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崀山药文化
发布时间:2016-09-23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

  崀山自古就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境内多山,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500多座。越城岭和雪峰山两条山脉一南一北连绵包围,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这里是海洋气候和内陆气候的分界线,四季分明,既有冰天雪地的严冬,又有赤日炎炎的酷暑。雨量充沛,温差显著,适合各类动植物生长。有称为“活化石”的史前植物银杉、冷杉、长苞铁杉、莲香树、银杏、岩松、马褂木、金钱柳等二十余种。已查明维管束植物197科934属2470种。其中珍贵稀有树种418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0种,中国特有植物26种,药用植物1070余种。

  新宁县中药材资源丰富,新中国建立后,中药材生产受到政府重视,改良,引进品种达110余种。其中改野生为家种、家养的有金银花、绞股蓝、麋鹿等56种;从外地引进三七、人参、天麻、红花、梅花鹿等54种。1957年种植面积15亩,1960年发展到9520亩。1972年全县有药材场(队)910个,药农3600余人,种植面积达万余亩。1975年银花家种成功,推广种植5000余亩,年产银花100多吨。1981年在湖南省中药材会议上被评为全省质量第一。

  自古以来,民间有“黄金、白腊、水牸牛”的说法,被誉为新宁三宝。白腊又被人们称之为“六月雪”,白腊是新宁县的名特产,曾经受到周总理的赞誉。1971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来新宁拍摄了名为“白腊之乡”的纪录片。

  本县中草药的采集、利用有悠久的历史。据1894年修订的县志记载:地产主要进入流通领域的药材有银花、玉竹、何首乌、杜仲、厚朴、吴茱萸等67种;动物药材有虎、豹、熊、麋、獐、穿山甲、蛇、龟、大鲵等80余种;属交叉品种类药材薏苡、银杏。香榧、芍药、乌梅、枇杷、柑、桔、石榴、百合、韭菜等70余种。过去,平均年外销厚朴达三万公斤,天生茯苓一万公斤,前胡、玉竹、沙参、银花、天花粉分别在五千公斤以上;珍贵动物药材麝香一般年产20个左右。八峒瑶山亦有麋鹿,旧时从事狩猎的人较多,有专事“麋茸”之掮客,向大户兜售,其中竟有人被称之为“茸仙”。

  通过引种试种和野生改家种、家驯,取得了显著成绩,至目前为止,我县家种药材已达40余种。如1965年从云南,广西引种三七,经过四个年头生产和探索,到1969年进行大面积推广,1971年曾发展到1380亩,最高1974年收获商品7650公斤。又如1964年从湖北英山引种茯苓,每年已能生产五万余窖,不但解决了菌种自给的问题,而且在生产中大胆革新,以松树蔸代替正松材,每年为国家节约标准松材5000余立方米。被称为“神仙草”的天麻,经过多年摸索试验,野生改家种成功后,进而推广发展,由高山发展到丘陵、平地,甚至在地下防空洞都能培养出来,我县水头、窑市、麻林、黄金等地年产可达5000公斤。此外,野生改家种、家养的还有半枝莲、栀子、牛蒡子、徐长卿、栝楼、桔梗、射干、天冬、白前以及白花蛇、麋鹿等。

  近年来,涌现了许多药材生产专业户和生产合作社。由各类科研机构和药材公司指导以销定产,发展了很多药材种植基地。白马田有淫羊藿基地,黄金有博落回基地,崀山有栀子花基地,清江桥有七叶一枝花基地,回龙寺有香薷和白花蛇舌草基地。还有多地栽种铁皮石斛。2013年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节目播放了在崀山拍摄的《绝壁仙草》,介绍了崀山的铁皮石斛。

  在开发利用中草药方面,已经出现了几个拳头产品,如:绞股蓝茶、合欢茶、蕨粑粉、葛根粉、山苍子油、梅花鹿酒以及“满师傅豆腐干”。最让人们喜闻乐见的是“凉拌米粉”,豆腐干和凉拌米粉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用各种中草药精心熬制的卤汤。

  新宁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除大多数是汉族外,少数民族以瑶族为多,瑶族人民擅长用中草药防病治病,人们常说“瑶族皆医”。瑶族人民没有文字,只能利用谚语和口头来传播知识,比如:“打得地上爬,全靠八棱麻”、“有了半边莲,敢与蛇同眠”、“双脚不能移,离不了五加皮”、“肚子痛,牛皮冻”、“家有一刺二嘴(清风藤),不怕骨头打成水(指粉碎性骨折)”。瑶族人用药有许多独到之处,例如用东方古柯治疗打摆子、跌打损伤、无名肿毒及镇痛。花榈木防治痘疹,山腊梅、异叶榕防治麻疹;粗根鸢尾治疗毒蛇咬伤;天仙果治疗小儿疳积;山苍子油避蚊,斑蝥治狂犬咬伤等。

  崀山人民的生活与药物息息相关,小孩子生下来就要洗鸡毛水,洗风药水,出了麻疹要用麻风柴洗澡,出了牛痘要用痘风柴洗澡。每年的春天,人们会采摘燕子花(鼠曲草)拌糯米做粑粑,三月三,用荠菜花煮鸡蛋。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在门上悬挂菖蒲和艾叶的习俗,并用雄黄、苍术薰火烟辟邪消毒。给小孩佩挂装有徐长卿、石菖蒲、灵香草、青木香、薄荷等药材的香袋。

  有很多药材既可以治病又可以食用,过去,有山里人家常用老鸦花与大米一起做饭,菜品常见的有椿菜、鱼腥草、虎杖、淮山、山蕨和水蕨。而鱼桂叶和紫苏则是厨房必备的香料。

  过去,人们习惯冬季进补,穷人有穷人的活法,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穷人的补品是“鸡粑”,用一只老母鸡炖烂,连汤带骨拌上黏米放到碓里舂,中间加进黄精、玉竹、淮山等土产药材一起舂糯,再揉搓成一个个圆球,放进开水中煮熟,一家人分食。按他们的说法是大补之食,营养一点也不会浪费。吃一次可以管一年。富人也喜欢用老母鸡进补,不过他们的材料比较昂贵,老母鸡肚子里放一只鸽子,鸽子肚子里放一只麻雀,麻雀肚子里再放一支老山参。也用文火炖烂,但他们只喝汤,按他们的说法是全部精华都在汤里面。

  新宁县有句俗语,叫做“不信药,信饼药”,意思是你可以不相信药物治病的疗效,但你不可以怀疑饼药的神奇。饼药是酿酒的麯种,由十几种中草药制作而成,为了方便使用,拌上大米粉做成一个个像汤圆一样的颗粒,有甜酒饼药 和火酒饼药,酿酒时把大米或其他原料蒸熟,待冷却以后,把饼药捏碎拌匀,第二天就能看到变化,散发出酒香。饼药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饼药是家庭酿酒唯一的选择,因为操作简单,一学就会,农村家庭每年都会酿上几缸酒,泡浸药物,或自己食用或做人情,重阳节前后最适合酿酒,称之为“重阳酒”。农村里还有一句话叫做“酿酒打豆腐,称不得老师傅”。因为酿酒和打豆腐是化学反应,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无法控制,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饼药的质量决定了酒的口味和出酒率。所以大家购买饼药只认信得过的商家,北门的“裕通恒”饼药传承数代,深受用户的欢迎。

  工业酿酒直接把药物用作原料生产特色酒,最常用的是金刚刺、金樱子、栗子。

  金刚刺又叫金刚藤,书名叫做菝葜,是一种常见的藤蔓植物,根茎成块状,不腐不朽,每年增长,挖一棵就有一大堆。金刚刺的根茎可以祛风利湿;解毒消痈,更是酿酒的好原料。在“以粮为纲”的年代,金刚刺酒是新宁县酒厂的主打产品。全县的供销社和副食商店只有这一种散装酒出售,价格是四角四和八角八,四角四的是二十多度,八角八的是四十多度。这个价格维持了十多年,满足了特殊年代中瘾客们的需要。那时的猪肉只有几毛钱一斤,而金樱子酒和栗子酒却要一块多钱一斤,普通百姓消费不起。金樱子又叫糖罐子,别名有几十种,新宁县人习惯叫做“刺蛋”,是蔷薇科植物,新宁县有一首描写金樱子的谜语,叫做:

  千根针,万根针,

  红红绿绿满天星,

  代匝个(大人)看见莫要紧,

  细细者(小朋友)看见挖圆心(圞心)。

  金樱子果实呈纺锤形,像一个个小罐子,上面密布数不清的小刺,成熟时变为红色,果肉甜中带酸,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吃的时候要把小刺除掉,把里面的果实抠出来,所以变了挖“圞心”。金樱子能酿出度数很高的酒,相当于粮食中的高粱。有一种特殊的果香,酒色呈桃红,喝后神清气爽,回味绵长。

  “崀泉”酒是新宁县酒厂的品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好,酒厂改制以后,散装酒成为不可多得的奢侈品,被炒到每500克1000元。

  “梅花鹿酒”是新宁县黄金牧场生产的滋补药酒,是游客们最喜欢的土特产品。用高寒山区的矿泉水和粮食酿制原酒,加上梅花鹿原料精心勾兑而成。黄金牧场是新宁县养殖梅花鹿的基地,已有五十年的历史。是“北鹿南养”最早的地方,现在全县已发展十多家鹿场。

  新宁县把习武之人称之为“把师”,称专治跌打损伤的医师为“水师”。他们都擅长把药物应用于强身健体和疗伤治病。习武之人有一句口头禅,叫做“练药不练功,肚子里唠唠空,练功不练药,老了病窠窠。”意思是药和功夫是相辅相成的,练功才能知道药性和对症下药,用药物保驾护航才能在练功时不会积劳成疾,走火入魔。

  在过去,新宁县习武成风,用药和练功不分贵贱,无论男女,是全民的必修课,比读书识字还重要。不识字顶多不做商人不当官,不练功就不能安身立命,在险恶的环境中无法生存。新宁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出入县境必须翻越崇山峻岭或是征服急流险滩。普通百姓除了种田之外,每一种职业都要有超人的能力,打猎必须行走如飞,不但要获取猎物,还要有对抗毒蛇猛兽的本领,在猎取动物皮毛时,还要保证毛皮不受到破坏。寒暑霾瘴,虫蜇蛇伤,都需要药物来救治和预防。伐木和放簰是和死神打交道的职业,人们常说“挖矿的是先埋后死,放簰的是先死后埋”。放簰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种职业,放簰人每天面对急流险滩和绝壁深潭,一不小心就会簰烂人亡。相对来说,当挑夫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新宁县出产土纸、桐油、生漆、白腊、药材。没有车马运输,只能靠人力挑到山外销售,换回盐、洋油(煤油)、纺织品、铁器等生活用品。父母们对儿子的期望是“不愿你成龙,不愿你成虎,只要你担子挑得二百五”。挑夫是以货物重量来计算报酬的,挑得越多,挣的钱才越多。天生神力者凤毛麟角,为了能多挑快跑,大多数人只能从小开始苦练功夫。

  “吃粮”是新宁人所乐意的一项职业。“吃粮”就是从军当兵。当兵有固定的粮饷,打了胜仗还有战利品和封赏。虽然是提着脑袋过日子,但富贵险中求,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清朝末期,新宁楚军纵横天下,建功立业,成就了几百位将军,也让无数农家子弟一步登天。新宁楚军个个都是习武之人,一以当十,打不垮,拖不烂,是一支战斗力异常强悍的铁军。新宁楚军人人都有一个秘密武器,那是一个药囊,里面装着各种应急的药物,既可以疗病治伤,也可解毒除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药草佑一方人,有了家乡的药草,可以面对任何一种恶劣环境和病毒伤害。当然,随军医生更是战斗力的保障。新宁楚军的军医个个身怀绝技,与战士们一起浴血奋战,总是在最早的时间用最有效的手段救治伤员,为伤员们减轻痛苦,尽早恢复健康。陈坦斋就是军医中的翘楚,他妙手回春的故事至今仍在新宁老百姓口中流传。当年,慈禧太后身患重病,宫里的御医们束手无策,遍招天下名医,也无一奏效。楚军将领刘坤一推荐陈坦斋进宫悬丝诊脉。只用了三付药就立马痊愈。慈禧太后身居高位,对身边的人事万分谨慎,她自己爱钻研医药,在养颜和健身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她对医生们给她开出的药方都要修改,有毒的不用,不熟悉药性的不用,随意加减,君臣佐使变得面目全非。慈禧太后对陈坦斋的药方全盘接受,全力配合,收到了药到病除的特效。慈禧太后是什么病,陈坦斋用了什么药,无人知道,成了千古之谜。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