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人文历史】陈伯万宣抚梅山 作者 陈扬桂
发布时间:2014-09-01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陈扬桂

  梅山在哪?《宋史·梅山蛮传》称指潭(长沙)、邵(邵阳)、辰(沅陵)、鼎(常德)四州区域内的峒蛮聚居地。

  有人说,直到宋·熙宁五年(1072),副宰相章惇开发梅山,才有汉人陆续进入梅山地区。事实上,在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庄宗李存勖就诏令武军节度使兼湖广招讨宣抚防御史陈伯万,率军征讨梅山峒蛮。此前,梁将马殷受封“楚王”,建都潭州。后唐灭梁,马殷保持楚境独立。

  陈伯万乃将门之子,其父因征伐黄巢有功,被封为镇北将军。伯万体貌魁伟,目光炯炯,从小习武,随父征战时任行营都指挥使,身先士卒,屡战屡胜,誉为“陈无敌”。他接到南征梅山圣旨时,年已古稀,但他不畏艰险,毅然统领三军南下。作为“义门”子弟,陈伯万处事以义为重,对马殷恩抚礼下,与他订立“分守州郡”协议,以安其心,促其归顺后唐。为表达诚意,他把满子利和留在马殷身边,自己率众经湘乡至邵阳,驻军上梅黄杨寨下(今新化鹅塘村),成为梅山陈姓始迁祖。

  陈伯万入驻梅山后,体察民情,深感生活在这里的“蛮獠”实属不易,他们本为刀耕火种、狩猎捕鱼的苗、瑶等少数民族,而非打家劫舍的盗寇,如果动武镇压,将陷滥杀无辜之不义。在商讨平“蛮”方案时,长子元和献策:“蛮獠鼠辈,若以大军临之,譬犹疾风扫落叶,无不荡然平耳,但恐进则潜逃,退仍啸聚,难降伏其反复之心,当以诸葛亮平蛮之法。”陈伯万问谋士董保兹的意见,董言“贤郎之言是也。蛮獠可恩抚,难以威服。”于是仿效诸葛亮的七擒七纵,对峒蛮恩抚宣慰,先榜招降之策,宣示朝廷恩德,对先投诚纳款者以上赏,稍后者中赏。宣慰收到很好效果,苗瑶望风归顺,编入户籍。驻军与瑶、苗民比邻而居,相安无事。

  925年,后唐“优伶之乱”,庄宗存勖死于兵变。在湖南,楚王马殷卒后,其内部为争权夺利相互残杀。“南北诏令不通”,驻梅山的官兵与朝廷失联,陈伯万在新化横阳山专心传授武术,使当地成为闻名古今的武术之乡。

  940年,陈伯万逝世,长子元和承袭其职位。950年,楚国灭亡。“陈家军”完成了使命,集体退伍,全军皆民。伯万之孙陈翔初任博州知州,后随王建入蜀。王建欲称帝,翔力谏不听,便弃官隐居四川阆中。伯万的六世孙尧叟、尧佐、尧咨三兄弟均为宰相,号称“一门三相”。尧咨善射,中学课文有欧阳修的《卖油翁》,写他与卖油翁论射的故事。

  武官陈伯万宣抚梅山,并在梅山落地生根,却鲜为人知。而文官章惇因留下《开梅山》、《梅山歌》、《出梅山》等多首与梅山有关的诗篇,其事迹便流传千古。

  (作者系邵阳市政协委员、文史研究员)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