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的回归 智慧的交融 力量的凝聚
——邵阳市擦亮“校友回邵”品牌点燃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工作纪实
通讯员 李熹珩 李超 曾慧 隆奇哉
武冈一中校友苏健新投资2.3亿元在武冈新建塑高科技有限公司;邵东三中校友、湖南巧大娘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鑫投资2.2亿元在邵东建设新的现代化工厂,年产值超4亿元,拥有知识产权商标162个、专利15项、行政许可25个,现正启动第二期项目建设;隆回二中校友、隆回深圳商会会长魏志雄返乡投资500万元打造高标准金银花基地,引进中集集团建设全国南方金银花交易平台,投入3000万元并购湖南盛世丰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归。近年来,邵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校友回湘”重大决策部署,深度融合本土优势、精准发力,用亲情引人、用真情留人,出台一系列引资举措、智慧方略及引才机制,吸引大批优秀校友返邵投资兴业。如今,“校友回邵”品牌正以不同方式为邵阳产业升级、技术革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顶层擘画 高位引领夯基础
邵阳市一直将“校友回邵”工作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主要领导直接过问和调度,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关于推进“校友回邵”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校友回邵”促进邵阳高质量发展倡议书》,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细化任务分工,努力构建多部门协同合作的高效工作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与优秀校友的联系,服务“校友回邵”工作,该市建立了重点校友资源库,打通信息壁垒,推进校友组织、校友企业与我市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教育链在深度融合中创造发展机会。此外,邵阳多部门联合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及时梳理发布可供校友投资与合作的项目指南、载体资源,为校友回邵投资兴业提供坚实支撑。
作为“校友回邵”工作的牵头单位,教育部门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调度,深度挖掘校友资源,完善校友信息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不仅感召邵阳籍校友回乡建设,还积极推动外省、市高校邵籍校友融入家乡、投资兴业,有力促进产业、资本、项目与人才的汇聚。
务实创新 广聚贤能兴邵阳
为做好“校友回邵”工作,各地各校积极响应、担当作为,结合各自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力推进“校友回邵”落地见效。
洞口县将“校友回邵”工作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项目建设的有力方式和推动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校友回邵”的服务机制、激励机制、宣传机制和协作机制,坚持“给予最佳礼遇、实施最好政策、提供最优服务”的“三最”原则,加快落实“校友+教育”“校友+人才”“校友+企业”等方面的工作;邵阳县稳步推进“校友回邵”工作,认真梳理校友信息,与意向对象深入对接,为校友回邵投资兴业搭建畅通桥梁;隆回县借助隆回二中百年校庆契机,成功举办回乡企业家座谈会,全力推进“校友回湘,教育兴县”工作……
在邵高校和该市省示范性高中学校纷纷举办“校友回邵”座谈会、校友会,学校主要负责人前往北京、上海、深圳、海口、厦门等地诚挚邀请知名校友回家乡、回母校,推动校友积极参与回邵投资和母校建设。2024年,全市在邵高校、省示范性高中学校共举办校友会30余次,参加校友达7000余人;邵阳市二中成立校友联络办公室,借助互联网搭建线上交流平台,通过走访各地校友、邀请校友返校等方式,不断增进校友与母校的联系。同时大力宣传校友事迹,厚植校友文化,围绕“校友+”开展多项工作,邀请校友讲学;武冈二中成立校友总会及多地分会,构建长效座谈机制,汇聚校友力量成立多个公益组织,鼓励校友回乡创业,设立常态化活动吸引资源回流;新邵一中以建校75周年为契机,将“校友回邵”与建校75周年纪念活动结合起来,开展校友联谊、校友论坛、捐赠仪式等活动,更好汇聚校友资源,用心用力用情服务校友,以最大的力度热情服务各类校友人才回邵就业创业……
投资建厂、合作开发、助学捐赠……省教育厅“校友回湘”大数据服务平台“双招双引工作”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邵阳“引进项目/企业”共68个,其中项目数9个、企业数59个,“引进回邵投资”共计120.48亿元,接受校友捐赠793.68万元。
这是乡情的回归,是智慧的交融,更是力量的凝聚。校友们带着回馈桑梓、投资兴业的满腔热情,用资金、项目和技术,推动当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逐渐成为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审:陆益平,二审:曾佰龙,三审:邹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