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侧记
通讯员 尹建国 记者 陈志强 陆益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批批干部深入基层,一条条意见整理收集,一个个问题整改落实,一项项制度建立完善。自今年2月邵阳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市各级领导带头深入群众,走村入户,与党员群众代表面对面,恳谈交心,广纳民意,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活动所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以最高标准谋划整个活动,以最严措施推动工作落实,以最好效果回应群众期待,邵阳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亮点频闪,成效显著,正在全力向纵深推进。
结合自身创特色 编写苗歌唱政策
“群众路线开展好,前进路上有目标。党员干部当模范,群众心里威信高。桃花红、李花俏,桃林百姓乐陶陶……”这是城步丹口镇桃林村大学生村官用苗乡群众熟悉的山歌形式编写的歌谣。
如何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述出来,城步的大学生村官看准了苗乡喜欢唱苗歌这一特点,编写了一些新歌谣。此外,该县还整合乡土资源宣传群众路线。各村成立了宣讲小组,利用广播、喇叭,每天定时向全村宣讲群众路线;乡(镇)组成“群众路线宣讲小组”逐户走访,在市集、公共场合等发放传单,宣讲群众路线;利用街道社区、大街小巷的广告牌、宣传栏、条幅、黑板报进行宣传。各乡镇到处呈现出宣传群众路线的浓厚氛围。
同时,该县结合自身特点,注重在乡风民俗中渗透群众路线。各乡镇成立了理论宣讲小组,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瞄准各村的村规民约进行修改和完善,对婚嫁、丧事、祝寿等民俗惯例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村规民约更加突出文明、和谐、勤俭和共同遵循等符合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要求的成份。宣讲小组还渗透到各村的山歌协会中,组织农民自编自写自唱群众路线山歌,有10多个村已经开展了群众路线山歌比赛,宣传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传唱学习群众路线给农村带来的面貌变化,群众非常乐意接受。
六条渠道听民意 走访群众二万余
3月26日,在隆回县竹山塘社区,隆回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带着《民情走访记录本》走进群众家里,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仔细记录群众建议。这是该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辟渠道征询民意的一个缩影。
该县针对实地调研梳理出的领导干部在理想信念、遵守党内政治生活纪律、“四风”问题、维护基层群众利益和干部培养选拔管理等8个方面可能存在的26种不良行为和现象,坚持以“个别听”和“集体谈”相结合、“走进群众听”和“组织群众评”相结合的方式,开辟会议征集、书面征集、谈心征集、登门征集、信访征集、纪检督察联合征集等6种渠道,广泛征询民意。截至目前,该县设立意见箱106个,召开民意恳谈会20余场次,发放征求意见表和调查问卷各1000份,走访群众2万余人次,征集有效意见建议180余条。
边学边查边改进 群众感受到实惠
领导带头到农户、到田间地头去征求意见,解决问题;各单位党员干部积极提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建言献策……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绥宁县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把改进作风的成效落到基层、落到实处。
该县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组织开展“三联三送五促”、“党员责任区”活动,扎实开展群众工作站工作。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累计走访群众4000余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468条,为群众办实事、小事650多件,解决各类疑难、遗留问题80多个,落实惠农项目20多个,帮扶困难户150户。
该县按照边查边改、先易后难、先急后缓、边整边改边完善的思路,将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学风不浓、文山会海、“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超标准配备公车及公车私用等15项突出问题纳入首批整治范围,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通过自查自纠、督导检查和开门整改相结合,对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内容、时限和进展情况,及时向群众公开。针对“四风”和干部管理方面的实际需要和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逐一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计划完成时间,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让群众真真切切看得到变化、感受到实惠。
局长任职到农村 促进发展有保证
“群众路线暖人心 ,局长任职到农村。同吃同住同劳动 ,促进发展有保证。”这是邵阳县农民唐畏保最近写的一首反映“第一书记”工作的打油诗。该县从今年3月开始,从县直机关正科级单位中选派100名党员局长或主任,兼任农村基层党支部“第一书记”,为期两年。
邵阳县委根据县直机关的工作职能来选配支书,党群部门的领导选任到“两委”班子软弱村、政法部门的领导选任到社会治安难点村、涉农部门的领导选任到产业发展专业村、经济部门的领导选任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县委明确了“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即帮助村里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维护基层稳定等。任职履职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范围。
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县2000余名机关干部也分赴各自联系户,零距离聆听群众心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该县各单位以“联乡驻村入户”为载体身接群众、心贴群众、行绕群众,扎实为民想实事、办实事。入户干部实施“六进六送”:进农村困难户,送温暖,解决实际困难;进下岗失业户,送信息,帮助再就业;进信访老户,送法制,化解上访心结;进征地拆迁户,送政策,听建议;进致富专业户,送技术,促发展;进外出务工户,送友情,融洽干群关系。
邵阳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创新推出“百名局长兼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举措,其作法被《人民日报》、中组部12371手机报、《中国组织人事报》、《湖南日报》等160余家新闻媒体报道或转载。媒体普遍认为:农村有最广大的基层群众,农村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建设好农村党支部,是群众路线的最好体现,是发展好农村的必由之路。邵阳县让局长担任农村建设的“领头羊”,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关键,是对村建顽疾的一剂猛药,是落实中央明确提出的建设“一好双强”型村党支部书记队伍要求的好作法。
干部下访办实事 为民解忧贴民心
3月31日,武冈市委农村工作部在新农村示范村大走访活动中,摸清龙溪铺镇大塘村村情民意后,立即与相关部门协调,落实50盏太阳能路灯安装、300亩栀子标准化种植、千亩土地综合整治等总投资1169万元的项目11个,并申报纳入省委为民办实事省级新农村示范村。
3月11日,武冈市下发《关于“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大走访转作风办实事”暨市团领导和机关单位联乡挂点安排的通知》,将“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大走访转作风办实事”活动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该市部署110多个在城单位的1520人、乡镇街道1940人,以及2万多名党员,进社区楼栋和村组院落,访群众、听民声、办实事。驻村的每名党员干部,都固定联系了10户以上群众。各挂联单位明确2人以上的专门力量常驻挂联点开展工作。
此次党员干部“下访”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群众工作站、综治联创、扶贫帮困、农村公益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中心工作,重点突出转作风、解民难、办实事。目前,该市已集中走访群众达5万多户,梳理出意见建议1100多条,为民办实事800多件,排查调处矛盾3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