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回眸高考三十二年 下一站3+X
发布时间:2009-06-08   来源:  记者:邵阳记者站

    2009年高考是一个临界点。
  明年我省将进入“新课程改革版”高考时代。新高考将会如何考?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应怎样应用到高考中?高考招生制度如何进一步确保公正公平?本报独家走访了省教育考试部门,回眸我省恢复32年的高考路程,探询高考在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高考方式

  从“文6理7”到“3+X”再到“新高考”
      从文6科理7科, 到“三男模式”,再到3+2,到而今的3+X。在科目设置方面,湖南一直勇当先锋。历经多年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高考方案。
      2010年我省将进入“新课程版高考时代”,高考内容及方式如何备受期待,有待我省新的高考方案明确。

录取比例  从1.75%到60%

  “那时候考上大学是很不容易的事情。”1977届考生熊先生感慨。恢复高考当年,我省报考人数达63万人,但只录取了1.1万人。32年后的2009年,我省录取率有望超过60%。
   省教育考试院透露,30年来招生计划的调整,从层次结构来看,高教的重心在大幅度下移,专科比例成倍增长;从科类结构来看,农、医、师等专业的比重不断增大。特别是从1982年开始,增加定向招生形式,为广大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
  从1984年起,我省将单一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改变成国家任务、委托培养和自费生三种形式。2002年开始,湖南高考首创“平行志愿”的录取方式改革,6年后,教育部向全国推广。

招生制度

    从高考预选的存废到不点录
    2008年,湖南实行“不点录(不指名录取)”政策,在全省引发了一场“地震”。
  “高考还有后门可走不?”“能真正实行公平、公正、公开吗?”“穷人的孩子也能上名牌大学吗?”
  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说,在“不点录、不降分”政策推出后,来自各方的议论和压力从未间断。但最终还是挺过来了。
  湖南坚持“一切为考生着想,全力为学校服务”,着力保障考生的知情权、选择权、竞争权。
  1977年,废除“群众推荐”的招生办法,恢复了入学文化考试。恢复高考初期,考生人满为患,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考生多、工作量大;二是考场高度分散,难以管理;三是由于考生过多、省里无法实现教育部规定的集中分科评卷的要求;四是浪费了大量的人才、财力和物力,面对尖锐的矛盾和严峻的形势。1980年我省在全国率先确定了在全国统一高考前进行一次预选。 1989年,由于考生人数逐步回落等原因,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从当年起取消了高考预选。
  1984年,首次试行推荐加统考的办法“每个地、州、市按条件各选一所中学进行试点”推荐优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北大、清华等省内外17所大学。 参加统考且总分过本科院校最低控制分数线者,招办提供档案,由招生学校审查录取,在总结推荐报考经验的基础上,1985年起试行免试保送制度。

结束“一考定终身”路还长 

  全国1020万、我省50.8万考生昨日高考。很多人曾寄予厚望:认为高二学生参加的学业水平考试意味着“一考定终身”的终结,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质疑,认为操作不好的话只是多了一次考试。 
  在高考依然是教学“指挥棒”的形势下,如何调整高考与新课改的关系,还有一段路要走,这也让我省的“新高考”方案更让人期待。 
  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介绍,学业水平考试是一种伴随高中新课改而产生的新考试制度,也是一套新评价机制,同时还是改变“一考定终身”局面的有效措施。 
  应该说,多元评价是解决当下高考被大众所诟病的最有效途径。多元评价会降低一次性选拔考试的权重,将本不应该由高考承担的责任剥离出去;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担忧,“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其弊端不仅仅体现在一次性,更重要的是考试内容和录取标准上的单一,而目前的新课改高考,如果只是加上了“ 学业水平测试”,让一次考试变成了多次考试,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考试内容和录取标准,会不会出现“换汤不换药”的局面? 
  “不可否认,新课改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作为高中学习的最终目的,高考也让我们常常感到左右为难。”长沙一所知名重点中学的语文高级教师刘老师发现,新课改后,学生的学习量和自己的工作量在无形中增加了。不少高中名校老师都有类似感慨。 
  长沙市教育局一负责人前日也表示,学业水平考试哪怕折算到高考总分里只有几分,学生和老师就不敢放松。要真正按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素质教育,必须改变高考标准“惟一”的现象,突破应试教育的樊篱。刘老师说。基层的老师对高考能从“独木桥”走到“立交桥”充满期待。 
(稿源:潇湘晨报)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