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阔别大山奔小康—城步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3-08-29   来源:红网  记者:肖也 阳望春 杨鹏玲

    1.png

      1306户、5772人,这一串数字的背后凝结着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城步苗族自治县交出的一份易地扶贫搬迁成绩单。

      易地搬迁,不只是空间的简单挪移,而是一个复杂、系统、长期的艰巨工程。为此,城步始终把后续扶持作为保障搬迁群众稳定脱贫的重要手段和巩固搬迁成果的关键环节,通过全力推进公共服务、产业就业帮扶、社区管理等后续扶持管理工作,全面系统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后半篇”文章。

      从山里到城里,日子更舒坦

    2.png

      “过去在家务农不能外出打工,现在成了‘上班族’,挣钱顾家两不误。在家门口就业有工资拿,又能照顾上学的小孩。”在城步白云湖生态茶业有限公司上班的搬迁户向艳红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改头换面,带好孩子。”这是向艳红在搬出大山时设立的目标。如今,“有家又有业”的她逐步实现自己的愿望。

      向艳红的“新家”位于儒林镇冷水坪——这里是城步最大的集中安置点,总面积为五万三千平方米,安置了来自儒林、丹口、白毛坪、兰蓉、长安营、威溪六个乡镇155户664人。

      说起过去的日子,搬迁户杨永红深有感触。过去,她家住在罗家水村的山沟沟里,一家人全年的收成全靠“一亩三分地”。“如今住城里,就业近了,就学近了,就医近了。我就在工业园的公司上班,还有工资拿。”杨永红乐呵呵地说。

      无论是县城集中安置,还是乡村集镇集中安置,走出大山的搬迁群众都期盼在新的环境扎下根、奔上致富路。为促进搬迁民众在家门口就业,城步苗族自治县投入300万元在儒林镇冷水坪安置点新建帮扶车间1个,投入320万元对丹口镇边溪安置点、西岩镇安置点帮扶车间进行提质扩容,进一步提升就业帮扶能力。目前城步苗族自治县共在安置点设立七七科技、泽林鞋业、竹木加工、苗绣等帮扶车间8个,吸纳210余名民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后续帮扶最关键的是就业。为了真正为搬迁群众营造出一片片能生根、能致富的肥沃“土壤”,城步坚持把稳就业摆在首要位置,坚持“输血”“造血”并重,充分发挥每个集中安置点就业服务信息员和乡镇易地扶贫专干的“桥梁”作用,通过大力实施“311”就业服务行动,即每年至少为有就业意愿且未就业的登记失业人员和脱贫劳动力提供3次岗位信息、1次职业指导、1次免费技能培训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举办就业招聘会、就业对接宣传活动,开发公益岗位等举措,助力搬迁群众增长知识与本领,破解就业难题,实现就业帮扶“精准化”。

      2022年来,城步举办大规模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专场招聘会3场,共计58家招聘企业参与,提供求职岗位种类11种,提供求职岗位3690个,开展51次培训2716人,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从打工向就业,日子更红火

    3.png

      走进丹口镇边溪村的罗汉果种植基地,一个个翠绿、硕大的果实缀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基地的主人叫陈烨,2018年她们一家四口人从“摩托车都难以开进去”的山坳坳,搬到了现在的丹口镇边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这里共安置了49户搬迁户。

      过去,外出务工是陈烨的主要收入来源,作为安置点的就业信息员,参加了几次政策宣讲会和技能培训班后,她萌生了发展合作社搞种植的念头。“其实我们这有扶贫车间,但每年10月份到第二年3月份都是果蔬基地务工季节性空窗期,我想可以把这段时间利用起来。”

      在村支“两委”的支持下,陈烨投资50万元,创办了城步业利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了安置点附近50余亩土地种植罗汉果。随着合作社的成立,安置点群众18人和边溪村村民15人在她打造的“产业园”里务工,既填补了“空窗期”,也进一步增加了大家的收入。

      如今,在县乡各级部门的衔接协调下,陈烨已和广西一家农产品企业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协议。今年合作社共种植罗汉果6500株,预计年收入20万元。

    4.png

      从一名朴实的农村妇女,成为安置点的致富领头雁,像陈烨这样的励志故事,在城步还有很多。儒林镇冷水坪安置小区的段振端是一名“80后”,搬迁之前他跑过运输,在企业打过工,通过就业培训他发现了“商机”,在申请5万元的无息创业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后,他当起了养羊专业户。现在存栏山羊400余只,年收入十万元。“搬迁后进了城,不用为买房和孩子读书发愁了,创业也就有了底气!”

      “挪穷窝”展现政策担当,“斩穷根”依靠产业发展。城步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及现代化新型产业,并引导搬迁群众参与其中,鼓励各安置区依托实际积极发展后扶产业,着力培育和发展搬迁群众自己的产业和企业。同时,在推动企业、合作社规模化、科学化、效益化发展中,通过“租金分红+收益分红+固定岗位稳定就业+季节用工灵活就业”方式,进一步提高搬迁群众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目前,全县8个集中安置点自主发展产业350户458人、自主创业38人。发展委托产业帮扶294户1137人,搬迁群众人均纯收入达15236元。

      从搬入到融入,日子有奔头

      对于搬迁群众来说,搬迁不仅仅是得到一套新房、换一个生活环境,更是一场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迁徙。8月22日,走进儒林镇冷水坪安置小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漂亮的独栋小洋房,文化广场干净整洁,小区内景观树错落有致,“多少年面朝黄土背朝天,以为一辈子就那样过了,没想到老了还过上这好日子!”70岁的刘次石脸上洋溢着笑容,他的话代表了搬迁群众的心声。

    5.png

      为了真正让搬迁群众住得稳、住得好,城步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赋能社区治理,推进安置点红色管理全覆盖。在冷水坪安置小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内,党建、就业、综合服务等“一站式”窗口一字排开,前来咨询办事的群众井然有序。安置小区党支部书记陈昌凡表示,为了方便大家办事,不但在小区内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县后扶办还设立了服务热线,“房屋维修、矛盾调处、就业咨询、诉求处置,凡是你可以想到的,都可以打这个电话,这就是我们的‘110热线’。”

      易地搬迁,柴米油盐酱醋茶,千头万绪却事事要紧。针对安置点群众远离土地,吃根葱都要花钱的问题,城步根据实际情况在安置点所在乡镇流转部分土地作为搬迁群众的“微菜地”,达到户均30平方米左右,每月还为每户减免3方水费,进一步降低群众生活成本。同时,还在各个集中安置点建立了养殖圈舍,帮助老百姓解决养鸡养鸭等日常问题。

      “多亏了安置区的协调,给我们划分了‘微菜园’,解决了吃菜难的问题!”今年64岁的王文贵搬到山下,虽然年纪大,但勤劳的习惯一直改不了,自从有了“微菜园”,就种下了四季豆、辣椒等时令蔬菜,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6.png

      为改变“人住进了新房,心还在山沟里”的思想状况,城步不断完善安置点文化体育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不断丰富搬迁群众的文化生活,倡树文明新风,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同时在各安置小区,都建起了文化广场、运动场所、棋艺室、图书室等,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一点点、一桩桩、一件件,帮着搬迁群众由“农民”顺利地向“市民”转变。

      如今,城步的易地搬迁群众通过政府帮扶与自发向上,真正过上了安居又安业、安身又安心的好日子,正与全县人民共同谱写着城步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肖也 阳望春 杨鹏玲)


    一审:尹建国、肖毅彪 二审:陈志强 三审:陆益平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