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发展民办教育纪实
倪正松 彭中华 熊平凡 龚鹏飞 刘芳 王继怀
1016所民办学校,20.5万在校学生,邵阳市民办教育的景观让人叹为观止,形成了让人思索的邵阳现象。
邵阳市教育局局长莫良斌说,邵阳市的民办教育已经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记者在邵阳采访民办教育,所见所闻,确实令人振奋。
一、市县两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优惠的政策,使邵阳的民办教育风生水起
为什么在邵阳会出现民办教育风生水起的局面?
邵阳地处山区和丘陵地带,工业基础相对较弱,全市750万人口,2006年财政收入才25个亿,人平财政收入不足400元。要拿出更多的钱来办教育,确实有为难之处。
但邵阳也有它的另一面。邵阳人有种倔劲,他们也像温州人一样,怀揣着发财梦,风风火火闯九州,奋斗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邵阳的民营经济总是处在血脉活络的状态,说邵阳藏富于民,不是没有道理。
邵阳市这些年一任又一任的决策者们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作出了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决策。
就说现任邵阳市委书记黄天赐吧,就是民办教育坚决的支持者。在他1998年担任邵东县委书记时,听说在长沙的邵东籍人士成立邵东经济现象研究会,马上赶赴长沙。黄天赐与热血沸腾一心想为故乡贡献力量的研究会成员们通过交流,很快形成了一致意见。1200名会员入股的7000多万元的资金迅速投向了邵东两市镇。很快占地168亩、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的湖南经纬实验学校挂牌成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成为邵阳市民办教育中的一颗明珠。当年黄天赐主持出台了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邵东的民办教育驶入了快车道。
两年后,黄天赐遇到了一件事,果断地进行了裁判。邵东县体委整体搬迁后空出40亩地,花落谁家,各个部门各个老板都来找,黄天赐却意外地把它判给了邵东振华中学。这是一个民办学校,原来办在董家湾的一个养猪场里。为孩子们着想,大家对这个裁决心服口服。
2004年5月的一天,黄天赐已经当上了邵阳市市长。一次到新宁检查工作,听说县里几所学校建校的银行贷款不能到位,学校建不起,人民群众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黄天赐当即指出:“你们可以换一条思路,政府拿不出钱办学,可以引资办学。”县领导牢牢地铭记了市长的提醒,在长沙、深圳等地的招商引资洽谈会上,引进了两位民营企业家投资,创办了山实验学校。
今年黄天赐当上市委书记后,发展民办教育的思路更加清晰。他有一个这样的逻辑推理,邵阳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力争进入全省第二方阵,而进入第二方阵的当务之急是建设教育强市。建设教育强市,需要民办教育助推。只有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才能加速教育强市的进程。
邵阳市政府配套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全面规范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市里明确规定:投资教育事业所需的建设用地,与城乡建设一同规划,并减免相应规费;鼓励金融部门积极为民办学校发展初期提供信贷服务;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并安排一定的贴息资金。
在县市一级,决策者们支持民办教育的风头正劲———
在武冈,市委书记周晓红多次去广东深圳引资办民办教育,引来了加拿大人和美籍华人创办展辉国际实验学校。为保证顺利建校,市政府成立了建校指挥部,市长任指挥长。周晓红还多次去民办学校给学生讲“八荣八耻”讲座和形势课。
在隆回,现任县委书记鞠晓阳把他担任新宁县委书记时对民办教育的一腔关爱也带了过来。隆回公办学校的老师流入民办学校,公办学校有了意见,鞠晓阳积极地进行协调。他认为,创造隆回和谐的教育应该调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两个积极性。对调入民办学校的老师,公办学校自行可以调剂。这样很好地解决了这个县里一个时期颇为敏感的问题。
在邵阳县,县委书记蒋耀华旗帜鲜明地指出:任何单位,不经县委县政府批准,不得去民办学校擅自收费和罚款。
在邵东县,邵阳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周国利要求在生源指标上要向民办学校适度倾斜。
……
邵阳的党政领导以实际行动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已成为邵阳大地上寻常巷陌谈论的佳话。
二、多方引资与营造良好环境并举,成为邵阳民办教育发展的保障
邵阳的民办教育,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质量、效益,在全省都处于领先地位,这种从内涵到外延都让人注目的“邵阳现象”,令人钦佩。
为什么会这样?莫良斌一语道破天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做好这个事,关键在于切实解决办学资金问题。”
自1999年以来,邵阳全市引资十几亿元用于兴办民办教育事业,其中超过1亿元的民办学校就有10所。这些钱都是民营企业家的。他们为什么愿意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投向教育,尤其是投向民办教育呢?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答案也越来越清晰。
《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后,邵阳市委、市政府积极调整思路,将引资办学纳入市、县招商引资的重要项目,并且作为“一把手”工程抓落实。这一举措可谓是空前的。以前政府部门搞招商引资,都是冲着大型经济项目去的,很少有将重点放在引资办学上面的,而现在邵阳市转变思路,不仅是一种创新,也是一条切中肯綮的教育发展道路。这一举措,既给投资者闯开了大门,也给了他们十足的信心。
理念一变,事业一新,各路财神奔邵阳,邵阳市民办教育从此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03年,市里到深圳招商引资,市教育局长莫良斌任教育卫生团团长,他们一次就与三四家个体老板达成了合作意向,后来这些老板分别在邵阳县创办了石齐中学、在武冈市创办了展辉国际实验学校,在隆回创办了万和实验学校,这些学校的投资都在1个亿以上。新宁县将新建学校的引资列入了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县里多次到长沙、深圳等地参加招商引资洽谈会,最终与江西省民营企业家朱小林达成协议。目前,在邵阳投资的大大小小的企业家和一般投资者有近千人。
优化投资环境,让投资者有用武之地。正如邵阳县教育局赵志伟所说:“由于教育投资周期长、回报率底,许多老板个人实业都较多,其本人要是不懂教育,大都不敢也不愿涉足这一行业。要使各企业家慷慨解囊,就必须让他们感觉有保障,有奔头,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建设一个良好的引资环境。”
建设良好的引资环境需要解决民办学校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上面说了,各县党政领导都对这一方面非常重视。再举一个例子。邵阳县的石齐中学,建校期间,县里将县一中原所征351亩地以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的300万元出让,学校的全部基建项目的税收、规费90万元包干;县里还为学校做好用地手续、居民拆迁安置及水、电、路三通等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2005年4月,学校破土动工。县里成立了石齐学校建设协调小组。建设过程中,县政府还以学校的名义,向农业银行办理了2900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用于支持学校的建设。
生源是办学者利益的保障。在招生计划上,做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公办和民办一视同仁。在招生范围上,民办学校不受地域限制。在学生政策优惠上,规定凡进入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享受与公办学校学生同等的优惠政策。在招生期间,各市县教育部门还指定民办教育管理机构的干部到各县、各乡协助招生,解决民办学校在招生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像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邵东创新实验学校、隆回万和实验学校、武冈展辉国际实验学校、新宁山实验学校、邵阳县石齐学校在校学生均在5000人以上。
在引资办学的方式上,邵阳市积极倡导多种办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是独资办学。广泛吸引广大民营企业家投入大量资金兴办学校。如武冈的展辉、隆回的万和、邵阳县的石齐、武冈的蓝深等都是董事长独资。二是股份制办学。让一些矢志办教育的同志,集中各方面的资金兴办学校。邵东县的经纬、创新、振华,洞口县的翠园,隆回县的东方,武冈市的富田等学校都是股份制办学,这些学校都有2000~4000人的办学规模,是邵阳市民办教育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三是资源共享型学校。充分利用国有公办学校的优质资源兴办一批民办学校。如邵阳师范的试验中学、武冈师范的“五四”中学实行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该市民办教育添砖加瓦,做出了积极贡献。
民办教育为邵阳市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积极鼓励发展的同时,邵阳市始终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依法治教,规范管理。邵阳市成立了民办学校设置评估委员会,对申请批办的学校,专家委员会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对不具备办学条件的一律不予审批。并且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每年对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行一次考核评估,并对年检结果予以公示,合格等级以下者,停止招生,限期整改,不合格者坚决吊销其办学许可证。全市1016所民办学校,目前已规范到500所左右。不是说有钱就可以办学,还要有资质,有条件,要规范。邵阳人对此形成了共识。
三、突出幼、高、职教育,狠抓校园建设和内部管理,确保民办教育良性发展
在多彩多姿的“邵阳现象”中,幼儿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成为邵阳民办教育的亮点。
进入21世纪后,面对全市幼儿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三个资源严重不足,邵阳的决策者制定了“支持幼儿教育、突破高中教育、鼓励职业教育”的原则,明确将这三类教育作为民办教育发展的重点。目前,邵阳市有幼儿园721所,其中民办幼儿园710所,占98.47%。在园幼儿75400名,占98%。邵阳市的民办幼儿园不仅数量多,而且投入多、起点高、规模大。如金贝贝中英文幼儿园,投资达330万元,占地800平方米,有高标准的教室、活动室、美术室、医务室,在园幼儿300多名。
邵阳市民办高中教育的发展也特色鲜明:与5年前比较,全市公办高中学校由198所减少到103所,而民办高中学校却由20所发展到67所。全市高中阶段在校学生232583人。民办学校有50349人,占21.65%。全市高中普及率由5年前的58%上升至80%。
分管教育的邵阳市副市长李兰君说:“邵阳市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能够相得益彰,和谐发展,民办教育功不可没!”
幼儿教育的发展,邵阳坚持政府负责办好骨干幼儿园,其他则逐步推向社区、逐步推向社会的原则,建立了农村以村为主、城市以社区为主的民办学前教育网络。
全市所有的村和社区都办起了至少一所幼儿园。
高中教育的发展,邵阳坚持有利于满足群众教育需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原则,重点发展示范性民办高中,重点满足学生家长择校的愿望,并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全市34所民办普通高中,基本上是生源不愁。每当新生录取期间,武冈市展辉国际实验学校,邵东县的经纬实验学校和创新实验学校,隆回县的万和实验学校,邵阳县的石齐学校,新宁县的莨山实验学校,洞口县的翠园实验学校等等一大批民办高中学校,门庭若市,电话打爆。有多少学生家长,为让孩子能进这些学校就读,托关系,找门路,求老师。
在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的问题上,按照市支柱产业、经济发展和外出务工人员的需求,邵阳侧重开展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加速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全市就业实力。武冈有所蓝深职业技术学校,办学9年来,学生基本上做到了“招得进,留得住,送得出,用得上,干得好”。他们的毕业生,绝大多数能凭一技之长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包括那些残疾学生。毕业生胡苗青,毕业后在东莞一家台资企业做绘图员,干了一年便被老板派到俄罗斯分厂工作。
邵阳市有实力、有远见的民办教育投资者深谙此道:要家长送学生上门,得把校园建设好。上面所说的一次性投入5600万元动工兴建的邵东县经纬实验学校,是邵阳市民办教育的楷模,建校早,起点高,规模大。后来崛起的武冈市展辉国际实验学校,刚创办就一次性投资1.2亿元,真正是激动人心的大手笔。
校舍建好了,设施配齐了,内部管理要跟上。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的管理就别具一格。这所万和实验学校有个知名的机构叫督察室,督察室制定了《万和实验学校岗位督察制度》。这项由董事长范国进先生签字要求实施的制度,连同与之配套的群众测评方案,文字并不多,两三千字;条款也不多,二十四条。可就是这两三千字,这二十四条,最大限度地督促教师改变工作作风,最大程度地凝聚了人心。不少家长说:万和实验学校条件好,老师认真负责没得说,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值!
四、优秀的校长和教师队伍,为邵阳民办教育的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邵阳,与民办教育人交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话题:民办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漂亮的校园、气派的大楼,徒有其表将失去真正的生命力,只有加强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队伍建设,民办教育才有质量保证,才会呈现出勃勃生机。
2004年,邵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意见》的8号文件,允许民办学校选聘本市辖区内的公办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对被聘进入民办学校的教师,制定了“三不变、一恢复”的政策。这“三不变”,是指公办教师在民办学校工作期间,公办教师的身份不变,工龄、教龄连续计算不变,职称评定、加薪晋级、评优评先不变。“一恢复”,就是被聘教师在民办学校任教期间符合国家政策规定退休的,由原公办学校办理退休手续,恢复财政供给。
“8号文件”有如“尚方宝剑”,一些曾经困扰民办学校多日的校长和教师聘任问题,纷纷得到解决。
隆回县教育局局长宁玉光告诉记者:市里的文件出台后,民办学校聘任教师比公办学校还宽松些。相对来说,公办学校选教师,程序复杂,手续繁多,而民办学校则是一路绿灯。县里的万和学校选拔教师时,光隆回一中就去了几十个老师。
现任万和学校校长的易年树谈到政策为民办学校保驾护航时,脸上不无欣喜:“我们每年都能从县里得到人事编制的指标,这些教师的编制都挂在公办学校,但工资是财政拨付到公办学校的。2005年时,县里只给了4个,今年一次就给了20个。”
这样的“绿灯”,也一路洒向邵阳的其他县市。
在邵东,县委、政府在研究民办教师队伍建设时明确表态:不仅允许民办学校在全县公办教师中择优聘请教师,而且实行来去自由的原则,如果被民办学校解聘,由教育局安排回原学校任教。以该县经纬、创新、振华、英才4所学校为例,982名教师中,有特级教师41人,高级职称教师165人,中级职称教师325人。教师职称比例远远高于县内公办学校。
在武冈展辉国际实验学校,258名教职工都享受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学校每年投入了60多万元,切实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优惠的政策,良好的待遇,人文的关怀,为邵阳的民办教育凝聚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湖南省首批特级教师曾光荣、全国优秀教师沈初春、湖南省首批省级骨干教师邓集光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在民办学校里刻苦工作,努力钻研教育教学业务,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他们感到了在民办学校工作同样有价值,有奔头。
在邵阳,民办教育的校长们也同样令人瞩目,作为引领学校教育发展的“领头雁”,他们以长期积累的教育管理经验,将学校管理得井然有序,为学校的又好又快发展插上了翅膀。
可以弯着手指,提提他们的名字。欧阳钟瑞是新宁山实验学校校长,他是全国优秀教师,中学英语特级教师,曾担任省示范性中学邵阳市二中校长;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校长李振民系全国劳动模范,曾担任省示范性学校邵东三中校长;隆回万和实验学校原校长欧阳晓明曾担任隆回一中校长多年,系中学高级教师、邵阳市政府督学……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些校长都深谙教育教学规律,由他们掌舵,邵阳人可以放心。
结束采访,记者非常激动。经验源于探索。邵阳十年的民办教育探索之路,造就了邵阳经验,形成了邵阳现象,这是非常宝贵的。我们赞美邵阳现象,并为邵阳的美好明天祝福。
(稿源:12月11日科教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