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建湘商产业园邵阳工业或迎来拐点
    发布时间:2014-12-05   来源:邵阳新闻网  记者:王中亮

      ——三线建设后的邵阳工厂到底有多强?

      导读: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是主管全市工业的政府部门,肖林,市经信委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赵中华,市经信委副调研员,两位“老工业”见证过邵阳国有企业的红火,亲历邵阳一批企业破产倒闭外迁的苦楚,对邵阳工业的振兴有着独到的看法。

      12月1日,他们和邵阳新闻网记者忆历史、望未来。肖林说,1990年代中后期,邵阳历届领导为搞活国企“使出了浑身解数,用尽了千方百计”。破产重组、股份制改造、租赁经营、剥离分立,各种改革的办法都试过了,“但效果总难如人意”。

      市委市政府赴江浙取经,达成共识“国企改革不动产权,就等于换汤不换药”。决策者决心打一场动产权、动职工身份的国企改制攻坚战。到2004年,邵阳483户国企完成改制,一批改制企业成为邵阳工业的新星:三一湖汽、邵阳纺机成为机械行业领军者,湘窖酒业、李文食品撑起了食品业,南山风电、宝庆电厂是邵阳能源行业龙头。

      2005年开始,邵阳工业触底反弹,连续多年每年增长20%以上。但是邵阳经济总量依然偏少。剧痛过后,赵中华在思考,邵阳多缺龙头企业呀,一个龙头企业对一座城市多么重要啊。老的大国企不在了,邵阳工业需要新的领跑者,建湘商产业园,在产业园里大量建企业可拎包入住的标准化厂房,就是希望有实力的湖南老乡、邵阳老乡能在家乡创业,撑起邵阳工业的一片天,找回这座城市失落的辉煌过往。

      滑落的种子在最辉煌的年代埋下

      1980年代的邵阳,尽情享受着1960、1970年代三线建设带来的红利,而日后经济滑落的种子,在这个最红火的年代已经埋下。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备战备荒早已不提,面朝大海的东部是国家心目中的重点发展区域,深处内陆的邵阳被忽视。有这么一组令人叹息的数字,1981年到1985年的5年里,邵阳只新上马了5个中型工业项目,1986年到1990年的5年间,国家给予邵阳的投资计划只占全湖南省的区区1%。最大的危机不是投资不足,而是那些闪耀着光辉的大企业的后劲不足。改革开放后,各地企业争相研发,新产品不断涌现,谁守着老产品不革新只有死路一条,而在1980年代产品创新市场竞争最为关键的10年,国家给邵阳企业的技术改造投资只有7.22亿元,这个数字只占全省的4%。

      工业街成了失业街

      吃大锅饭的僵化体制,多年不变的老旧产品,1989年下半年起,邵阳的工厂一个接一个遇上了市场困境。1990年,邵阳的企业累计亏损2.13亿元,工业产值排全省第八,邵阳从没这么惨过。可怕的是,这还只是邵阳工业滑落的开端。

      1994年起,邵阳工业连续8年亏损,1990年代成为了邵阳工业的黑色记忆。肖林曾一次又一次重复讲述着突然到来的衰败:

      液压件厂好景不再,赫赫有名的湖南印刷机器厂退出了全国三强,湖南汽制停产关门,云集众多企业,红红火火的工业街成了失业街,产业工人半数下岗失业,满目疮痍的工厂成了邵阳人心头的痛。

      邵阳的国有企业为啥扎堆死去,它们的确病得很重:产品落后、技术落后、机制不活、资金缺乏、竞争力不强、内耗太重。

      在那个年代,大家都知道,对于中小国有企业,改变产权制度是再创辉煌的关键,可是邵阳国企的改革改制因阻力太大举步维艰,陈旧观念、僵死的机制之将企业牢牢拖住,直到它们一个接一个死去或者变成植物人。

      邵阳工业或迎来拐点

      肖林说,1990年代中后期,邵阳历届领导为搞活国企“使出了浑身解数,用尽了千方百计”。破产重组、股份制改造、租赁经营、剥离分立各种改革的办法都试过了,“但效果总难如人意”,原因何在?

      市委市政府赴江浙取经,达成共识“国企改革不动产权,就等于换汤不换药”。决策者决心打一场动产权动职工身份的国企改制攻坚战。到2004年,邵阳国企有483户完成改制,一批改制企业成为邵阳工业的新星:三一湖汽、邵阳纺机成为机械行业领军者,湘窖酒业、李文食品撑起了食品业,南山风电、宝庆电厂是邵阳能源行业龙头。

      2005年开始,邵阳工业触底反弹,连续多年每年增长20%以上。剧痛过后,赵中华在思考,邵阳多缺龙头企业呀,一个龙头企业对一座城市多么重要啊,比如说湖南汽制能保住,一家整车制造厂就能带来几十几百家汽车配件厂,这样的产业群就能撑起一个大型工业园。老的大国企不在了,邵阳工业需要新的领跑者,建湘商产业园,在产业园里大量建企业可拎包入住的标准化厂房,就是希望有实力的湖南老乡、邵阳老乡能在家乡创业,撑起邵阳工业的一片天,找回这座城市失落的辉煌过往。

      一群工厂怎样改变一座城市 请看邵阳工厂造城地图

      中国的乡村正在快速变为城市,人们的生活也随之改善,在全市邵阳湘商产业园建设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郭光文提到一个尴尬现实,邵阳的城市化率在湖南排倒数第一。为什么不能让更多的邵阳人住进城市,为什么我们的城市长大速度不如别人,郭光文认为,工业落后,就业岗位缺乏,农村人、外来人才怎么在邵阳安居乐业?

      回味邵阳城近50年来的变迁,市经信委副调研员赵中华感受着一群有实力的工厂给城市带来的剧变。他数次问记者,你知道吗,在没有二纺机、湘印机之前,如今繁华的西湖路和宝庆路交叉口,还是一片荒凉的小山。经过二纺机几十年的经营,如今的宝庆西路旁的楼盘卖价每平米上了四千。龙须糖、东大路就更不用说了,那里一直不是邵阳老城区所在地,因为一批三线建设搬迁企业的入驻,荒凉的山野迅速变成了城区。

      你知道如今的邵阳城有哪些区域因工厂而兴?你知道工厂让邵阳城长大了多少?肖林为我们画出了一张邵阳工厂造城地图。

    1417660708788.jpg

      1960年代开始,在当时的邵阳老城区周边郊区出现了5个工业区,每个工业区有自己主打产业,也拥有自己的标杆企业。

      1、城东工业区,位于东大路、建设路一带,主打机械家电产业,标杆企业有省汽制、液压件厂、煤机厂、化机厂、洗衣机厂。

      2、小江湖工业区,位于五一路、下河线一带,主打轻纺食品产业,标杆企业有造纸厂、制革厂、金笔厂、糖厂、自来水厂、肉联厂。

      3、龙须塘工业区,位于邵新路、塔北路一带,主打化工产业,标杆企业有资江农药厂、宝庆化工厂、林化厂、化肥厂、中南制药厂。

      4、城西南工业区,位于宝庆西路、西外街一带,主打机械电子产业,标杆企业有二纺机、湘印机、汽车零件厂、计算机厂。

      5、江北工业区,位于资江北岸一带,主打纺织食品产业,标杆企业有纺织厂、内衣厂、毛纺织厂、啤酒厂、面粉厂。

     

         (王中亮)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