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隆回公益夏令营:淬炼成长志 文脉少年传
发布时间:2025-08-04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肖鹤洲

  七月流火,白马山林场隆回军旅营地的晨曦中,61张稚嫩脸庞绽放着自信光芒。7月31日,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强军魂、展口才、传文脉”公益夏令营圆满落幕。二十天的时光里,来自隆回、长沙的少年们以声为媒、以史为镜,在文化浸润与军事历练中完成了一场蜕变之旅。

  舞台绽放:懵懂少年遇见千年文脉

  “我们要以强军魂为基准,以展口才为手段,以传文脉为目标,不仅要传知识,更要引领孩子们触摸文化的温度。”当天的结营汇报演出,正如开营时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理事袁吉松所言。随着《追光而往,与先贤同行》演讲的铿锵开篇,夏令营汇报演出在雷鸣掌声中拉开帷幕。舞台上,《游击队歌》的童声合唱穿越时空,红色基因在稚嫩嗓音中赓续;课本剧《袁吉六亲闯考场》,孩子们化身百年前的追梦少年,让伟人之师袁吉六的刚毅形象跃然舞台;原创歌曲《美丽罗洪》《春溪河》的旋律里,青山绿水的乡愁与家国情怀交织共鸣。

  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谢更新院士注视着舞台上朗诵《魏源故里的精神火炬》的少年,不禁感慨“这群孩子不仅在演绎历史,更在成为历史的传承者。”当《沁园春·长沙》的豪迈词句响彻营地,台下家长热泪盈眶。那些初入营时不敢抬头说话的孩童,正以自信的姿态,向先贤致敬,向时代宣言。

  名师领航:多维课堂播撒文化火种

  这场蜕变的背后,是一支星光熠熠的导师团队和匠心独具的课程设计。谢更新院士将探月工程的科研经历融入“魏源睁眼看世界”的课程,让孩子们懂得“格物致知”的当代意义;奉锡样、夏亦中、邹今友、龚刚、袁吉松等政界领导和商界精英讲述本土文化中的励志基因;知名歌手杨玲平、阳清华和书画名家回楚佳、书法家罗静、楹联专家黎祜银、新闻记者胡德积、教育名师廖敦燕传授专业经典;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院长龚小平亲授朗诵课程,教给孩子们以“情”入“声”;邵阳市演讲与口才学会副会长、隆回县演讲家协会主席胡昌龙独创的“自信表达三步法”,让内向的小孩彭奕凡从“蚊子哼”变成“金话筒”;全国演讲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刘良胤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带领孩子们走进多彩的主持世界;清华北大学子分享的奋斗故事,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立学立业”的种子。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杨旦萍打磨跨学科课程体系,让孩子们在军体拳训练中磨砺意志、在毛笔书法课中感悟汉字韵律、在楹联创作中体会汉语之美。生活老师记录的成长手册里,藏着无数温暖细节:退休老师夏福怡、罗忠旭、晏卫华和教官清早陪孩子做早操,深夜为踢被子的孩子掖好被角,杨旦萍老师逐字修改演讲稿直到凌晨。

  破茧成蝶:“怯懦少年”成为“传承大使”

  “这次夏令营有‘五好’:营地选得好、服务保障好、课程安排好、社会反响好、成果展示好。”结营仪式上,隆回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政协原副主席胡芒权盛赞这次夏令营活动。“袁吉六先生教我们读书要实,现在轮到我们把这份踏实劲儿传下去了。”二十天前,很多孩子连自我介绍都结结巴巴;如今,他们主演的袁吉六故事串讲成为全场焦点。家长翻看手机里的对比照片:曾经饭来张口的儿子,现在能把被子叠成“豆腐块”;腼腆的女儿主动担任小组发言人,笔记上写着袁吉松的立德、立志、立善、立学、立业、立功的“六立”箴言。结营仪式上,当“袁吉六文化传承大使”的绶带系上少年肩头,他们的眼神格外明亮。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星火永续:文化之光照亮成长之路

  隆回县教育局副局长马晖晖指出:“这场夏令营创造了三个奇迹,61个孩子零违纪、课程满意度100%、家长感谢信塞满信箱。”而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当《春溪河》的歌声在家乡的山间回荡,当孩子们把袁吉六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文化传承已从营地延伸到千家万户。

  离营那日,孩子们在留言墙写下心愿:“明年还要回来教新学员!”“要像谢院士那样探索未知!”夕阳下,他们向导师深深鞠躬,背包上“传承大使”的徽章在余晖中闪耀。这光芒,照亮了魏源故里文化传承的崭新征程。“春溪河水长流,文脉薪火永传”,当这些带着文化基因的种子生根发芽,必将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生长出属于中国少年的文化参天树。

  (通讯员 肖鹤洲)


一审:陆益平,二审:曾佰龙,三审:邹丽娜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