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上午,省委书记张春贤在下乡考察途中进入隆回县境内后,眼睛顿时一亮:只见公路两旁青山叠翠,浓荫匝地,高大的翠柏和挺拔的国外松丛生交错,满眼的绿色像帷幔一样极尽铺张,一层一层推向远方。陪同考察的市委书记黄天锡介绍:20多年前,这里都是光秃秃的石灰岩山,经过隆回人民坚持不懈的科学造林,终让昔日的“火焰山”披上了绿装。张春贤连连赞叹:“了不起,真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啊!”负责指挥实施这项“了不起工程”的便是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隆回县林业局原副局长张世模。下午,张春贤专门约见了张世模。张世模在林业战线上奋战了46个春秋,创造了我国林业史上的“三个第一”:石灰岩石山造林全国第一;飞机播种造林成效率全国第一;全国首创泡桐根段育苗并第一个获得成功。得知这些情况后,张春贤紧紧握住张世模的手,深情地说:“你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1958年,张世模以优异成绩从湖南林业学校毕业,在辗转于邵阳、洞口、会同等地进行了两年林业调查工作后,于1960年来到了隆回县。当时的隆回县由于大炼钢铁等原因,山上的树几乎砍光,到处是裸露的石灰岩山,沉甸甸的死灰色压得人透不过气来。那一年的夏天,张世模到隆回一个叫大东山的林场去办事,当时他穿着一双皮草鞋,在桐木桥下车后,还要走10多公里路,周围全部是光秃秃的石山,在火辣辣的太阳炙烤下,蒸发出灼人的热浪,张世模的双脚烫出了许多水泡,可是周围连一棵遮阴的树也没有,甚至觅不到一点绿色。当地村民告诉他,这里的石山从不长树,每年清明祭祖,连一根用来“挂青”的小木棍都找不到。张世模的心被深深刺痛了,山上长不出树,那是一个林业工作者的失职啊!他暗暗记下了这里的地名,下决心一定要在石灰岩上种出树来,将鸟不拉屎的石山变成绿洲!
于是,张世模开始攀登隆回境内一座又一座石山,仔细观察石山的缝缝隙隙,潜心研究石山的构成以及如何栽种才会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并四处寻找耐旱的树种。有一次,在荷香桥公社境内的一座石山上,他意外地发现两棵柏树和一棵楂木,这三棵树都倔强地伫立于石缝中。他兴奋极了:这里的石缝中能长树,只要栽培得法,其他石山也一定能长出树来。就在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将他抛进了人生的谷底,因为家庭出身的问题,他被造反派五花大绑地押回原籍,关押批斗审查,至今,他的手腕上还可看到当年遭捆绑时留下的伤痕。
穷且不坠青云之志。1973年,张世模被落实政策安排到县林业局办公室工作。但他却志愿放弃舒适的机关工作环境,申请到干山苗圃场当一名林业技术员。干山就是当年张世模铭记于心的那个没有一棵树的石山村。他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他要在这里实现绿化石山的梦想。听说张世模要在干山的石山上栽树造林,村民们都摇头: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都没有找到在石头山上栽树的办法,你张世模能够栽出树来么?有人甚至编成歌谣:张老夫子发癫了,石头山上栽树了,竹篮打水一场空了……为了打消村民们的疑虑,张世模反复向他们宣讲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每天晚上还给村民们讲课,传授科学造林的专业知识。据当地老人回忆:那时的张世模几乎在玩命,每天穿行在石山上,脚蹬草鞋,穿一条破旧的短裤,腰间捆一条粗粗的汗巾,赤裸的上身被太阳晒得黑油油的,雨水打在身上吱溜溜滚落地下。他起早贪黑,与村民们一起荷锄下地,一起挑土挖坑,甚至充当开山碎石的炮手。有一次,石山上有一眼炮没有炸响,他拉开前往排除哑炮的村民,自己挺身向前,在离哑炮一米多远的地方,突然一声巨响,哑炮意外炸了,他被巨大的气浪掀起一丈多远,他的双耳由于受到剧烈振荡失去听觉达两个多月。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干山村800多亩“火焰山”全部披上了绿装,栽种的柿树、枣树和本地柏成活率极高,傲然挺立在石缝中,透出勃勃生机。村民们彻底服了张世模,有人又编了一首诗:乱石林立万树生,石林上面播森林;下林千年不见长,上林一日增三分。
1974年至1981年,张世模整整花了7年时间,系统研究石灰岩石山栽树的课题,他行程几千公里,收集计算出了1万多个数据,先后试验了55个树种,最后确定柏树、马尾松、光皮桦等7个品种最适宜石山栽种。他主持撰写的论文《石灰岩石山造林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国家权威刊物发表,被业内专家称为“填补了我国石灰岩石山造林领域的空白”。
1984年,隆回县开始了大规模的石山造林。此时张世模出任县林业局营林股长,尔后又担任县林业局副局长,成为隆回县石山造林的指挥长。桃洪镇杨柳村是张世模的又一个造林点。该村九组和十组共700多亩石山上只有三棵树,被人戏称为”三毛村”。那一年的盛夏,张世模带着6名技术人员上山组织造林。村里一些老人满腹狐疑:从来只有春天栽树,哪里看见过夏天栽树的,苗子不被太阳晒死才怪呢。张世模胸有成竹地挖好示范坑穴,又拿出自制的木模放进村民们挖好的穴里,检验是否符合技术要求,一个穴一个穴地套,直到全部合格。然后将一只装有营养土的小塑料袋(内有幼苗)置于穴内。这种独特的容器苗移栽法,成活率高达96%。村民们看到张世模栽下的幼苗不仅没有被太阳晒死,反而铆足劲地往上长,啧啧称奇,上山挖穴栽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短短的几年时间后,“三毛村”700亩石山上松青柏翠,成了闻名遐迩的”绿化村”。
从1984年到1997年间,在张世模的组织指挥下,隆回县石山造林近15万亩,使全县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了4个百分点,总价值达到10.5亿元以上;为石灰岩地区人平增加有林地面积0.4亩;控制了近15万亩石山的水土流失和岩面辐射,使之成为林茂粮丰之所。隆回的石山造林开始名扬全国,张世模也因此赢得了老百姓的衷心爱戴。县农办的一位司机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那一年,他驾驶一辆双牌座车载着张世模到一个偏远山区指导植树,由于下雨路滑,汽车陷进泥坑里动弹不得,正在他一筹莫展时,一位过路农民问是那个单位的车,他答是林业局的,张副局长就坐在车上。那农民连忙跑回村里,喊来二三十个青壮汉子,一声喊就把车子抬出泥坑,连烟都不肯抽一根。
在张世模的力主下,隆回县1986年开始飞播造林。飞播要求种子必须先做发芽试验,发芽率符合省定标准才允许装上飞机。为了提高马尾松种子的发芽率,张世模将消毒后的种子摆放在吸了水的药棉上,再用薄膜包上,放进内衣口袋,夜晚穿着内衣睡觉,依靠人体恒温催其发芽,最多的一次,他身上绑了34个薄膜包,这样,保证了隆回种子的发芽率远远高于省定标准,也保证了隆回飞播造林成效率居全国第一。
40多年来,经张世模组织的石山造林、长江防护林工程、飞播造林和消荒造林等各类造林总量达到132万亩。至2005年末,隆回县森林总蓄积量达到688.75万立方米,为1975年的7.115倍;亩平蓄积量由1975年的0.58立方米跃升到4.1立方米,高出全省平均值1.7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1975年的35.3%直升到54.9%。据不完全统计,全县20多万亩经济林和用材林每年创收2.77亿元,农民每户年增收205.3元。去年3月,隆回县在湖南省第一个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今年又被评为“全国退耕还林工作先进县”。
(作者:石擎岳 罗佳成 欧阳征剑 聂小丰 编辑:陆益平)

滚动资讯:

- 新邵县2024年12月重点运输企业车辆交
- 工伤预防知识小课堂
- 劳务派遣用工怎么参加工伤保险?
- 为邵阳花样打call,有奖征集等你来战
- 省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公告
- 新宁县人民医院2024年助理全科医生招生
- 邵阳火车站最新消息!这些列车增开!
- 湖南北丰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涉嫌“未批先建”
- 失业保险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发放对象名单
- 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任
- 关于2023年8月市本级失业保险参保职工
- 关于2023年7月市本级失业保险参保职工
- 邵阳市大众楚湘影城有限公司公告
- 金盾花园小区房屋外部改造工程邀请招标公告
- 金盾花园小区业主委员会公告
- 2023年邵阳市教育局关于邵阳工业职业技
- 邵阳仲裁委员会公告
- 邵阳市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公告
- 国庆期间 邵阳火车站部分列车调整
- 【校庆专刊005】隆回一中80周年校庆延
- 2022年4月1日起,交通违法记分将有大
- 开展物业管理联合监督检查和专项执法行动的
- 邵阳市公安局2022年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
- “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主题征文活动评选结果
- 邵阳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的规定决策听
- 邵阳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的规定决策听
- 关于暂停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险种经办、
- 邵阳武冈机场将启用2021年冬春季航班时
- “十大最美市场(商场)”、“十大最美经营
- 关于延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的
石灰岩上造青山 一腔赤诚为绿色
发布时间:2007-07-27 来源: 记者:邵阳记者站
相关阅读
- 2025-04-03新邵:清明追思祭英烈
- 2025-04-03邵东公安助力母女团聚
- 2025-04-03邵阳县长阳铺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 2025-04-03长阳铺镇开展河道保洁专项行动
- 2025-04-02邵阳县长阳铺镇组织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 2025-04-01武冈提升民兵应急能力筑牢防火安全屏障
- 2025-03-28邵东公安应急处突能力再提升
- 2025-03-27新邵公安服务群众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