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教师筹资建农场 学生动手学劳技
发布时间:2012-11-16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罗理力 孙孝智

——周旺中学“农”字教学显特色

  华声在线邵阳讯(通讯员 罗理力 孙孝智) “真难以置信,这一片片茂盛的农作物是由这些十二三的孩子们种植的!”11月14日,在隆回县周旺镇中学劳动实践基地里,几名外来“取经”的老师发出由衷感叹。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想结合”、“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周旺镇中学以劳动基地为载体,建素质教育新空间,通过基地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成功走出了一条农村特色办学路,2011年,该校被评为“湖南省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示范学校”。

  周旺中学属初级农村中学,现有初中班级12个,学生780人,教师49人。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好转,家长们对孩子宠爱,只要孩子学好书本知识就行,体力劳动基本不让孩子插手。新一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群应运而生。为培养学生“独立自强、民主自立”的精神,顺应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该校于2006年开辟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基地原有面积仅25亩,只栽种了少量大豆、玉米、西瓜、红薯等经济作物,用于师生劳动实践,经济效益不明显。2008年,在周旺镇政府、中心校和荐楼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教师自筹资金8万余元,新征土地75亩和山塘一口。基地扩至100亩后,以金银花种植为主,套种其他农业经济作物。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开始走上正轨。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劳动实践教育领导小组,各班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每个班级配备4名科任教师,担任基地管理人员和学生辅导员。另聘外校特级教师陈富昌老师担任劳技指导老师,当地金银花“种植能手”周仲生担任技术指导员。出台《劳动基地实践教育管理制度》、《学生劳技实践素质评价制度》,编写《金银花种植技术》、《经济作物优培法》等校本教材。

  上劳技课时,辅导老师把课堂“搬”进劳动基地,从温度、水分、光照到除草、松土、施肥,老师实地讲解,学生当场操作,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12个班的学生分别针对大豆、油菜、玉米、西瓜、花生、百合、金银花等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充分利用劳技知识,展示各自才华,开展劳动技术大比拼,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收获作物时,辅导老师一边传授劳动技术,一边在“粒粒皆辛苦”的提示声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于管理优秀、经济效益高的班级和指导老师,除评为优秀班级和优秀个人外,还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同时,在全校范围内评出教师劳动模范和学生劳动标兵。结合劳动实践,我校定期开展“乐在劳动中”、“珍惜粮食、从我做起”等主题演讲赛和“科技小制作”比赛。内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3年中,该校多名学生获得科技创新奖。其中彭慧娉同学作品《白菜间种大蒜病虫害少经济效益高》获第25届湖南省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孙美玲同学的《良种红薯蛋壳育苗高产实验》获第28届邵阳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一等奖。

  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坚持育人、创收两手抓。随着学生劳动技能的不断增强,基地收入逐年增加。2012年,基地种植的金银花喜获高产,每株平均产金银花5公斤,最大的一株产金银花12公斤。全校师生通过四天的辛勤采摘,共收获金银花3万余斤,为学校创收7万余元。学生个个感到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对于劳动基地的经济收入,学校除用作基地生成成本外,节余资金做三个方面支出:退还教师筹借款;改善学生食堂生活;解决部分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如165班学生肖湘莲,母亲残疾,父亲患先天性心脏病,家庭特别贫穷,我校利用劳动基地结余资金每期资助她5000元。近3年来,我校劳动实践基地已帮助12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功实现了育人、创收、助学“三赢”目标。全校学生劳动能力提高率达98%,劳动品德增强率达100%。

  眼下,该校正在基地推行山塘养鱼项目,让孩子们种、养兼学,真正成为素质全面的人才。

图为该校学生在基地劳动。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