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邵阳市计算机学校不断提升了育人质量
发布时间:2025-09-09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尹茂宝 许艳平 孙赛军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9月9日讯(通讯员 尹茂宝 许艳平 孙赛军)近年来,邵阳市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团队以系列省级课题研究为理论先导和实践抓手,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逐步构建并完善了“赛教融合、数智赋能、三维联动”的财经商贸类专业育人模式,有效破解了上述难题,显著提升了育人质量。

  赛教融合,以赛促教,教师教学能力实现显著跃升

  该校教学团队以三项省级课题研究为核心,系统整合研究成果,形成了环环相扣、相互支撑的育人体系。2020年课题聚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2022年课题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2024年课题着力师资队伍建设。三项课题相互衔接,将研究成果直接、快速转化为教学生产力,避免了改革盲目性,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课题研究为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又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案例和数据支持。

  团队深入研究了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对教师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及反思能力的促进作用。将大赛标准、先进理念及优秀案例反哺日常教学,推动了课堂革命。教师团队多次获得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二、三等奖,大赛中获得的经验和成果被及时转化为日常教学资源,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项目化教学、情境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在比赛中得到锤炼和完善,随后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应用,有效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效果。

  通过职业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的融合路径,团队将竞赛内容、标准和要求融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推行“课赛融通”模式。构建了“校-市-省-国”四级竞赛选拔与培养机制,实现技能竞赛覆盖全体学生、优秀学生重点培养。确保了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竞赛、提升技能的机会,同时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一项,省级一、二、三等奖30余项,充分证明了学生卓越的专业技能、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数智赋能,“双师”建设,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团队探索数字化和AI应用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首先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教师培训、教学研讨与资源共建,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数字化教学能力;第二是引进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大力开展在线课程建设和资源共享;第三是开展了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培训,让广大教师理解、接受、运用人工智能;第四是强化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实践、技术服务、引进企业专家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产业洞察力。数字化手段和校企合作双管齐下,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程。在今年的双师型教师认定中,学校有20名专业教师通过市级评审,形成了既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数字化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

  三维联动,系统设计,构建良性循环教育生态

  团队深入探索并实践了以“教师引领、学生主体、企业融入”为核心的三维联动育人新机制。通过系统性聘请企业产业导师深度参与教学全过程,并常态化输送学生至邵阳经开区进行岗位实习,有效打通了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又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了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有机对接。

  具体的做法主要有:(一)产业导师聘任制度化,从经开区等相关企业中,精准选聘一批企业高管、业务骨干担任专业的产业导师,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各环节,成为产教融合的有力抓手,构建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格局。(二)学校与邵阳市经开区多家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合作协议,为学生对口提供实习岗位。这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深度融入并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职业教育支持产业、产业反哺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通过“引进来”(产业导师)与“送出去”(实习)的双向路径,成功构建了三维互促、共生共长的育人生态,大幅提升了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具有重要的示范推广价值。

  该成果经验在校内多个专业推广,有效带动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升。通过区域教研活动、公开课、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向兄弟院校分享了改革经验,获得了良好反响。这种育人模式的成功实践,为中职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形成了较强的示范辐射效应。

  改革实践证明了系统化设计和一体化实施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赛教融合、数智赋能、三维联动”的育人模式不仅有效破解了传统职业教育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更为未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审:陆益平,二审:曾佰龙,三审:邹丽娜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