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主力军风采】记省级“工人先锋号”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发布时间:2013-05-14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李慧兰 刘奕 陆益平

李慧兰 刘奕 陆益平

  每天8点30分查房,这是市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肖吉平20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是儿科每一位当班医护人员的重要工作。

  5月8日,这是3岁小男孩杨杨(化名)住院的第三天。肖吉平见杨杨躺在床上拿着手机,赶紧凑过去笑着问:“杨杨,在看什么呢?”肖吉平一边和杨杨聊天,一边把听诊器放入杨杨的胸口。然后俯着身子轻声问:“杨杨头还晕吗?吐了吗?”住院前,杨杨高烧、头疼、呕吐,检查后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经过两天的治疗,病情明显好转。这让肖吉平非常欣慰。

  “儿科医院不同于其他科室医生,因为小孩子不同于大人,他们不太会表达,也不会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这就要求儿科医护人员除了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外,必须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细致的观察能力。” 肖吉平说。

  在一人民医院儿科,每天科室医生分组查房,每天上午须花3个半小时才能结束查房,儿科医生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为11小时,加班是寻常事。照顾别人家的孩子无微不至,但对自家的孩子深怀愧疚,这是儿科医护人员的尴尬内心。

  “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注定顾不上家。”温暖的话语,凝聚着医护人员共同的心声。

 2007年8月,该院儿童保健中心成立,该中心致力于保护儿童健康,开发儿童潜能,在全面监测儿童生长发育的基础上,为儿童的喂养、营养、智力开发及心理健康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与咨询服务。图为儿童保健中心正在玩耍的小孩。

  回望普爱 担当责任

  1906年,市一人民医院儿科伴随该院成立而成立。1961年,该科率先在邵阳地区开展头皮静脉输液,升压药加亚冬眠疗法治疗休克,升压药加阿托品治疗休克,大大地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自上世纪70年代起先后开展了骨髓细胞学检查,前后囟穿刺,肝穿刺活检等诊疗手段,大大地提高了疑难病例的诊断水平。上世纪80年代先后进行了654-2治疗秋季腹泻,654-2加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侧脑室穿刺引流减压治疗脑积水,口服电解质纠正脱水酸中毒等研究,并获邵阳市科技成果奖。

  1999年,肖吉平担任该科主任,她带领彭新平、谢剑平等新一代技术专家大胆创新,使儿科的医疗水平与项目开展以及各方面管理工作得到了飞跃性发展。

  自2000年以来,该科率先在本地区开展了危重新生儿转运体系、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静脉营养、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换血治疗、新生儿腹部外科手术。同时,PICU的小儿呼吸机机械通气技术、小儿高频震荡通气技术、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技术、小儿重症休克及各类重病抢救的监护技术等在抢救治疗危重患儿的同时,形成整套各种危重病的诊治方案,大大提高了危重病儿的抢救成功率。

  如今,该科现拥有医护人员 115 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6名,硕士研究生7人。科室从最初的普通儿科疾患诊治拓展到儿童康复、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儿童重症监护中心)、儿童保健等医疗领域,为新生儿至18岁的患病少年形成了预防、保健、康复、治疗的三级诊疗网络,这在我省排在前列。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对患儿24小时监护

  也因此学科带头人、科主任肖吉平先后荣获邵阳市获得“突出贡献专家”、湖南省“巾帼英雄”、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副主任彭新平也被评为2004年度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2006年,该科获宋庆龄基金儿科医学成就奖提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作为湖南的唯一代表前往美国访问学习。

  敬畏生命 医者仁心

  人应该学会敬畏生命,因为人的生命是至高无上的,这对于作为一个儿科医生来说,更显珍贵。

  对儿科来说,只要有一丝希望,就绝对不能轻言放弃。肖吉平说:“能成功救治每一条生命都是我们内心最大的喜悦。”

     这是医者对病人的承诺,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那是2004年的一天,4个月的李方云因先天性肠梗阻从衡阳转院来到市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手术后转至儿科。李方云因肠道畸形,她口吐大便,多科专家前来会诊都摇头叹息,表示无能为力,不久,李方云的家人也悄然离去。看着这稚嫩的生命挣扎在生死边缘,肖吉平说:“一定不能放弃。”面对一身是粪的小方云,科护士长陆艳波带领其他护理人员24小时监护。“小方云肠粘连、肠扭曲,她小小的个头,肚子却鼓得很大,感觉要爆炸了。”

  与时间比速度,奇迹来之不易。除了生命的坚忍不拔,更要归功于救治的锲而不舍。三个月后,小方云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可人的微笑。小方云脱离危险了,但她的家人却没在身边了。后来,科室又通过媒体刊登寻人启事,最终联系上了她的家人。如今,小方云已是一名初中生,每年春节,李方云都会和妈妈带着土特产,来邵阳给当年救活她的肖吉平、陆艳波拜年。


肖吉平和科室护士来到市福利院看望孤儿

  李方云是幸运的,但该科室曾救治过不少小孩因联系不上家人被迫送至福利院,成为孤儿。也因此,该科与市福利院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自1989年开始,该科坚持了20多年,每个月去福利院为小孩义诊2次,为孤儿送衣送药。每当福利院的孩子们见到儿科的医护人员,争相喊着爸爸妈妈。

  那一刻,无影灯下争分抢秒的紧迫,病房间穿梭的辛劳,早已化作最甜蜜的回忆。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