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爱的坚守 战“疫”的勇士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姚罡 肖红梅

通讯员  姚罡 肖红梅

  疫情下的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时光流转,在“非典”17年后,谁也没有想到,2020伊始,一种从未出现过的病毒——新冠肺炎迅猛之势蔓延全国,速度、强度比“非典”有过之而无不及。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就敏感地意识到这可能会是一场艰苦的战役,所有人员全部自动取消休假,主动投入到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护士长第一时间就通过微信群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战前动员,立即得到所有人的积极响应,全体人员表示坚决服从医院安排。积极坚守岗位!召必战,战必胜,众志成城,不畏艰险,因为急诊科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

1.jpg

  请战书 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1月26日医院发布湖北驰援倡议书,不到一上午,所有人全部主动报名,表示服从医院调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刚刚休完产假,回归岗位不到一个星期的护士妈妈——金丽银,她也主动报了名,她说:回到岗位,我就是一名护士,这就是我的职责!

  1月27日,接到湖南省需要组建医疗队驰援武汉的通知,护士长马妍慧在第一时间向护理部及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科室就接到15人申请,最终因为工作的需要,科主任唐忠礼、护士熊明华成为第一批被抽调至湖北支援的医务人员。考虑到湖北可能会有物质缺乏,临近出发,护士长马妍慧、汤春桃细心的为两位即将出征地战友准备了大量地生活必需品,让他们不用为琐事另外操心,更让他们感受到科室大家庭的温暖。护士杨凤主动帮熊明华女朋友上晚班,只为了能让这对即将分别地恋人在离别前有更多时间相聚。

  虽然没有能去到湖北,邵阳的疫情防控同样不容忽视,科室工作同样重要,所有医护人员带着对驰援湖北战友的牵挂与鼓励,投入工作之中。科主任不在,副主任肩上的压力就会骤增,尤其是新上任的副主任,要面对的压力更是显而易见。每一个危重病人,他们必定亲自查看,指导并制定治疗方案,有困难和疑问的时候,就积极找科室老同志、护士长请教、商量,加强团队协助,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确保医疗质量及病人安全。

2.jpg

 插管抢救危重病人

  职责在 工作始终摆在第一位

  副主任颜青松和妻子都在医院工作,两个人都奋战在抗疫前线,老母亲身体不好,家里的孩子没人管,只能让不懂事地大女儿照看另一个更小的孩子。可是他仅仅只在大年三十休息了一天,其他的时间每天都正常到科室上班,亲自查看每一个危重患者,而回到家里,看着泪眼婆娑的两个孩子,听着两个孩子的抱怨和哭诉,他的心里满满的是对孩子、对家庭的愧疚。

  张国彬副主任更是大年初一就亲自来上手术班。春节期间,科室里的一个病人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为了能让病人得到更妥善的处理,他一天几十个电话、微信,到处请教专家、教授、学术界的前辈,制定详尽的治疗方案,最终将隐患消弭,患者得到安全处置。

  护士长马妍慧从1月20号开始每天坚持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她既要负责科室日常工作,根据需要落实每一班、每一岗职责,也要盯好消毒隔离的每一个环节,叮嘱每一个医生护士做好个人防护,还要根据工作情况,不断调整工作流程与细节,让病人能更快更安全的得到诊治,即便身体抱恙,一直在咳嗽,也顾不得休息一天。科室的医生护士看着她每天这么忙碌,都劝她休息,可是她却说:“这个时候,我离不开我的工作,即便休息也不能安心。”

  护士朱迅是一名95后,刚参加工作一年,她的母亲因为身体不好,常年需要进行透析治疗,可是她从来不吭一声。科室需要人临时加班的时候,她总是最先站出来:“护士长,我年轻,我来上班吧。”接到需要支援湖北的消息时,她也是最早报名的一批。问及她有什么困难的时候,小姑娘楞了一下,说:“我没有什么需要照顾的啊!工作和家庭并不冲突,妈妈可以自己照顾自己,我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

  疫情伊始,老百姓对这种未知的疾病,充满了恐惧和焦虑,每天来就诊、咨询的病人排起了长队。为应对新冠肺疫情,急诊分诊在做好日常分诊工作外,还得加大预检分诊力度,增派专门的发热预检分诊,对所有前来就诊地病人进行流行病学史调查,人工检测体温,还要耐心的做好居家隔离病人健康宣教与指导。每间隔3-4天,马妍慧会对所有登记居家隔离患者进行回访,这一举措得到了病人的肯定与认可,他们在表达谢意的同时也盛赞我们的医院是一家负责任地医院。

  在疫情来临时,护士朱俞成的妈妈担心家中唯一独子地安危,想让他辞职,但是朱俞成却和妈妈说:“现在这个时候,大家都在为抗击疫情出力,我怎么能当逃兵,我不能离开我的工作岗位,即便要走,也绝不是现在。”他反反复复的做着母亲工作,最终母亲含泪答应了他的请求,而这些困难他却只字未在科室提起。

  医生徐良文本在上海瑞金医院进修尚差一个月就完成学习任务,在得知医院人力紧张,主动要求提前结束进修,投入到医院工作中来。大年三十他才回到家,来不及调整休息,正月初一就赶到医院主动加班。

  医生刘方峻,妻子即将临盆,本是最需要照顾的时期,可是在面对医院紧缺的人力,主动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并且被抽调到发热门诊2区,这是个需要和疫情密切接触的第一线,所有的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都需要在这里进行排查、诊断、分流。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只是带着对妻子、家庭深深的愧疚和牵挂,毅然决定投入到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中。

  护士李琳是两个孩子地母亲,每年都是选择春节主动加班,把回家团聚地机会让给那些离家远的姐妹。在得知需要驰援湖北的消息,第一时间就向护士长报了名,而她同为放射科工作的先生也在同一时间选择报了名,护士长劝她:“孩子还小,两夫妻如果一起去,孩子怎么办?”她却说:“没关系,我想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如果两个人都去的话,孩子交给奶奶和外婆,没问题的。”

  生死时速 只为保障病人的安全

3.jpg

抢救窒息的患儿

  除了应对疫情,急诊科的日常工作也不容忽视。每年春节是急诊科最忙的时候,药店诊所休假,所有地患者都聚集到医院。而这其中最忙碌的就属儿科医生了,这里每天都聚集了焦急的患儿家属,等候区的家长们抱着哭闹地孩子,一个个神色焦虑。

  1月27日,儿科医生夏金蓝值急诊班。上班不久,她开始剧烈腹痛,但是因为等候地病人多,她一直忍着,直到病人家属发现夏医生脸色苍白,大汗淋漓,捂着肚子趴在了桌子上,才告知护士将他扶到病床上休息并进行输液治疗。虽然医生病了,可是病人还在继续增加,夜班医生冷向阳、二线班的儿科住院医生安良斌立即前来支援,夏金蓝在腹痛稍好转后没有选择休息,又投入到工作中。

  2月12日下午,儿科医生伍文峰和110的医生抱着一名孩子,边做着胸外心脏按压边跑着冲进抢救室,原来是一名一岁多的患儿因为气道异物梗阻导致窒息被紧急送到医院。来的时候孩子已经没有了心跳和呼吸,口唇青紫,面色发绀,瞳孔散大。焦急的家属只会跟在后面嚎啕大哭,一个劲的哀求医生救救孩子吧!救救孩子吧!时间就是生命!没有任何犹豫,立即气管插管,持续胸外心脏按压,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准确各种抢救药物,申请全院大会诊。各科专家迅速向急诊科集结,抢救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已经停止心跳呼吸近半个小时的孩子,奇迹般地恢复了心跳和自主呼吸,面色转为红润,瞳孔也逐渐恢复了对光放射,患儿重获生命,家属喜极而泣。

  这样生死时速地抢救在急诊科几乎经常会遇到,在急诊科的人眼里,这几乎成了工作的常态,对于每一个急诊人而言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义务,他们没有抱怨,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在自己地岗位默默地坚守着、付出着、奉献着。

  在这场突如其来地疫情中,急诊人没有被吓到,也没有人后退,他们用自己并不强壮的身躯为危重病人构建着生命的安全线,这场疫情赋予急诊人更多的担当和坚守,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也不是一个学科的战斗,而是一场人民战争。 疫情终将过去,病毒肆虐的日子也终将过去,急诊工作也会恢复正常,急诊人依然会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默默坚守与奉献着,你无恙我安康!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