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9月25日讯(通讯员 邱玉函)在邵阳县五峰铺镇的青石巷里,一位身着志愿者红马甲的姑娘正半蹲着身子,耐心地为银发老人整理衣领。“奶奶,您看这张照片真好看!”随着快门轻响,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笑容。这位举起相机的姑娘,正是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1级小学教育专业农村定向公费师范生张鑫。她还有一个特殊身份——邵阳市义工联合会副会长、“拾光小铺”公益项目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她用行动为乡村老人编织温暖。
深耕乡土,以专业夯实公益根基
作为农村公费师范生,张鑫深受学校“服务乡村、立德树人”理念影响,将教育心理学、乡村党群治理等课堂知识融入公益。为精准服务,她带领团队深入邵阳县8个村落,走访178户家庭,回收756份有效问卷,摸清当地老人在“食、住、行、医、教、娱”六大领域的迫切需求,为“拾光小铺”项目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在公益实践中,张鑫始终以专业赋能服务。策划“时光旅行团”时,她考虑到老人身体状况,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全程护航;开展“老幼共读”活动,借助教育专业知识促进代际沟通,让3267人次儿童与老人在书香中相伴。这些专业化服务,让项目满意度达91%,实现“物质关怀+精神慰藉”双重目标。
创新模式,打造可持续公益品牌
张鑫带领团队构建“一核六需十项”服务体系,打造涵盖“时光照相馆”“时光餐馆”等十大项目的公益综合体。三年间,团队组织500余人次志愿者,服务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16433人次,其中“时光照相馆”为4789位老人留影,“时光书屋”服务3267人次,“时光稚造园”为农村儿童提供1952人次托管服务。
为破解公益项目可持续难题,她开创“公益+创收”双轨运营模式:向中青年提供有偿服务,80%收入反哺公益;“时光手工坊”带动留守妇女制作竹编、剪纸,70%收益归创作者,30%用于项目运作。面对送餐效率低、老人对免费服务存疑等问题,她带队走访20余户老人家庭,经18次流程优化、12版菜单迭代,将送餐准时率提至92%,还连续三周举办“村口开放日”打破信任隔阂。
汇聚合力,辐射公益示范效应
“拾光小铺”积极构建多元化社会支持网络,联合高校、企业、医疗机构形成“五社联动”资源网,累计获超18万元社会捐赠物资,70余家爱心商铺加入“公益联盟”——凯悦宾馆为志愿者提供特惠住宿,天之道足浴每月提供10次免费沐足服务,广东中山今睿照明捐赠50盏太阳能灯点亮乡村道路。
如今,“拾光小铺”已成为知名公益品牌,获《中国社区报》《新湖南》等媒体报道30余次,获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成新肯定,被赞为“全国党建+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融合试点典范”。其经验已在湘潭市雨湖区、邵阳县天子湖等地推广,老年服务覆盖率提升至68%。同时,项目建立志愿者“三阶培训”体系、设立多地分店,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让公益精神代代传承。
“乡村振兴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让每一位老人被看见、被尊重。”张鑫用实践诠释着师范生的初心,既为农村养老注入青春活力,也探索出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可复制路径。
一审:陆益平,二审:曾佰龙,三审:邹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