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中元抒怀】我的父亲(祭祖系列)作者:贺爱忠等
    发布时间:2021-08-19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贺爱忠 贺爱荣 舒莉 李萼 李艳明

      编者按:中元节快到了,又是一个令人无比伤感、悲伤的日子。泪水与悲痛交织,但逝去的亲人再也不复还,活着的人,注定要背负失去至亲至爱的痛苦。

      人们缅怀故人,总会回想起亲人生前的那些片断,重温那些远逝的亲情,以此寄托哀思怀念亲人。下面编发一组一个家庭儿子怀念父亲,女儿怀念母亲,儿媳怀念公公……的一组祭文。用温暖的心演绎着一个普通家庭的温馨故事,再现着一个普通家庭的岁月沧桑,父母的无私大爱!

    我的父亲

    贺爱忠

    SAM_0783.JPG

    2017年作者在邵阳紫薇公园与父亲留影

      我的父亲贺煜洲于1931年农历2月28日出生,聪颖好学。爷爷打算无论多么辛苦、家庭多么贫困,都要送我父亲多上几年学。可天有不测风云,我父亲10岁时的一天,爷爷从地里干活回来抱着我父亲说:“煜伢子,爹不行了”。说完就去世了。加之家里极度贫困,奶奶难以撑起一个家的经济开支,只能让只读了三年小学的父亲辍学了。父亲14岁时,跟人到永顺县政府当勤务员。之后又到商铺当学徒,学做生意。1953年,父亲22岁时,被招录为国家干部,在涟源县小碧人民公社、增加人民公社工作了13年,担任公社财会辅导。期间,被组织派遣到湖南省财贸干部学校、邵阳地区财会干部培训班学习三个月至半年不等。1966年响应党和国家支援农业生产的号召,父亲辞去国家干部回乡务农,担任大队会计直至60岁。期间及60岁后几年,公社党委多次邀请父亲出任大队支部书记,父亲考虑到为年轻人施展才干提供舞台和机会,婉拒了公社党委的美意,并极力推荐年轻人。60岁以后一直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在家务农,直至2020年2月7日(农历正月十四日)以89岁高龄去世。父亲的一生,是自强不息的一生,是勤奋好学的一生,是公道正派的一生,是清正廉洁的一生,是乐于助人的一生。

      为党工作 呕心沥血

      父亲自1953年正式录用为国家干部起,共担任国家干部和大队(村)干部38年。担任国家干部期间,父亲深感自己文化程度低,必须比他人付出更多努力并不断学习才能把工作干好。于是,在自学财会理论知识的同时,虚心向同事学习财会实务知识与技能,同时下班后苦练财会技能。随着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承担的工作也越来越多。时常还要下村蹲点、查处贪污举报案例等任务。父亲对工作精益求精,且追求高效率,经常通宵达旦。长期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加之那时国家经济处于贫弱时期,父亲的饮食营养满足不了补充工作所耗费的体力精力的需要,突然有一天累倒了,大口吐血。因医疗条件及营养所限,元气恢复不过来,父亲的身体从此比同龄人虚弱很多。即使如此,父亲对工作仍然没有丝毫松懈。正因为如此,多次被评为地区、县、区先进工作者。为了响应党和国家支援农业生产的号召,父亲于1966年5月,呈交辞职申请。尽管当时区里和公社领导多次盛情挽留,但父亲去愿已决。父亲回到农村不久,双江公社的领导就找上门来,动员我父亲担任大队会计。于是,父亲一边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一边协助大队支书、副支书管理全大队事务。由于我父亲担任过10多年的国家干部,基层管理经验丰富,大队许多不属于他分管的工作,支书、副支书都邀请他共同承担任务。父亲来者不拒,尽心尽力做好各项工作。每年公社还要邀请我父亲帮助搞年终决算或查账,因为我父亲做账、查账又快又精准。同时,公社经常举办财会培训班,培训大队、生产队会计,我父亲则一直担任培训老师。经他培训的会计除了在全公社业务水平大幅度提高外,有的后来到了湖南省粮食厅任处长,有的成了学校的校长。那时农村人民公社缺乏保暖措施,年终决算经常在寒冬进行,因此我父亲感受了严重的风寒,尤其是身体左侧。晚年左侧中风就源于此。1975年,我们大队与小田大队联合修建小田水库时,我父亲不仅从设计、田地补偿、移民、动工、修建到完工的全过程都作为主要干部出谋划策,而且天天守在工地上,解决、调处矛盾,察看技术问题与工程质量,打夯运土。时任公社党委书记李青松到小田水库工地考察、现场办公,看到我父亲的那股干劲,赞誉有加:“这样肯干能干的干部太少了!”在我父亲等两个大队的干部带领下,小田水库在一年时间就高质量竣工了。至今仍造福着周围十多公里的老百姓。我父亲则受到了双江乡党委和政府的公开嘉奖。

      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

      父亲一生正直无私。无论在任国家干部还是大队主要干部期间,处理纠纷、查办案件、任用人员,一贯坚持公道正派,实事求是,廉洁奉公。因此得罪了一些人,也维护了一些人的正当权益。例如,在增加人民公社任职期间,有人举报洋河大队支书贪污公款。公社委托我父亲去查账落实。我父亲按照公社要求对该支书任职以来洋河大队的所有账目一一清理,没有发现该支书有任何贪污行为。当即出具查账结论,呈报公社党委,还了该支书一个清白。事后几十年,该支书与我父亲一直是好友。任大队主要干部时,我父亲秉公办事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案例就更多了。独生子女政策实施期间,有人生了两个男孩,按当时政策规定必须予以重罚。当时公社计划生育办派了执法队来执行。召开计划生育办与大队主要干部碰头会时,我父亲说:“按政策规定是必须重罚,但按这户人家的实际情况又不能罚。因为这户人家三个兄弟,只有这个结婚了,另外两个老大不小了,家庭又困难,恐怕难得有女的愿意嫁过来。”最终公社计划生育办采纳了我父亲的建议,没有对这户人家任何处罚了。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农村许多青年开始参加高考。那时讲究家庭成分出身,高考录取有政审这一关。1979年6月,新屋生产队贺映辉(现名贺刚)高考上了厦门大学分数线,政审表需要大队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当时大队主要负责人左倾思想比较严重,以贺映辉母亲的家庭出身是富农为由,对签署政审合格意见有异议。为了使有志青年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不耽误这位年轻人的美好前程,我父亲反复地做工作,终于把政审表的手续办妥。现在贺刚已成为国内考古学界的知名专家。

      父亲把清正廉洁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经常对我们说:“不要追求当官”,“自古以来,清官难当,贪官迟早没有好下场”。父亲在工作的38年里,一直两袖清风。同时要求所有亲戚宁愿吃点亏,也不能占公家的便宜。一旦听到哪个侄儿有占公家便宜的可能,马上叫到家里,训斥一番,防患于未然。由于我父亲在大队工作时间长,说话直爽,嫉恶如仇,眼里容不得沙子,自然会得罪一些既得利益者。于是有人造谣乃至诬告我父亲贪污。于是乡政府(改革开放后,人民公社改为乡政府了)派了一个6人查账小组进驻我村,对我父亲任大队干部以来经手的所有账目进行查核。经过一个多月的查账,发现我父亲没有错过一笔账,没有贪污一分钱。这个结果既令造谣者哑口无言,也令查账小组所有成员惊叹、佩服不已。我父亲把乡政府查账小组签名盖章的查账结论书一直放在一个重要文件箱里,当宝贝一样收藏着。还要我复印几份,好好保存。一直到临终,他还在对我们说:“我一生是清正廉洁的,没有占过公家一分钱便宜,没有收过群众一分钱。”

      好学强识 多谋能干

      父亲爱好广泛,学习涉及面广。除农业技术、财会技能外,篮球、二胡、锣、鼓、钹、历史、小说、对联、农村应酬、书法等都是一有机会就学,有时还创造机会学习。其中,财会技能、二胡、农村应酬方面,在方圆几十里小有名气。而读历史书籍、四大名著、对联书籍等一直坚持至临终前半年,眼睛看不清楚东西了才停止。父亲看过的书籍一是自己购买,二是从认识的农村教师那里借阅。我每次回到父亲住处,十有八九看到他戴着眼镜、捧着书本在看。尤其在母亲去世后,父亲除了走亲访友外,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看书,真正实践了“活到老”、“学到老”。令我惊奇的是,父亲记忆力惊人。看过的书的主要内容他都随时能讲出来,也喜欢讲给人听,即使到年事已高时仍然如此。

      父亲并不是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在他的认知范围内,对读过的东西能灵活应用。比如写对联,往往能把书本学的、出外看的与当时当地当事人的实际结合起来,融合提炼写出有一定创新的对联。又如,农村红白喜事致谢,他都能因时因事讲得生动适宜。他常说,他如果能多读几年书,要是读个本科什么的,那就不得了。同时他也说,如果真的读了本科,他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因为他那耿直的性格在那特殊年代很可能被人整死。

      父亲在农村算得上是有核心竞争力的能人。一是他对房屋的设计能力少有人能比。二是他精打细算的能力无人能比。因此,人民公社大楼修建前请他参与设计,修建过程中请他监工。20世纪70年代末舅舅在娄底建造私房,全是委托我父亲设计、监工、验收的。全村的红白喜事,只要他没有长期外出,都一定会请我父亲去当总管。而我父亲通过精打细算,总能使当事人家里节省不少开支。

      孝顺父母 乐助乡邻

      爷爷奶奶生育了七个子女,我父亲是最小的一个。父亲的三个姐姐少儿时即出嫁,父亲的一个哥哥送人,其余两个哥哥皆成家独立门户且中年病故。奶奶的后半生完全依靠我父亲一人赡养。父亲毫无怨言,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尽一份孝心。奶奶去世时,也是我父亲一人出资料理后事。每逢清明节、中元节、爷爷奶奶的生日,父亲必然去扫墓、祭奠。他常说:各尽各孝,尽到自己的责任就可以了。对外公外婆,父亲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着孝心。外婆去世后,父亲和母亲一起常常接外公到我家住一旬,陪陪老人家聊聊天、喝喝酒。父亲的孝顺在乡里也是有名的。

      父亲的一大特点是热情好客。无论是乡村干部,普通农民,我姐姐的同事同学,我和我妹妹的同学,还是路过的匠人、乞丐,父亲总是热情相待。父亲的一个更大的特点是乐于助人,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真心诚意帮助人。1981年我考上大学后,村里许多落榜高中生动了找一个好学校复读的念头。纷纷找我父亲想办法,父亲找到时任娄底一中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的我舅舅,一下送了十几个人到娄底一中复读,这些人中一些人后来成了乡村骨干教师。村里或周边凡有考上大学的,父亲都打电话要求我指导这些考生填报志愿,或想办法保证录取。随着农村逐渐富裕,不少人对修建的房屋重新装修。父亲总是问问邻居:你的装修是请的哪里人,装修面积是多少,装修是按什么标准计费的,装修队总共收了你多少钱?然后父亲默默心算,看装修队是否多收了钱。有一次,父亲通过问询和心算,发现装修队多收了茂春家2000多元,马上告诉惠娥,装修队不得不把多收的钱退了回来。更加习以为常的是,每逢村里有人办红白喜事、修建新房请父亲当总管,或陪高亲,无论姓贺姓王,无论亲疏,无论是否有过隔阂,父亲总是来者不拒,尽心尽力为当事人把事情办好,通过精打细算尽量为当事人节省开支,最终使当事人全家非常满意。直至父亲实在动不了了才停止这些事务。正因为父亲在村里威信高,为人办事真心实意,处处为当事人着想,有几个平时与我父亲有隔阂的人临终前一定要其家人把我父亲请到床前,一方面向我父亲赔礼道歉,另一方面拜托我父亲一定要帮忙料理其后事。父亲总是满口答应,并全力以赴为对方办妥后事。

      慈爱子孙 为计深远

      父亲深爱着他的子孙,但绝不溺爱,而是从子孙的立志成才、长远发展出发有意识地从德、才、劳诸方面教育培养。因为物资奇缺、医疗条件十分有限、家庭经济贫困,我的三个哥哥先后夭折了。我出生三个月后的1966年5月,父亲毅然辞去干了13年的国家干部这一公职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协助母亲抚养我。我能识字起,父亲就有意识地把大队订的报刊要邮电员送到我家,供我们学习。大约是我读小学开始,父亲就做了一张大桌子,在桌子的四角书写:“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无源须苦读,有志可成才。”1975年邵阳师专数学专业毕业的公社妇女主任刘初莲到大队蹲点,住在我家。父亲鼓励我们学习上有疑问就向刘主任请教。刘主任也经常利用空闲和休息时间辅导我们的学习。父亲经常对我们说,“钱财可能会被人偷走,而知识是装在肚子里的,别人偷不走”。同时,父亲重视我们劳动观念的树立、劳动技能的培养。每天天刚麻麻亮,就喊我姐姐妹妹和我起床,去割草、放牛、拾狗粪、扯猪草。稍大一点,父亲就带着我和姐姐去乌云山买煤炭,去桥头河卖蔬菜,去洪家大山挖树兜,去小田水库修建工地挑土,去地里插秧、除草,等等。父亲非常重视对我们进行品德教育。常教育我们要知恩图报,要孝顺,逢善莫欺,逢恶莫怕,不要做没有良心的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落难的人、受灾的人。并常用历史上的故事和身边的正反事例教育我们积善行德。

      每到子女人生道路的紧要关头,父亲格外重视,并拼尽全力帮助子女过关。我姐姐当民办教师参加区教师进修学校招生考试后,成绩被乡文教办一位负责人抄回分数时篡改了,原因是这位负责人想让自己女儿能被录取。父亲得知消息后,向乡长、乡党委书记反映此事,并立即动身去娄底,邀请在娄底一中教书的我舅舅一起到区教师进修学校查分数。查到真实分数后,直接到区委找到了主管文教的副书记李青松。在李书记的干预下,我姐姐录取的事情得以落实。由此,我姐姐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在第二年的全省民办教师转正招生考试中,她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录取到娄底师范学校。妹妹出生没多久,由于既缺乏母乳喂养又没有其他营养品补充等原因,得了小儿佝偻病。一方面,父母亲向全村育期妇女求援,在她们的奶水喂养自己的小孩有剩余的前提下,抱我妹妹去喂养。父母亲一般以鸡蛋、面条等物资向对方聊表谢意。另一方面,父亲四处打听,求医问药,用一些医生建议的中草药治疗,不见效果。但我父母亲一直没有放弃治疗。曾因我父亲主持公道免遭批斗的时任公社卫生院院长易阳生偶然得知我妹妹的病情后,主动对我父亲说:“你没什么钱,比较贵的药买不起。我有一个偏方,到野外捉一只二三斤重的乌龟,把它绑住,用黄泥包裹,送进柴火中把整只乌龟煨成灰,把乌龟灰和葡萄糖搅拌在一起泡水喝,喝完即可痊愈。”父亲听了后,即付诸实施。我妹妹患了六年的佝偻病终于得以痊愈。六岁半可以行走自如了。

      父亲对他的孙辈更是慈爱有加并寄予厚望。一方面,要求我们加强对子女品德、脾气、交友、求学方面的引导、教育;另一方面,一见到孙辈总是谆谆教诲他们要积极上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找对象要找人品好、家教好的,一旦结婚了,就要珍惜,“是泡屎也要吃掉”。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随时有可能仙逝,就提前给了3个孙辈一定的结婚贺礼。早在他孙子读小学时,父亲就在他孙子的作业本上写下了当年激励我们立志成才的那四句话。一听到外孙女、外孙考上大学、找到理想工作的消息时,他就特别开心,饭也能多吃一点。父亲即使在临终前也嘱咐外孙要多学点本领,要找个好对象。还留下遗嘱:“孙子必须一心一意考博士,这是最大的事情,爷爷去世时孙子不要回来,全力以赴准备考博士就行,考上博士就是对爷爷最好的孝顺”。可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的是,在您去世后三个多月,您孙子就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为博士生了!

    我的母亲

    贺爱荣

      我的母亲李白玉离开我们快有十四年了,但是一想到母亲,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浮现着母亲生前的音容笑貌,耳朵里回响着母亲慈爱的声音。

      母亲是公元2008年1月26日(农历2007年12月19日)离开我们的。妈妈,您走得太匆忙,匆忙得让我们无法承认这个事实。在您和爸爸没有去邵阳之前,我们每年都要吃着您精心喂养出来的鸡。每年回家过春节,我们要走时,您都精心地为我们做准备,要我们每人都带上好几只鸡提回家,还有那平时您自己舍不得吃,聚起来的鸡蛋,还有您好不容易弯着腰提着潲桶喂养大,自家杀的猪肉;还有您那特意为我们晒好的,我们都爱吃的蒸红薯皮。直到把我们每个人的包都装得满满的了,您还在东寻西找,希望让我们再多带些,希望让我们的包再鼓一点。而当我们要走时,您总是站在门外,目送着我们远去……

      可是,妈妈,如今,我们再也吃不到您喂养的鸡了,再也吃不到您晒的红薯皮了,再也听不到您对儿女们的一句句叮咛了!妈妈,亲爱的妈妈,我们的心都在颤抖啊,我们的心都在流泪啊!

      妈妈,我是满含泪花坐在电脑前摩挲着键盘一个字地一个字地敲打出这篇祭文的。这发自内心的呼唤,不知您是否还能听到。妈妈我们知道,您一定在云端里望着您的儿女们,您肯定会看到这篇祭文的,也一定能听到儿女们对您的诉说的。

      公元 1930年农历正月 23日,我的母亲出生在娄底市娄星区小碧乡高坪村。

      母亲从小命苦,5岁那年,我们的外婆就去世了。从此,母亲与小2岁的舅舅和外公相依为命。作为家中唯一的女性,母亲您过早担负起了家庭的责任,上山砍柴,烧火煮饭,喂鸡喂猪,您样样都干,您很小就学会了针线,为多少家人亲戚,衲大底麻绳经常勒破了双手。您健在时,我们全家都能穿上您亲手衲底做成得结实的厚厚的棉布鞋。

      后来,尽管外公续弦,不但没有给您姐弟俩带来多少欢乐,而且您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后来的外婆被外公娶进家后不久,就瘫痪了。但您和舅舅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妈妈一样服侍她。不但照顾她的生活起居,还常常背她去看病,还有哪个村子里耍花灯,唱戏,您都要背着她去观看节目。春光明媚的日子,您背着她出去晒太阳,感受大自然的好风光,让外婆感到无比的温暖。当地乡亲都对妈妈赞不绝口地说:“别人的亲生女都没这么好啊!”为支持舅舅完成湖南师大的学业,您直到25岁才出嫁。嫁到横石后,与我父亲相亲相爱,贤惠善良,举案齐眉,苦行好事,乐于助人。

      在现在的大女儿之上,您曾生育过三个儿子,但在未成人时,都不幸地夭折了。为此,您不知急过多少回,默默地流过多少泪。那时,我父亲在外工作,您一个人既要照顾家里,还要照顾外面。您33岁时,终于生下大女儿,您把女儿视为掌上明珠。之后,你又生下了弟弟以及妹妹。这一期间,正值一切都是集体化,群众生产积极性低,生产队收入少,粮食难以解决温饱。为了争取生产队那点点工分,您常常和其他男劳力一样出工。您还饲养了生产队的牛,我和弟妹们放学后,您还常常带我们上山看牛、割草、捡柴,生产队的牛只有您的喂得最好,为此全家都沾了您的光,年年获得村里和生产队的奖励。

      那时,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我和弟妹们的童年和少年依然是幸福的。粮食是少些,但我和弟妹们都没有饿过一次肚子。小时候,家里只要有好吃的,妈妈您从舍不得吃,都是把最好的让给儿女们。那时家里养的鸡,很少见到您吃鸡蛋,不是卖钱,就是给儿女们吃了。然后,您又把卖鸡蛋的钱,用来买布做衣服。每年春节,我和弟妹三个都能穿上您卖鸡蛋的钱给我们做的新衣服。

      妈妈,我和弟妹都不会忘记,那时,父亲辞退工作回家在村里当大队会计,为了村上的事,他常常要忙到很晚才能回家。您每天晚上督促我们完成作业。冬天,您怕我们冻着,您就坐在火炉边给我们烧柴火;夏天,怕我们热着,怕我们被蚊子咬着,就坐在旁边不停地给我们摇蒲扇。待我们写完作业,您又给我们讲故事,我们知道您读书不是很多,但您却能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您喜欢春秋典故、英烈传奇。您深明大义,懂孟母择邻之苦心,赞岳母刺字之大义。您家教甚严,但我和弟弟、妹妹,长这么大,您却从未动手打过我们,并且从未骂过我们。而是在用您的智慧和行动教育我们,乃至影响着现在的我们以及您的孙儿和外孙、外孙女。不论是到过家里的我的同学还是弟弟的同学,背后总是羡慕地对我们说:“真羡慕你们有一个好慈祥的妈妈啊!”在横石村驻过点,住在我家里近一年的曾任娄底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娄底市文联主席的刘初莲同志,至今还在称颂着您,称您是一位非常善良、慈祥的、伟大的好母亲。

      妈妈,亲爱的妈妈,我和弟妹们不会忘记,当我和弟弟在娄底一中、涟源一中、涟源二中读书的时候,清晨天还未亮,您就起床为我们准备早餐了,然后又把大女儿送过小碧乡的南风坳,一直目送着我和弟弟远去,您才肯回家。每到星期六下午,您又早早地站在自家的门外,眺望着对面山上那条弯弯的山路,盼望着我们早点回来。

      妈妈,不论是我考师范还是弟弟考大学,您总是和父亲一道在供祖先的桌前点着油灯,您那虔诚的目光,您那无限的希望,使儿女们震撼,使我们发奋。记得当年,弟弟考上大学还只有16岁,远赴杭州读书时,您高兴得哭了。弟弟读大学读博士,到今天能成为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这都与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每一份成功,您都费尽了心血,操尽了心。妈妈,您的一生总是先替别人着想,生怕麻烦别人。您的大女儿在邵阳结婚,您怕麻烦亲家,强忍着没去邵阳参加女儿的婚礼。其实您当时是多么的期盼啊!您的胸怀是多么的宽广啊,带到二十七岁的女,含辛茹苦把女儿培养成人,就这样突然远嫁他乡,一年难得一见,是多么的不舍啊!妈妈,亲爱的妈妈,多年来这件事一直在我的心灵深处,堵着一道挥之不去的坎隐隐作痛,真的太委屈您了。妈妈,不孝的女儿深深的愧对您的养育之恩!

      后来,弟弟结婚有了孩子,那时他们在商学院的房子还不够宽敞,您过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但您为了带孙子,无怨无悔,硬是坚持了大半年时间。可当弟弟和舒莉要买些东西送您回家时,您什么也不要。您对待儿子、儿媳、孙儿一腔真情,对待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也从来不分彼此,就连自家杀的猪,留下的一只猪肚,您也要给我们平分。我们过意不去,说:“爸爸、妈妈留着自己吃吧”。而您和父亲总是说:“你们带着吧,我们农村要吃容易,在城市难得有这样的熟饲料喂养的猪肉和猪肚”。这就是您,我们的母亲,您给儿女们的只有全身的付出,无私的奉献,而不求索取和回报。

      妈妈,您和父亲辛劳一辈子,等我们条件慢慢好起来的时候,而您俩却老了。转眼到了2007年,爸爸身体欠佳 ,您也年老力衰,弟弟特意在邵阳我们居住的楼旁买了套房子,好互相有个照应。您还是不愿意来,您说在家里照顾爸爸方便些。在我们的一再劝说下,您才来到了邵阳。其实,我们都很清楚,您是怕给儿女们添麻烦啊!妈妈,您这是第一次来邵阳啊,您的大女儿已结婚17年了。在这十七年里,不知您经历了多少相思之苦,连女儿在哪个方向哪个地方您都不知道,每年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到过年,我们草草地给您和爸爸拜个年,然后您和爸爸又把为我们精心准备好的礼物将袋子里塞得满满的,我们也没多陪您二老聊聊天,也没帮您们做做家务,就这样带着大袋小袋的礼物各自匆匆返回家。

      妈妈,您和爸爸来邵阳后,本来是想给您们请个保姆,可您坚决不同意。您说:“我现在还行,请保姆要花不少钱,在我的有生之年,一定要尽我的能力照顾好你们的爸爸,为你们减轻经济负担。并且保姆不一定负责。”看到您的态度这么坚决,我们只好听您的。爸爸在您的精心照顾下,身体康复得比较快。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妈妈您却匆匆离开了我们。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妈妈,您为了爸爸早日康复,为了不影响儿女们的工作,为了减轻儿女们的负担,为了儿女们各家的幸福,您当时真是拼了命在操劳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一想到这些,我们心里就特别的痛!痛恨自己那时怎么那么不懂事,没有细心关注您的身体,要是我们都用心一点,就能早点发现,您也许能多活几年,甚至多活十多年。妈妈,这是我们心里永远的痛!

      妈妈,您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是勤俭节约的一生,是品德高尚的一生,是对子女奉献了全部爱的一生。您养育我们长大成人,您为儿孙们付出了全部的爱,倾注了全部的情。河深海深没有母亲的恩情深,天大地大没有母亲的关怀大。

      虽说我们现在已是年过半百之人,但在您的身边,我们永远是孩子。儿女们多么还想再听您念一遍三字经,再听您叫一声:爱荣、毅彪、爱忠、舒莉、爱韶、仲鹏……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了过去,一切的一切都成了永远,一切的一切成了永远的哀思,一切的一切成了毕生的缺陷。

      妈妈,您放心吧,您的儿孙们个个都很争气,个个在各自的岗位不断奋斗,努力进取。您的大孙子贺舒显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生,您的外孙女肖骁哲,大学一毕业就参加了工作,在单位处处深得领导信赖和表扬。您的外孙王菁,边工作边自学,获得了大专文凭,是一个很努力聪明能干的好孩子。这都是托您的福分。妈妈,我亲爱的妈妈,我们会永远铭记您的养育之恩!您的儿女们、孙辈们会天天想您的,有什么需要的,您就托梦给我们吧!

    愿老人家在天堂里没有病痛

    舒 莉

      公元2020年2月7日(农历2020年正月十四)上午九点多,老公电话里哽咽地说:老父亲驾鹤西去了。放下电话,心里难过,眼泪不觉涌出。以后回娄底老家再也感受不到老人家在家门口的目迎目送及在家的张罗了;再也听不到他那响亮的声音了;再也……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肆虐着中华大地,加上儿子要准备考博士研究生,因此我和儿子大年初二就告别了病重的公公,从娄底赶回了长沙,老公则留在老人家身边照顾。公公的身体是最近四五年每况愈下的,开始是心肺不舒服住院,住了半个月,好转后就回到妹妹爱韶家里住。过了一年又因呼吸不畅住院,这次住院治疗期间,医院都下了病危通知(心肺功能衰竭),住院回家后老人家再怎么难受都不想到医院去了(怕医院的折腾)。回家后找中医开方子,吃中药,戒了烟酒。老公给他买了制氧机(每天吸氧2次),由妹妹爱韶照料起居。一年后又因脑梗死发生了中风(身体左半边动不了),由于发现及时并找到专治中风的民间中医,经过半年的治疗基本痊愈了。这之后中药、西药没有间断过,防止再度中风的、有益心肺功能的汤药、药丸、草药,保健的西洋参、田七、蜂蜜等,一天基本是以药当饭吃了。这其间老公基本是一星期回一趟娄底,姐姐也是一有时间就回去陪护,听说什么药好就买回去。妹妹不仅要服侍老父亲的日常起居,还要忍受病人因病痛而带来的烦躁及发脾气。因此对老父亲,做子女的也是做到了孝顺。今年春节开始老人家既不想再拖累孩子们,也想尽早解除痛苦而拒绝吃药,这中间所受的苦痛,旁人是无法感受的。

      公公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但吹拉弹唱都能来两下子,在乡下算比较有能耐的人。22岁时即为国家干部,在乡政府担任财会辅导13年(期间还被送到湖南财经学院学习了3个月)。婆婆一个人在家带小孩,没有人帮忙,加之20世纪60年代的三年饥荒,导致前面生的三个小孩都没能养活。同时,国家号召公职人员回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在这种情况下,1966年5月,公公毅然辞掉公职,回家种田带孩子。老公出生后就是枕着公公的手臂长大的(晚上睡觉都是睡在公公的手臂上)。在公公婆婆的共同努力下,后面生的三个孩子顺利长大,老公16岁就成为乡里的第一个直升大学生。

      公公精通会计,回农村后长期担任大队(村)会计。乡邻的红白喜事、修房上瓦都喜欢找他帮忙,双江人民公社办公楼修建也是请他去设计的。公公乐善好施,能帮助大家节材省料省钱;公公平时非常好客、喜烟酒(这也是导致他老年时心肺功能衰弱的元凶)、人缘好,在村里德高望重,深得乡邻尊敬。

      由于语言不通,我和公公的交流不多。印象深刻的就是我儿子小时,每年公公婆婆都会准备一些土特产,鸡蛋、土鸡、花生、红薯皮、剁辣椒等,有时还会送到长沙来。每年过年回家,公公都会带领我们晚辈祭祖上香,到祖宗的坟上磕头拜年,清明节也是,给祖宗上坟烧纸,教导我们不忘祖。

      公公以九十的高寿寝终算是白喜事了。老人家忍受了三四年的病痛折磨,这一走应该是解脱了苦海。同时,又能与先去12年的婆婆在天堂相聚了。在这个意义上,我想老人家会含笑九泉的。愿公公一路走好,在天堂里没有病痛。如果您需要什么,请托梦给我们!

    2020年2月8日元宵节

    姐弟血亲

    李 萼

    5492943e258a50345e0f908cf312ddb_看图王.jpg

    2020年中元节,《姐弟血亲》作者已近米寿之年,携妻、儿到横石与姐姐家后人合影

      姐姐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小乖巧,长得漂漂亮亮,白白胖胖,很逗人喜爱。为此,父亲为她取名白玉,希望她一生德行如玉,无疵无瑕。

      姐5岁那年,母亲就因病去世,从此失去了母亲的呵护。父亲长年在外谋生奔波,留下姐和我这个3岁的弟弟相依为命。晚上害怕,姐弟就横睡在一张床上,幸得叔婶照顾才勉强度日熬月。一年后,喜得继母刘氏。姐姐指望能享受母爱,谁想继母进门才一个多月,家里遭盗,继母箱箱嫁妆,皆被洗劫一空。经受不住打击的继母,一病瘫痪在床。仅仅7岁的姐姐从此挑起家庭重担,照顾继母如亲娘,提屎倒尿洗衣裳,三餐茶饭学着做,精心伺候不离房。天气暖和阳光照,还要背抱继母到外面把气透。这一背就背了近20年,故孝顺继母在当地至今传为美谈。

      由于家务拖累,姐12岁才到私塾读了两年半书。《女儿经》、《三字经》、《增广贤文》,她铭心刻骨,一生未忘。解放后,姐上过夜校,学了不少新知识,从而,学会了做人立家,相夫教子。

      姐姐长到十七八岁时,已是一个亭亭玉立,人见人爱的漂亮妹子,到家说媒的人数不胜数,但均被姐姐拒绝。姐考虑的是没有人来操持这个家。为了让我安心学习,她在家里默默操劳,平时做点针线活,挣的钱都用在家里和我的学习上。因为家庭的拖累,直到25岁才结婚。结婚后,与姐夫恩恩爱爱,携手走过了风风雨雨的53年。

      姐姐出嫁后,仍时时挂念父母和我,每年总要接父亲到家中住上一段时间,服侍打点,杀鸡扳鱼,增添营养,让他颐养晚年。平时,要有好吃的总要托人带点给父母。每年秋天姐姐就为父母准备好过冬棉衣棉鞋。我常年在外读书,学费紧张,生活困难,姐姐姐夫总是省吃俭用,想尽办法接济。记得我读初中时,没有被子,睡搭铺。后来,我考入省城长郡中学读高中,是姐姐姐夫送了一条6斤的被子给我。被子虽小,却很柔软暖和,即便遇上特大冰雪天气也不觉得很寒冷。这条被子,始终洋溢着血的亲情,关爱和温馨,它一直伴随着我,直到我读完大学。

      姐姐孝顺婆婆胜似亲娘,敬侍姐夫如同手足。寒门教子,更是诲尔谆谆。好在子不负母,终成学富五斗的管理学博士、年轻有为的名校教授,增光先亲,足慰英灵。姐姐勤俭持家,四季粗茶淡饭,不慕美味佳肴;旧衣破烂不堪也不丢,新衣至死还是藏在柜子里。姐姐和亲睦邻,处处与人为善,童叟相爱,从不争强斗胜。凡此种种,遐迩闻名,堪为后世楷模。

      姐姐把我的三个儿女视为掌上明珠,亲生儿女,每到枣子梨子成熟,那最好的总是留给他们。如果他们没去,就用袋子装好托人带到。挖红薯了,姐姐总选最甜的做成红薯片留给他们。姐总是用朴素的语言教育他们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时过境迁,他们相继成才,姐姐为此常常高兴不已。

      继母去世,父亲辞尘,姐姐强忍着悲痛,姐弟俩同心合力将丧事办得体体面面,风风光光。

      前两年,我两次重病住院手术,姐姐闻讯后夜不能眠,整日以泪洗面,多次要来看望,但因年事已高,未能成行,姐弟在电话中泣不成声,话不成句。姐尽管年将八旬,仍然担心、牵挂着我——唯一的血亲弟弟。整日求神拜佛,只盼望弟弟早日康复,并要儿女们常来看望。也许是姐的祈祷感动了上帝,我身体日益康复。听到这个消息,姐欣喜万分。

      前年农历九月,为纪念父亲诞辰一百周年,姐姐回到老家,姐弟团聚,精神焕发,笑声朗朗。2007年春节,我偕如兰前往邵阳为姐祝寿,合家围桌,姐姐喜不自禁,乐不可支。时过20余日,如兰60花甲之寿,姐姐不顾年事之高,亲来娄底为她祝寿。本想挽留旬日,旧叙家常,无奈放心不下姐夫,只得忍痛而别。及至同年8月,侄孙李璋高考凯旋,喜得金榜题名,李门增辉,姐姐姐夫又亲自登门祝贺,兴致勃勃,姐弟万幸相见,互相鼓励,要活到百岁,心意陶然。

      姐姐是我们李家14兄弟姐妹中的老大,是林中的大树,在家时总照顾着弟妹,从未争吵过,出嫁后也时时眷顾着弟妹,谁家有喜事,总要亲自来祝贺。此次相会,以为短暂聚首,来日方长,不必执手相看泪眼。谁料想,此次相见,竟是生离死别,终成莫大憾事。

      姐姐的一生,身强体壮,生活乐观,惟47岁时才上桥头河看过一次病,旬日即愈,及年逾七旬,常有头痛,自觉亦无大碍,未尝去医院检查,亦未曾向我提起此事。我亦觉得姐身康体泰,活到90多岁绝无问题。老以为姐姐将是14兄弟姐妹中最高寿者,可喜可望。那知今年1月17日(即丁亥十二月初十),我清早起床,和如兰谈及昨晚梦呓不美,一株参天大树忽然倒地了,时以为岳家两老不祥,心神恍惚不安。中午突然接到爱忠急电,果然得知我姐姐因突发脑溢血重病住院。顿时,我眼前天旋地转,六神无主,双泪滚滚。18日,我儿与许成飞车赶到邵阳,姐姐已处弥留之际,危在旦夕,恨无回天之术。19日,姐姐由急救车送回老家,正值午时,竟成永诀。天呀,噩耗传来,我们全家泪如雨下,悲痛万分。高冲诸弟即派专车,前往姐姐老家横石探故,一睹遗容,痛心疾首,泪洒床前,犹见姐弟之情,笃钟而厚矣。此时正值三九严寒,怡遭特大冰雪灾害,天,漫天暴雪,寒风呼啸;地,遍地冰封,宛如玻璃覆盖。车不能走,人只能爬地而行;更那堪,弟亦风烛残年,几度沉苟,何以迎雪击冰;尤以子女妻室友人极力劝阻,担心此一去,复发心脏病,可能姐弟同归,万万不可,终至弟姐生面未见,殡葬未送,为弟一生最大憾事,愿姐姐多多谅解。

      姐姐啊,别怨恨,别悲伤,人生的生离死别,就是如此残酷,来得如此迅猛!您的善良、勤劳、孝顺、任劳任怨、和亲睦邻的优良品德将永远铭刻在我心。

      姐姐呀,姐弟的血亲是永恒的,风雨驳蚀不下,岁月流逝不了,谱牒上清晰可证,世世代代,永不磨灭。

    一个侄儿对姑妈的追思

    李艳明

      我的姑妈李白玉于1930年出生于一个小康农家,仅仅五岁我的奶奶就因病去世,我爷爷常年在外为生活奔波,留下她和一个3岁的弟弟――我的父亲在家相依为命,幸得有她的叔叔婶婶照顾,才勉强度日。一年后,她幸得继母,姑妈本指望从此能享受母爱,谁曾想继母进门才一个多月,家里被盗,值钱的家当被洗劫一空。我的奶奶经受不住打击病倒瘫痪在床,我爷爷为了养家,长年在外经商,忙生意,我仅仅七岁的姑妈担起照顾病母和弟弟的家庭重担,为我奶奶端茶倒水,洗衣做饭,精心伺候,更要照顾五岁弟弟。姐弟俩相依相靠。白天,不到十岁的姑妈背着继母到外面透气,这一背就背了近二十年。晚上姐弟害怕,就两人横睡在一张床上,互相安慰,苦苦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姑妈到了十七八岁时,说媒的人到家里说媒,都被我姑妈拒绝,她考虑的是她出嫁后没人操持这个家。为了让我的父亲读书学习,她一个人在家里默默地操劳,平时做点针线活,挣的钱都用在了家里和我父亲的学习上。因为家庭的拖累,直到二十五岁才和我的姑父结婚,俩人恩恩爱爱,携手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五十三年。

      姑妈虽然出嫁了,但仍时时挂念家中的父母和弟弟,每年总要接我爷爷到家中住上一段时间,平时有好吃的总要托人带点给爷爷,每年秋天开始就为爷爷准备过冬棉衣棉鞋。我父亲在外读书,学费紧张的时候,姑妈姑父总是省吃俭用想尽办法接济。

      出嫁后,姑妈相夫教子,把持家务,和睦邻里,处处与人为善,从不与人争长论短,堪称楷模。

      我们出生后,姑妈高兴万分,把我们当成了掌中明珠,亲生儿女。每到枣子梨子成熟了,那最好的总是留给我们,如果我们没来,她会用袋子将最红的、最甜的装好托人带给我们;挖红薯了,姑妈总要将最好最甜的挑出来做成红薯片留给我们。姑妈总是用最朴素的话教育我们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要做坏事,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她的教育下,我们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一个个都考上大学,工作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成绩。

      1990年爷爷去世,姑妈强忍悲痛,和我父亲一起将爷爷的后事办得风风光光。

      2005、2007年我父亲两次因重病住院动手术,姑妈闻信后夜不能眠,以泪洗面,多次要来看望,但因年事已高,不能成行,两姐弟在电话中泣不成声。姑妈尽管年逾七十,仍时时担心、牵挂着她弟弟,她老人家在家整日向神明祈祷,只盼望弟弟能早日康复,并要儿女们常来看望。也许是姑妈的祈祷感动了上天,我父亲奇迹般地康复了,听到这个消息,姑妈欣喜万分,2007年姐弟相见,互相鼓励要活到百岁。

      姑妈是他们十四兄弟姐妹中的老大,在家时总是照顾着弟妹,从没和弟妹们发生过争吵,出嫁后也时时关心、牵挂着弟妹,谁家有红白喜事,总要亲自来祝贺,谁家有困难总是尽心帮助。

      2007年我们为奶奶迁葬修墓,我母亲六十大寿和李璋金榜题名,姑妈不顾年事已高,三次亲自到娄底和小碧祝贺。回到老家,兄弟姐妹欢聚一堂,笑声朗朗,相约来年再聚,此情此景,仿佛就在昨天。

      2008年1月17日,我们突然接到电话说姑妈因突发重病住院,我们急忙赶往邵阳,此时才知道姑妈的生命已危在旦夕,恨回天无术,不到两日,竟成永别。噩耗传来,我们泪如雨下,悲痛万分,人生的生离死别竟是如此的残酷,来得如此的迅猛。

      姑妈的一生是苦难多灾、百折不挠、任劳任怨、为家庭、为子女、为亲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姑妈的一生是勤劳、善良、孝顺、高尚的一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姑妈啊,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您的善良、勤劳、孝顺、任劳任怨、和睦邻里的优良品德我们将永远继承和发扬!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