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田亩产突破1000公斤 平均亩产988.1公斤
艾哲 贺上升
专家们正在超级稻基地实地考察,右三为谢华安院士
9月29日凌晨5时35分,隆回县羊古坳乡农技站站长肖利民终于等到了国家农业部权威发布:在他管理的该乡牛形村超级稻基地中,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研发的国家第四期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Y两优900”,创造百亩连片平均亩产最新世界纪录:101.2亩超级稻,一类田亩产1045.9公斤,百亩片平均988.1公斤;如果按加权平均,按国际标准13.5%含水量计算则可上1000公斤。
9月28日凌晨5时许,肖利民就起床,来到超级稻田间,忙着安排人手,准备收割机,买回100多个装谷的袋子。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生李建武,忙着画超级稻田的平面分布图,并把57块稻田逐块编号。
10时许,农业部组织的7名专家,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的带领下抵达基地,省里组织的湖南农大、湖南农科院30多名专家也相继来到现场。验收专家直接走入田间安置的方桌前,查看57块田分布图。按照验收规则,该基地推荐14号田测产,专家把剩下56块田做好纸团,经过现场抓阄,抽出33号和35号两块田测产。
随着专家的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好的三个收割小组,快步来到相应田间。为保证测产数据准确,此次收割采取封闭式管理,农户用手工割禾,再送到收割机里脱粒。每组12个农户在组长的安排下,分工合作,不一会就割好了一大片稻子。专家们在田边的公路上,铺上一张20多平方米的白塑料,把收割机停放在上面。割好的稻子,由农户一捆一捆抱上来,放入收割机中脱粒,散落的谷粒掉在塑料上,收割完毕再颗粒归仓。
12时15分,14号田基本收割完毕,专家们进入田间按几何图形精密量算田块面积。收割好的稻谷用袋子装好,由专家逐袋密封编号,统一堆放在指定位置。12时30分,专家对14号田的20多包稻谷逐包称量毛重,一一登记,并从多袋稻谷中抽取1公斤作为样本,带回长沙烘干测重。中午时分,专家和农户们在田间吃过快餐,又开始忙碌起来。下午3时30分,抽取的三块田的收割、称重全部完成。14号田面积480.09平方米,稻谷毛重954.51公斤;33号田面积555.5平方米,稻谷毛重991.95公斤;35号田面积507平方米,稻谷毛重953.35公斤。
下午4时许,专家们把样品分送湖南农大、湖南农科院,运用烤种设备烘干、去杂,达到水分含量为13.5%的国家粮食收藏标准后,进行称量、测算,最终得出农业部权威结果。
农民在稻草中寻找脱落的稻谷,生怕影响产量
专家从稻谷中取样,立即送长沙烘干、去杂测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