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民办教育参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发布时间:2007-06-26   来源:  作者:邵阳记者站
  目前,教育领域存在着两大突出现象,即民办学校的发展和出国热。怎样认识这些现象?
  两者的市场主要都是针对中国的新兴中产阶层。需求不等于需要,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正如人人都有受教育、受优质教育的需要,但并非人人都能获得。
  民办学校首先要求有好的硬件条件,从市场角度区分,也可使各种层次的教育发展起来。
  两者的共性问题,是如何在资源配置上合理分层,为没有支付能力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发展民办教育,并为高收入阶层的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也是一种贡献,因为这可以节省国家的公共资源,转而为更多的贫困人口提供教育,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如果说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即在于公共资源将越来越多地为穷人办事、越来越多地追求社会的平等,那么在某种意义上,民办教育不仅仅是创造了更多的教育机会,而且还具有着社会平等的含义。
  今后中国任何一个层面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可以采取这样一个思路:即由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一起来办。大学特别是那些好的大学,能够营利的大学,能够聚集资源的大学,可能恰恰是真正的投资场所。为什么呢?富裕者既然已支付了教育费用,自然也就要求他们的子女能享有好的教育服务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允许民间资金的进一步介入,那么我们也许就必须把好的甚至是最好的部分让私人来投资,使之能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具有购买力的购买者,从而让投资者获得一定的合理回报。假如我们只是把最差的部分交给民间经营,其教育水准甚至还比不上公办部分,那么没有哪一个富裕者会愿意购买这样的教育服务,而丧失具有购买力需求的经营必然难以营利,也就不会有人来投资,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今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仍将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就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供给水平的要求而言,现有的高等教育依然是稀缺的,只有不断地扩大高等教育尤其是民办高校的数量与规模,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才能提供一定比例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也才能实现一定比例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将长期存在,在今后的农村和城市(尤其是刚进城的农民),依然会有大量的贫困者,如何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教育服务,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应当看到,刚进城的农民同样有着教育的需求,政府能否为他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将涉及到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问题。城市化不是指城市的环境设施等外在硬件的变化,这一概念的基本核心是“人”的变化,其中自然包括了民工这一群体。
  中国的城市化无疑是和工业化结合在一起的,在工业化进程中,一方面有高新技术产业的存在,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科技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存在,而刚进城的民工则是后者主要的来源之一,并且显然是属于低收入阶层。对政府来说,就必须考虑城市怎样去容纳他们,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存和生活条件,包括受教育的条件,特别是如何为他们的子女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公共资源能否配置过去。假如我们发展了民办教育并能够节省更多的公共资源,那么政府能否针对刚进城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为他们提供真正免费的或低廉的教育。二是为外来民工子女提供基本的教育,这虽非主体市场,但由于投入成本较低,同样能获得一定的营利。
  从长远角度看,中国教育固然需要高端的教育,但低端的教育同样值得思考。如何为民办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以最大限度地节省国家的公共资源并转移到农村,从而有效地解决农村的基础教育问题,将影响到今后几十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