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齐心协力抗旱魔
发布时间:2013-08-12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杨坚 焦海忠 文苑

——新宁县抗旱救灾工作纪实

杨坚 焦海忠 文苑

  持续三个月的酷暑高温,烤得草木枯黄,田地干裂,小溪断流,森林失火……面对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新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行动,带领全县人民群众抗大旱、保民生、促生产,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抗旱救灾减灾攻坚战。

  连续100天,在田间地头、百姓家中、采水现场,不管是送水、守渠、挖井,还是提水、补种、自救,群众和干部始终心在一起、劲使一处。

  新宁县委书记秦立军说,在群众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就是要做到下定决心不畏难、奋战一线不作秀、旱情不退不收兵。

  下定决心应对“烤”验

  截止到目前,全县因干旱造成396个村受灾,6.24万人、1.63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12条溪河断流,90%左右的山塘干涸,农作物受旱面积83.8万亩,绝收面积11.2万亩;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93亿元。

  大旱袭来,新宁县委、县政府沉着应对。7月19日,召开由各乡镇、县防指成员单位参加的全县抗旱工作紧急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抗旱工作;7月20日,启动抗旱三级响应;7月25日,县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当前抗旱工作;7月26日,将抗旱应急响应由三级提升为二级响应;7月28日晚,县委书记秦立军召集县消防大队、县水利、县交通、县城管、县环卫等部门专门召开了人畜饮水困难专题会议,决定对人畜饮水非常困难的村组实行送水。在县委书记秦立军、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谭精益的带领下,全县所有联片包乡镇的县级领导以及县防指成员单位全部深入到村组指导乡镇抗旱,抗旱工作成为全县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旱灾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旱灾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等系列抗旱救灾文件,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责任,确保抗旱工作有序开展,力争将旱灾损失降到最低。

  旱情每延续一周,县财政就下拨资金60万元。在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县财政投入资金2000万元、部门筹集850万元、群众自筹1380万元,为抗大旱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投入各类抗旱提灌设备3.47万台套,发动干部群众18.6万人,维修泵站600多处,清淤沟渠300余公里,保障了旱区13.2万亩农作物得到有效灌溉。民政、气象、水利、农机、林业、农业、电力等部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协调配合,并肩作战,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旱救灾减灾工作中,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度过难关。

  奋战一线决不畏难

  抗旱的关键时刻,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是干部的参与、支持和帮助,干部坚守,人心就稳。在受灾地区,广大共产党员抗旱冲在前、为民勇当先,以实际行动生动展示和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高扬起一面面鲜艳的党旗。

  为进一步推动抗旱救灾工作,8月5日,县委再次召开全体县级领导扩大会议,对抗旱救灾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启动最高级别一级抗旱应急响应,由县级领导带队,组建抗旱工作队立即奔赴抗旱一线作表率,当先锋。

  再动员会议召开后,县委办系统立即组织捐款活动,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全体干部职工踊跃捐款11900元,并当即由县委办工作组带着这笔款项奔赴一渡水镇帮助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出发前,工作队员纷纷表态:“吃住在基层,旱情不结束,我们不回家!”

  “喂,是县抗旱服务队吗?我是回龙寺镇新塘村,我们村里的干旱十分严重,请你们派些设备给我们抽下水……”这些天,县抗旱服务队办公室的电话总是应接不睱。哪里有旱情,哪里就可以看到县抗旱服务队的身影,他们有的在坝基上架设机械抽水,有的开着送水车辆忙着送水,有的在田坎上给群众维修设备……面对灾民,工作队的同志表态:旱情在,他们就在,绝不让群众渴着。

  由于持续高温无雨,飞仙桥乡黄河、双罗、大飘、杨柳等村旱情严重,导致中稻失水欠收,晚稻无水栽插。旱情出现以后,该乡分管水利、农业的人大主席赵满红没有休过一天假,坚持深入到各村、组察看旱情,做到“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他组织抗旱的身影”。在他的组织下,该乡及时配置7台水泵、3000多米抽水管等抗旱物资,调处用水纠纷137起,确保了15000余亩中、晚稻的基本用水,将旱灾损失降到了最低。

  吴大雄,飞仙桥乡匡家桥村支书,为了全村的抗旱工作,从6月23日到现在,哪里旱情严重就到哪里去,很多次晚上12点以后还在处理放水矛盾,最终将能灌溉的田土全部进行了灌溉,挽回了几百亩稻田的损失,面对村民的感激,他总是说:“这是我的职责,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把我村的旱情损失降到最低”。

  洞头支圳是马头桥外水入内的一条重要通道,由于年久失修,塌方多、淤泥多、漏洞多。为了疏通与维修好洞头支圳,马头桥镇党委政府组织了洞头片中8个村的青壮劳力共30余人,在镇干部与村干部的带领下,不管头顶的炎炎烈日,不顾挥洒如雨的汗水,与天抢时间赶进度,与地抢工期清淤堵漏保安全,连续奋战三昼夜,终于在7月24日凌晨全部完工,为群众引来了最为及时的救命之水。

  旱情不退持续战斗

  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全县广大群众团结互助、众志成城、不等不靠,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表现出一种“临危不惧、不怕疲劳、敢于拼搏”的抗旱救灾精神。

  “干旱了近两个月,多亏这个水井,才保证了我们的生产生活用水。”白沙镇全田村群众告诉记者,该村私人企业家徐东金为缓解干旱现状,私人出钱6万元组织村民打了一口能蓄40吨水的井,井深80米,干旱的时候还有一定的水量,保证全田村5、6组村民生活用水之余,晚上还可以抽水灌溉水田,有效缓解了全田村5、6组的干旱情况。“天干没办法,只要大伙互帮互助,就多一分渡过难关的力量。”徐东金说,要是这口井也没水了,大家再一起想办法。

  回龙寺镇增付村群众在驻村干部及抗旱服务队7名成员的带领下,自筹抗旱经费2万余元,购买水管300多米,3组装机容量共为33.5千瓦的电排全天候从双江河流域泵水,保证了全村580亩水田基本无干旱,早稻获得丰收,晚稻顺利栽种。

  丰田乡上丰村一直利用山塘进行农田灌溉,今年因干旱导致山塘见底,无水可用,老百姓十分着急。村组干部决定抢修东风支圳经龟山村到上丰村的老水渠进行抗旱,但段水渠长3500米,因常年弃用,部分地段已经全部损毁,抢通难度很大。在村组干部的带领下,所有劳力全部上阵,携带锄头、铁铲等工具,头顶烈日,吃在工地,苦战2天,终于全线抢通,有效保证了200多亩水田的灌溉。

  通过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战,新宁受旱区群众饮水基本得到保障,有水源能浇灌的面积基本得到灌溉,旱区社会秩序保持了稳定。在抗旱救灾的主战场,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那份鱼水情、那份血肉联系越来越紧密,尽管旱情还在持续,但所有人都做好了充分准备,他们将坚守县委、县政府发出的承诺:旱情不退,绝不收兵!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