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绥宁特色“连连看” 唱响最炫民族风
发布时间:2013-10-15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龙力荣 陈志强 陆益平

记者 龙力荣 陈志强 陆益平

  绵绵的青山,苍翠欲滴;弯弯的巫水,静默蜿蜒。苗风侗俗,巫傩神韵;崇文励志,探索新知。

  10月12日至14日,在邵阳市委宣传部的组织下,“文化建设看绥宁”记者采访团一行15人深入到湘西南边陲民族县绥宁县,深切感受这里的民俗文化底蕴与文化城镇建设的火热气氛。

  1、绿洲文化广场

  “人勤春来早,家和喜事多。”清晨,一位水书爱好者在绥宁县绿洲文化广场上,熟练动情的书写对联。老百姓享受着文化惠民建设带来的惬意,也用文化来表达生活的乐趣,也恰是市民成为公共文化受益者的一个幸福缩影。

  2、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长廊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长廊前,我们刚好碰到了当地版画大师杨幸福,他正在为过往观赏的市民介绍他最得意的版画作品《苗族婚嫁图》:以“月下跳花、草标幽会、苗女哭嫁”等14个相亲、恋爱、婚姻场景,真实再现苗族古朴而神秘的婚嫁习俗。

  经过了解,我们发现这条石刻版画走廊长达38米,创造了一项吉尼斯纪录,共展示杨幸福老人41副作品, “祭狗”、“ 祭树”、 “草龙舞”、“芦笙舞”、“高登山”、“踏米”、“四八姑娘节”……一幅幅民族风情图跃然画面,活灵活现。

  3、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道小溪流水潺潺,山高路远驱车猛进,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终于在我们面前显现,这里刚举行了一场篝火宴会,举办人佘刚林给我们讲起了黄桑原始森林的历史和他创办的湖南湘西南古风名族艺术团。

  这个由当地农民及民间艺人自发组织成立的全省第一家民间艺术团目前有50多名成员,他们出于对当地民俗风情与巫傩文化的热爱,极力推动着当地文化与旅游的发展。

  他们也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神奇绿洲”的黄桑原始森林推广给更多的游客与参观投资者。

  4、上堡侗寨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湖南省旅游名村”、“湖南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宁静幽深的黄桑森林里,神奇美丽的上堡侗寨村寨路口,数座名声显赫的碑牌赫然醒目。

  当地苗族村民给我们讲起了明朝苗族首领李天宝在此举义起事,建金銮殿,称王封将的故事。

  而历经600多年风霜雪雨,这里的民居建筑依然依山就势,三纵九横,侗族建筑艺术显露无疑。侗村古道,枯藤老树,曾经的马嘶长鸣似乎应犹在耳,付之一炬的金銮殿也将重新建设来传承苗族部落文化,以此吸引更多游客。


上堡侗寨唱山歌喝杨梅酒

  5、巫水两岸公益文化工程

  以巫水河为中心,作为城市建设的“穿衣戴帽”工程,由县财政投入3亿元,预计使用1200立方米原生态木材,打造集观景休闲、城市防洪、苗侗民族特色于一体的巫水两岸公益文化工程即将呼之欲出。

  以苗族为主的25个少数民族特色风情将尽情展现,新建有“民族风雨桥”、“文化长廊”、“四八姑娘广场”、“巫傩文化广场”等8处景点,对于改善县城居住环境、提升县城品位、加速打造生态园林城镇具有重要意义。

  该工程2014年竣工后将形成“百亩湖面、千户苗居、万米文化墙”的壮丽文化景象。

  6、青少年活动中心

  “崇尚科学,探索奥秘。”“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先。”走进充满科技感与现代感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我们发现这里的孩子们朝气蓬勃,灵气盎然。

  活动中心的大楼蔚为壮观,体育、电脑、音乐、汽车模拟驾驶室、万用机床、工程机械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负责人杨主任介绍说,青少年活动中心旨在为小朋友提供体育、文艺、科技、课余活动场所,为青少年特长发展,创新成才提供条件。曾被全国青少年宫协会颁发“优秀组织奖”,近两年获得全省中小学机器人竞赛小学组一等奖。少数民族聚居地刮起了创新的科技旋风。

  7、四八姑娘节

  对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苗族“四八姑娘节”,副县长唐艳表达了她的理解,“四八姑娘节”更好地传达了苗侗文化古代一直尊重女性的思想传统,是最原始、生态、天人合一的大型特色品牌文化节日。

  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旅游的灵与魂,为了让游客在精彩的活动里感受和传承更多的内涵与精髓,“四八姑娘节”将由原来的一天时间逐步拓展至十五天,她介绍说。

  县委书记唐渊在接受记者团采访时说,坚持以民俗文化、巫傩文化、森林生态文化为载体,努力实现文化的活态化、商业化和市场化,全力打响“苗侗祖乡、生态王国”的品牌,绥宁县致力于建设全国文化先进县和世界文化遗产地。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