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邵阳频道讯(杨坚 郭华明)走进世界自然遗产地崀山盆溪村,只见7000亩生态公益林全封全禁,漫山葱茏;1200亩脐橙园四季泛绿,硕果累累;400多亩苗木园万木竞秀,生机勃发;400个农家庭院掩映树竹中,舒适宜居;还有穿村而过的小溪远离污染,流水清澈;……盆溪村是崀山的一颗耀眼的生态明珠。.
8月30日,笔者在该村采访时,村民们说,盆溪村能成为崀山的一颗生态明珠,新宁县人大代表、崀山镇盆溪村党支部书记李祖高功不可没。
2006年和2008年,两家以养猪为业的部、省级示范企业先后落户盆溪。李祖高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也带领村民发展生猪生产,全村至今已形成年出栏8000多头的养猪规模。同时,以“养”促“沼”,大办沼气,现已建成沼气池2000立方米。随着沼气的推广,全村400多户迅速改变用能结构,烧柴户由上世纪的95%减少到时下的20%。同时,利用有机沼肥发展脐橙生产,既改善果实品质,又节约生产成本,加上美化环境,真是一举三得。
盆溪村历来就有天水田350亩,又在景区边缘,一碰上天旱就既无收入,又遍地泛黄,同景区景观格格不入。3年前,李祖高引进经营苗木的新宁县农业合作社在此落户,以30年为限,租赁旱田350亩,村民们不仅能领到高于种田收入的旱田租金,为合作社务林每年还可以收入30余万元。李祖高告诉笔者:“这点眼皮下的收入还不算什么,350亩过去常露‘黄肤’的天水田自此披上绿装,美化了崀山景区环境,只有生态效益才是无价之宝。”
现在,盆溪村道路旁安置了过去城镇才有的垃圾桶,在李祖高和全村骨干的带动下,“白色垃圾入桶,厨房有机物入池”已成为盆溪村的新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