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三张“幸福账单”晒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9-12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刘艳阳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9月12日讯(通讯员 刘艳阳)初秋的隆回县桃花坪街道三和村,康庄大道交错纵横,座座庭院错落有致,阳光在刚硬化的水渠上跳跃闪烁,泛着粼粼波光。村民家中,水龙头欢快流淌清冽的自来水;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而最让人暖心的是一张张写满后盾单位帮扶真情的“实事清单”,正悄然变成村民触手可及的“幸福账单”。

  从“上门要水”到“清泉自来”

  “真甜!这水真甜!打开水龙头随时有水喝有水用,既卫生又方便,终于用上‘放心水’了。”脱贫户刘东洋一块“心病”落地,接满一瓢自来水一饮而尽,对前来查看情况的工作人员高兴地说。

  隆回县桃花坪街道三和村系隆回县人民医院今年的驻点帮扶村,现有1028户3298人,其中监测对象18户41人,是典型的人口大村。今年5月,隆回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清华、院长王小军带领工作队驻村调研时,就将完善基础设施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周书记,我家至今还没通自来水,每天都要到邻居家讨水喝......”驻村第一书记周平瑜在走访中听到刘东洋的诉说,顿时心急如焚,立即将这一情况向院领导汇报。

  群众的需求就是“哨声”。医院党委当即召开专题会议,第一时间与与桃花坪街道和县自来水公司协调,紧急筹集3000元帮扶资金,组织施工队勘察地形、铺设管道,工作人员顶着烈日,仅用三天时间就接通自来水。

  从“水渠冲毁”到“旱涝保收”

  夕阳西下,种粮大户刘桃海站在新修的水渠旁,看着渠水潺潺流过,脸上写满了对丰收的期待。

  今年6月份,三和村连续遭受强降雨,两条维系上千亩灌溉面积的水渠被冲毁坍塌,这两条生命线的损毁直接威胁到全村农业生产和村民基本生计,村民们忧心忡忡。

  "决不能让大家的收成泡汤!"医院驻村工作队深知当前农作物正处于生长关键期,如不及时修复,将导致灌溉断绝,严重影响收成。刘清华和王小军在走访中了解水渠损毁情况和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后,立即投入专项资金19700元进行整修加固。

  施工期间,工作队员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日夜奋战在工地上。如今的水渠,更加坚固耐用。"这渠里流的不仅是水,更是咱庄稼人的希望,以后旱涝保收啥都不愁了。"刘桃海捧起一掬清泉,笑意荡漾。

  从“跑断脚板”到“上门评残”

  “骨瘦如柴的身体深陷在床褥里,唯有那双深陷的眼眸,还闪烁着对生活的渴望。”隆回县人民医院纪委书记吴凤清至今难忘第一次走进结对帮扶户潘龙腾家中的场景。她也记不清是多少次奔波在这条路上了。

  51岁的潘龙腾患有严重的小儿麻痹症,自10岁起就再也没能独立走路。这个美丽的山村,成了他一生未能走出的世界。善良的弟弟、弟媳将他接来同住,与年逾八旬的父母共同照料他的起居。然而命运的考验接踵而至,今年弟弟在长沙接受了心脏手术,植入五枚支架,13万元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顿时陷入风雨飘摇中。

  9月10日,教师节这天,潘龙腾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吴凤清带着法医鉴定中心主任戴建华,专程踏进了这个饱经风霜的家庭。

  "潘老弟,我们来看您了!"吴凤清和片区负责人、驻村工作队成员围在潘龙腾床前,送上崭新的秋衣和当季水果。戴建华仔细为他检查严重萎缩变形的双腿,现场进行专业鉴定。

  当听到自己的残疾等级达到二级标准时,潘龙腾眼眶湿润了,这意味着他将获得更高额度的补贴和更全面的医疗保障。“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感谢党,感谢政府。”潘龙腾的父亲热泪盈眶。

  这三张"幸福账单",数额不同,内容各异,但共同诉说着隆回县人民医院助力乡村振兴的为民情怀。"我们要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更多的'幸福账单'送到百姓家中,让乡村振兴的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群众。"医院党委书记刘清华如是说。


一审:陆益平,二审:曾佰龙,三审:邹丽娜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