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曦穿过云层洒向资江河畔,当暮色笼罩巍巍东塔,这片古老而年轻的邵阳大地正经历着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变革。“绿色邵阳、碳向未来”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向未来发出的深情呼唤。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既是这场绿色革命的见证者,更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中,青少年应在邵阳这幅青绿山水画卷上,描绘出属于我们这一代的低碳篇章。
绿色低碳发展需要从改变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开始,在邵阳市六中,学生们响应“零碳校园”建设方案:教室里不再有长明灯,节日的电子贺卡、食堂里的“光盘行动”成为风尚。这种微小而真实的改变,正如唐代诗人杜甫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重塑着我们的生活习惯。
在邵阳的街头巷尾,低碳生活已成为新风尚。我家楼下的李爷爷原来总是开着大排量汽车接送孙子,现在改骑电动自行车了;外婆把家里的白炽灯全部换成了节能灯;妈妈去菜市场买菜,总会带上那个印有“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字样的帆布袋。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汇聚起来却是惊人的力量。据统计,仅2022年,邵阳市民通过绿色出行就减少了约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种植了15万棵树。数字背后,是每个邵阳人对绿色生活的坚守与付出。
科技创新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在邵阳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我们看到了更多可能:隆回县六中学生设计的《自动搅拌和自动出料沼气装置》,改进农村沼气池,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隆回县雨山完全小学学生的《稻•螺•鱼共生小环境研究》,推广生态种养模式,减少农药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隆回县金石桥中学生设计的《麦冬果、茎叶、轻物质、泥沙分离发生器》,优化农业废弃物处理,减少环境污染。每一件作品都是少年人特有的想象力与行动力的完美结合。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环保创新的道路上,青少年的活跃思维正成为突破常规的重要力量。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接力赛,而青少年正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位置。洞口县竹市镇中心小学将《生物的多样性》课程搬进平溪江国家湿地公园,学生通过观察湿地生态、清理河岸垃圾、记录生物多样性等活动,深化环保认知;邵阳县的青少年志愿者在世界湿地日期间清理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垃圾,推动湿地生态修复。学校通过培养更多具有环保素养的新时代青少年,助力邵阳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站在资江之滨眺望,邵阳的未来图景正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每一盏熄灭的无人灯,每一株由学生亲手栽种的树苗,每一个为解决环境问题而熬夜设计的方案,都是这幅画卷上不可或缺的一笔。“绿色邵阳、碳向未来”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由无数青少年日常行动编织而成的现实。当我们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当我们选择步行或骑行上学,当我们为环保创新苦思冥想时,我们已经在书写邵阳的绿色未来。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继续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邵阳,青春之地球,在这片深爱的土地上,写下属于新时代青少年的绿色传奇。
邵阳市第六中学525班 刘琨
指导老师:阳诚
一审:陆益平,二审:曾佰龙,三审:邹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