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建设教育富民强省要重点抓好“五个一”
    发布时间:2007-08-30   来源:  记者:邵阳记者站


    烟雨中的凤凰古城,别有一番韵味。 刘尚文 摄  

      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这是新一届省委实践科学发展观、立足现实基础、着眼未来发展的重大决策,也充分表明了新一届省委积极推进社会经济和教育、文化发展,领导全省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坚强决心。实现富民强省,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建设教育强省,传播文化知识,强化科技创新,精心培育人才,提高全民素质,就是夯实富民强省的基础。

      建设教育强省决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战略目标和行动过程,是一项涉及教育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经过“十五”的发展,我省经济水平和教育事业基础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总体上看,目前我省已经具备建设教育强省的基本条件,形成了建设教育强省必需的良好氛围。可以说,我省建设教育强省的时机已基本成熟。能不能落实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关键是要看是否建立与落实了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负总责的一系列相关制度。我认为,建设教育强省,要重点抓好“五个一”:

      一、树立一流的教育理念。建设教育强省,首先必须树立教育优先发展观念,要把教育的发展置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先导和基础地位来对待,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发展教育,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求,特别要有“宁可在其他方面忍耐一点,甚至牺牲一点速度,也要保证教育的投入”,保证教育的优先发展的气魄和胆识,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责任,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建设教育强省,其次必须树立人力资源是最核心的资源的观念,落实实行人才强省战略。通过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培养和培训更多的人才,集聚丰富的人力资源,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建设教育强省,其三必须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努力提高人才培养培训的质量。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良好习惯和探索精神。要重视审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改善学校体育设施和安全卫生条件,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评价学校效能的基本考核指标。要改革评价、考试与招生制度,建立全面和多元化的教育质量评价模式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选拔机制。

      二、建立一流的管理体制。其一是建立和完善教育管理体制。要把教育置于整个经济社会大系统中全面探索和构建符合我省省情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教育的管理职责,健全各级各类教育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利。省政府统筹协调管理全省教育。基础教育实行以县市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当前要注重理顺乡镇中心学校的管理体制。中等职业教育,由市州统筹,县市区承担发展的具体责任。高等职业院校和成人高校,由省、市州(行业)共建共管,以市州(行业)为主。普通高等院校,由省为主管理;其中由市州专升本的高校,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对于原国家部委下放到省的高校,继续加强部省共建。其二是建立完善多元化的办学体制。要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我省实施办法,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健全政府对学校的宏观管理和对民办教育统筹管理的机制,引导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以发展非义务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和优化教育发展机制为重点,积极发展民办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其三是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阵地,是教育的微观基础。建设教育强省,重中之重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下决心认真办好每一所学校。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教学体制和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教育强省,首要的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第一,要通过实施教师整体素质提升计划,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师资培养。以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依托高校建设若干省级教师教育基地,鼓励非师范类综合性大学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教师教育。第二,强化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切实加强教师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每5年对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行一次全员培训考核制度。同时,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和师德修养,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风尚。第三,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继续开展中小学特级教师、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职业教育专业骨干教师、省级职业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选派高校骨干教师赴国内外一流大学留学进修,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省级教学团队。同时,要加强学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选拔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管理能力强、潜心办学的优秀人才担任各级各类学校的主要领导。第四,要提高教师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全社会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各级人民政府要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依法落实教师工资,保障教师津补贴与当地公务员一视同仁。建立并完善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师以及特殊教育教师津补贴制度。改善农村教师工作条件。逐步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四、营造一流的教育发展环境。建设教育强省,投入是关键。要认真落实政府对发展教育的责任,依法保障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教育强省建设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依法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保证教育经费逐年增长、教师工资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建议:第一步,从今年起,今后五年省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市州县提高1-2个百分点。特别要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额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单独列项,切实到位。第二步,必须明确各级政府担当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将教育支出列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各级政府要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财政年度预算和执行结果都要达到教育经费支出的法定增长水平,并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十一五”末力求使我省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第三步,力求到“十二五”末,全省各级各类教育预算内生均经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5%%。同时,建立政府依法确保教育投入增长的监督、检查机制,各级政府每年要依法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报告教育经费预算、决算情况,接受监督,并定期向社会公布。要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建立公平公开的公共教育经费分配制度,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拨款的调控和导向作用。同时,广辟教育筹资渠道。认真落实国家对从事教育服务的免税政策和鼓励社会对教育事业捐赠的政策,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办学。利用金融信贷、教育服务、科技开发等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促进教育发展。

      五、落实党政一把手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发展教育事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光荣的职责和义务。各级党委、政府要像抓“两基”和“普九”那样,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抓实抓好教育强省建设的各项工作。首先,要明确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完善党政一把手定期研究教育工作的制度,集中解决教育强省建设过程中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要建立督导考核制度,把教育强省建设、教育强市建设、教育强县建设和教育强乡建设的工作情况与实际进度,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其二,要实行梯度推进,从教育强乡、教育强镇抓起,推进教育强县和教育强市,重点突破,分步推进。建议省委、省政府制定《建设教育强省决定》,明确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和措施,动员全省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省政府要制订实施建设教育强省总体规划,作出建设教育强省的总体部署、步骤安排。省教育厅对教育强市、教育强县要制订评估验收标准。要像“两基”评估验收一样,对建设教育强市、教育强县,省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随时组织评估验收,成熟一个验收一个,促进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任务扎扎实实得到落实。其三,建议省委、省政府成立“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领导小组”,书记或省长亲任组长,加强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放在省教育厅,人员由省教育厅内部调剂安排。省政府要加强建设教育强省的统筹协调。特别要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合力。要以建设教育强市和教育强县为目标,搞好统筹协调,落实各部门的责任,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积极为教育改革发展开绿灯。各级党政一把手要进一步统一认识,转变观念,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建设教育强省目标的顺利实现。(作者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稿源:湖南日报   作者:唐之享)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