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邵阳讯(张雪珊 刘鹤 姚志勇)“抗旱突击队来了,稻子有救了”。8月13日,邵阳市双清区区委书记郑再堂、代区长肖平分别带领一支抗旱突击队,来到农村田间地头组织科学抗旱,帮助各村千方百计修复水利工程、设备,努力提升抗旱能力。截至8月13日,该区共投入抗旱经费120万元,出动各级干部2100余人,劳力16000多人,出动各类抗旱设备和工具1.6万件,修复电排、机埠50余处,拦河筑坝6座,开疏、清淤各类渠道50多公里。
7月份以来,该区持续35℃以上高温少雨天气达20余天,达到高温热害标准,导致全区旱情发展快,范围广。截至8月13日,全区6个乡镇农作物受旱面积达2.6万亩,饮水困难的群众达1.5万人、大牲畜0.3万头。面对严峻干旱形势,该区高度重视,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区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预案,及时分析旱情动态和发展趋势,客观分析水库现有抗旱能力,向群众通报旱情,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树立节约用水,科学用水观。同时积极疏通渠道,维修抗旱设备。坚决实行“一把锄头”放水,杜绝串灌、漫灌,浪费水源现象,采取有效对策措施,确保大灾之年农业少减产,农民不减收。区委书记郑再堂、代区长肖平等党政主要领导带领相关技术人员,顶着炎炎烈日,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抗旱救灾,并采取一天一调度,三天一会商的方式,及时研判旱情,科学提出对应措施。
该区水利、农机等部门根据抗旱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合理科学调度所属水库、水电站,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抗旱作用。各乡镇积极组织干部职工清理渠道,并严格执行定人员、定地段、定流量、定行水制度、定报酬、定奖罚的“六定”责任制。乡村干部负责上渠接水管水,搞好水事纠纷协调。对于严重影响农田灌溉的工程,区、乡两级政府积极筹措资金,想方设法进行加固和修复,区水利局先后派出4个工作组深入乡镇指导水毁工程修复,积极组织群众对现有小水库、小塘坝等蓄水工程进行清淤扩容、整修配套、除险加固,增加蓄水能力,抓紧修复改造老化失修电排、机埠、泵站和渠道等灌溉设施,恢复抗旱能力。渡头桥镇王家坝机房因年久失修,渠道损毁断流,一直不能通水,区委书记郑再堂组织各级各部门有关人员,投入经费近10万元,7月30日对机房机埠及渠道进行维修,及时实现通水,使王家坝周边3个村的稻田得到恢复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