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10年求证:隆回“贺龙借条”真与假
    发布时间:2015-07-14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尹建国 戴瑾昕 陈志强 陆益平

      7月9日上午,邵阳市隆回县荷香桥镇68岁的吴佑元带着一张“1945年盖有贺龙印章的借条”,来到华声在线邵阳分站向媒体求助,希望借助媒体还“八路军借条”的真相。吴老告诉记者他是受“借条”持有人周炎光的委托,希望在抗日战争七十周年来临之际,为祖国献上一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材料。

    隆回1945年八路军借条盖有贺龙印章

    漫漫10年求证路,只为还原“贺龙借条”真与假

    实习记者 尹建国 戴瑾昕 记者 陈志强 陆益平

    贺龙借条.jpg

    贺龙借条

    吴佑元接受华声在三湘都市报记者采访.jpg

    吴佑元接受华声三湘都市报记者采访

      10多年前,时年56岁的吴佑元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一条艰难的求证之路,为证实“八路军借条”,他多次往返北京、广州、长沙等地寻找有关资料,终于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湖南师大图书馆等地方找到了关于贺龙部队南下的党史资料,并在2014年11月29日找到了贺龙的亲外甥向轩为他证明,并与向轩先生合影留念。

      “贺龙向地主打借条”这事儿有没有可能?一张“1945年盖有贺龙印章的借条”到底是真是假?网上一片热议,记者在网上搜索“八路军借条”词条,相关信息达107万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事情扑朔迷离……

      事件焦点:泛黄的借条上都写了些啥

      吴老出示的这一张泛黄的借条,如果不是裱贴在一张纸上,估计早已破损不堪。借条上写明:“借爱国人士周连池先生大米陸拾肆斗、大肥猪壹条、银元肆佰贰拾块、铜钱伍佰块、小钱十贯,祖国统一时来中央。八路军贺龙”,立据时间是1945年3月,借款人贺龙,并盖有贺龙和一位名叫陈菊生的印章。

      吴老说,这张借条跟着他走南闯北,有一次坐火车时,把借条放在挨着胸口的袋子里,被汗水浸湿,后来不得以把它裱贴在一张纸上,要不是这样,估计早已支离破碎。

      这张借条在历史长河里沉寂了40多年,直到1989年周连池病危临终时透露,才得以见天日。

      来历回放:翻晒族谱发现借条夹在其中

      隆回县荷香桥镇居民周连池因以前是地主身份,一直不敢把70年前贺龙领导的部队打给他的一张借条公布于世。

      吴佑元介绍说,土改时农会没收了周家所有财产,划为地主。解放前周姓族谱一直由周家保管,解放后族谱由本村一名贫下中农周秋负责收藏。

      1980年周秋死后,周炎光的父亲周连池取回族谱,并用坛子密封好,埋在自家房内,一直不敢将此事公开,怕背上反攻倒算罪名,更怕没收条子。直到1989年周连池临终前,才交代说“家里埋藏一坛东西,到时你拿出来,去中央”。

      父亲病故后,周炎光在自家土砖屋内挖了几遍,才找到父亲所说的坛子,拆封一看,就是一本族谱,其他什么也没有,他很纳闷。直到2003年在翻晒周氏族谱时,才发现双页封面中有一个黑色东西,用刀片刮开,原来是一张八路军写给父亲的借条。

      借条是真是假,周炎光一时弄不明白。因身患残疾行动不便,他也无法四处调查证实。2005年,周炎光委托邻居吴佑元进行调查了解。周炎光说,父亲周莲池以前是地主,他想以此消除误会,证明父亲“爱国人士”的身份。

      艰难求证:还原借条背后的故事

      2005年,在隆回县电视台工作的吴佑元接受了邻居周炎光的委托,毅然踏上了艰难的求证与调查之路。  他首先找到了隆回县委、县政府、县武装部的有关人员,大家在惊讶之余,都无法鉴定“借条”真伪。当时隆回县党史办王主任,仔细看了“借条”,发现该字据上还盖有陈菊生印章,经查阅历史资料,得知陈菊生曾是贺龙部队的特务团团长,很有可能是该字据的经办人和第三人,因此,他判断“借条”是真的。

      退休后,吴佑元带着这张“借条”先后前往张家界、广州、北京和成都等地求证,并去过张家界桑植县贺龙纪念馆、广东黄埔军校博物馆、北京图书馆等地寻找相关资料,虽获取了一些信息,但与该借条直接挂钩的证据少之又少。

      同时,吴佑元又调查走访了荷香桥镇近百户70岁以上老人,有不少老人还清楚的记得,当时确实有八路军部队路过周连池的家,不少邻居还帮助周连池运过大米,但是不知道与借条上的事情是否有关,当时的老百姓都称称呼这部队为“十八军”。

      2014年,吴佑元到四川出差,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报纸上看到了老红军向轩的报道。报道称,向轩7岁参军,9岁长征,被解放军总政治部确定为中国最小的红军,目前在成都警备区石马巷离职干部休养所。最令吴佑元兴奋的是,向轩参军期间一直在贺龙部队。“找到他也许能了解更多的情况。”吴佑元心想。于是,11月29日,吴佑元来到成都警备区石马巷离职干部休养所,找到曾一直跟随贺龙的向轩。向轩看了借条并书写证明,“该借条系陈菊生经办,以贺龙首长名义立字据,借条属实。”

      在记者站办公室,吴佑元向记者出示了2005年湖南省收藏协会咨询鉴定监制中心的鉴定书,鉴定意见一栏写着:贺龙借条。为墨笔手书,15×28cm,纸为老账本用纸,有油墨竖栏,墨迹及“贺龙印”、 “陈菊生章”均呈旧迹。查贺龙于四五年时曾在湖南地区活动,但仍需对当时发生的事实进一步认定。

      吴佑元又向记者出具了一份2015年3月由北京中博文物检测鉴定中心所做的EDXL-X荧光光谱仪检测报告,结论为“样品成分与1945年贺龙同类书法作品质地表面数据成分符合较好”。

      同时,吴佑元还出示了由当地老百姓写的一大摞关于抗日时期贺龙部队经过隆回县六都寨、荷香桥等地的证明材料。

      吴佑元说,他别无所求,只想帮邻居周炎光弄清事情的真相。

      当事人回应:没有造假可以承担法律责任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不少网民啧啧称奇,也有不少网友对借条的真实性提出了大量质疑。

      对网友的质疑,吴佑元回应称,“借条没有造假,可以承担法律责任”。

      对于贺龙部队当时不在湖南的说法,吴佑元称,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图书馆的资料了解到,为了迎接全国性抗日大反攻的到来,贺龙先后组织了6支部队开赴日军占领地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他们的任务是南下到湖南,建立以衡山为中心的根据地,然后逐步与中原部队及广东的东江支队连接起来,形成解放区战场的南方一翼,以配合全国性反攻。

      对网民提出借条上的年份写法、“祖国统一”的用词、繁简体字等一系列质疑,吴佑元均找到了大量的原始证据。

      经过近10年的努力,70年前的一张借条的证据链已初步形成,吴佑元分析认为这张借条的真实性可靠,他还想进一步得到有关部门的认证和认可。

    向轩与吴佑元的合影。.jpg

    向轩与吴佑元的合影

    向轩证明.jpg

    向轩证明

    借条纸张鉴定.jpg

    借条纸质鉴定

    借条纸张检测.jpg

    借条纸质检测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