喜气洋洋中,在一路鞭炮声中,在亲人的护送下走向夫家。

  新宁东南西北处处是山歌,但唱法各异,西北方唱法柔中偏刚,感情激越。东南方唱腔音域不宽,音律起伏不大,听来朴实、优雅。靖位瑶族山歌音域高亢,跌宕起伏。

  20世纪末21世纪初,古老的山歌风在我县再度盛行,其中黄金、麻林、万塘乡、黄龙镇、水庙镇、金石镇最为盛行,都有固定的活动场所。1981年,我县的《溜溜歌》《邵阳歌》《小二哥》及瑶族山歌等72首民歌被编入《湖南省民歌集成》。2004年,县内成立了山歌协会,发展会员数百人,定期举行山歌会。金石镇人士陈湘群酷爱唱山歌,他也看准了唱山歌的商机,购置了音响设备,开设唱山歌的场所,每月三、六、九日在县广场摆开赛场;每月逢五下乡到黄龙柳山摆战场,还有不少乡镇请他去摆擂台。

  八峒瑶山因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瑶民喜爱唱歌的习惯,不论在田间山头都能听到优美的歌声,这里的歌可分为山歌、田歌、坐堂歌。

  1.山歌的特点是唱腔音调较高,拖音很长,给人一种以呐喊为歌的感觉;2.田歌是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用来传情达意、消除疲劳、提高劳动效率歌唱活动,特点是唱腔音调较为舒缓、婉转;3.坐堂歌的形式多样,虽然都是男女老少围坐一团的场景,但歌的内容和腔调各有不同,比如在一起聊天时唱的歌内容多样,如谈情说爱、叙旧、互相挖苦等等,如果是婚嫁则用《哭嫁歌》、《纳理歌》,而《葬歌》是逢白喜事时所唱的歌,其唱腔凄凉、催人泪下,且有众人帮腔。

  八峒瑶山因为地处偏僻,受外界影响少,有些地方还保留一些古老山歌,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重视。曾经有著名作曲家白成仁新宁瑶山抢救山歌的故事,耐人寻味。

  白成仁,被誉为“湖南民歌之父”。他1932年出生于四川,1955年鲁艺音乐学院毕业后分到湖南,一生搜集整理几千首湖南民歌,并创作了1000多首歌曲,其中《浏阳河》、《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鱼米乡》、《小背篓》等传遍了大江南北。培养了何继光、宋祖英、张也、吴碧霞、湘女等一大批优秀民族歌手,是中国继王洛宾之后又一个“民歌王”。 2011年12月在长沙逝世。

  有一次,白成仁听说新宁花竹山一位身怀绝技的瑶族老人快要病死了,但还有几首歌没有人能记下来。他知道瑶族留下来的歌曲不多,带走一首就会少一首,便连夜从长沙坐火车赶到邵阳,然后转汽车到新宁,又走了80多里山路赶到老人病床边,对老人说明记录歌谣的来意后,得到老人的赞同。老人这时已经病重,说话唱歌很困难,他就把耳朵贴到老人嘴边,老人用微弱的声音唱一句,他就记一句,坚持了半天,终于把几首民歌抢救整理出来。几天后,老人就去世了。后来,白成仁先生才知道,这其中还有一首传了几百年的古瑶歌。

  (二)瑶族传统舞蹈

  由于八峒属于“过山瑶”集居地,瑶胞常年以围山捕猎为生,因此他们的舞蹈动作也有独特之处,都是以突出脚的动作为主,归纳为“踩蛇头”、“ 膝头包”、“ 脚踉跟”、“ 双勾腿” 等动作。“踩蛇头”就是在跳舞时,前脚像蛇头一样在动;“膝头包”每次动作要双手护膝;“脚踉跟”每次动作脚在后方点地;“勾腿”是在欢快的时候和对方一边跳一边相互勾腿。

  (三)瑶族与众不同的乐器

  1.长鼓。是过山瑶的独特打击乐器,中间小,两头大,声音清脆。相传盘瓠在捕猎时追赶野羊摔下山岩,死在梧桐树上,后来子孙砍下梧桐树,剥下山羊皮做成长鼓,打鼓堂、庆盘王时拿来边打边跳,以示对盘王的纪念。

  2.泥鼓。是打鼓堂时用的一种上大下小,开头像陀螺,打起来声音深沉的乐器。

  3.竹打击乐。它种类多,造型多样,都是用竹子做成的,以前瑶族同胞砍下竹子,做成竹梆,敲打着竹梆驱赶野兽保护庄稼。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便把它当做在娱乐当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4.凸锣、凸鼓,。凸锣是我们的一种主奏乐器,形状和小锣差不多,但中间有一个小凸,敲打起来声音特别清脆;凸鼓,鼓面较小,而且只有一面有鼓皮,打起来声音清脆,常用于婚嫁,与唢呐一起演奏。

  (四)瑶族语言——“峒话”

  八峒瑶山在新中国成立前因地形独特,峒内瑶族同胞很少与外界接触,他们有其独特的语言俗称“峒话”。很多瑶族同胞喜欢用“峒话”对歌与交流,现在掌握这一语言的人数越来越少,为确保瑶族语言“后继有人”,新宁积极与专家学者联系,将瑶族语言“峒话”编排整理成书,走进民族中学课堂”。

  (五)瑶族服饰

  新宁瑶族服饰有蓝、黑、白、黄四种颜色。男服饰有包头、马褂、披肩、绑腿;女服饰有银饰包头。缠包头的方式很讲究,当面为人字形,顶部略成圆拱状,特别大的银耳环和银手镯,还有做得特别漂亮的围裙和绣花鞋,男女服装都绣有花边。每逢走亲戚和逢场赶集,人们都会穿上漂亮的瑶族服装,戴上心爱的首饰。

  (六)瑶族传统习俗

  新宁少数民族地区有一种龙叫“过山龙”,不但龙身的制作与汉族的龙不一样而且龙头也有很大区别,耍起来有“越岭穿山”之式。而舞狮的不同之处是文用土地、武用耙,文狮幽默可笑、武狮勇猛无比。瑶民还有2月1日“鸟儿节”、10月16日“盘王节”等与汉族不同的节日,在嫁娶过程中讲究“三茶六礼”、摆“南门席”、新娘踩瓦进婆家等传统习俗。

  (七) “打鼓堂”等祭祀仪式

  “打堂鼓”又叫跳鼓坛,是一种祭祀活动。祭祀活动分东庆、南走、中盘、北挂、西拐五个阶段进行,是为了表现瑶胞完整的人生旅程,从生产、生活、男女相爱、交合生育、儿女成群,到老年西逝,显现了瑶族人原始的世界观,颇具有人类学文化学的研究价值。这些祭祀仪式是集歌、舞、乐、傩及祭祀仪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新宁瑶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和民俗学的研究价值,“打堂鼓”已被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瑶族特色建筑

  新宁少数民族村寨都是依山傍水而建,村寨民居以瑶族吊脚楼为主,舒适、卫生、防潮、防虫。吊脚楼为全木质结构,以当地老生粗壮笔直杉树为柱,雕龙画凤,青瓦飞檐。主楼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离地面约3米左右,居住、会客、饮食等功能齐全,配有走廊、凉台;下层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杂物,上下楼层之间以木质板梯连接。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的传统建筑被破坏或拆除,通过民族、文物、国土等部门的努力,部分特色建筑得以保存下来。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