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 文艺副刊
  • 【党史故事】夫夷江畔的守望 作者:曾博琼
【党史故事】夫夷江畔的守望 作者:曾博琼
2021-06-07 16:21:32 来源: 华声在线 作者:曾博琼

夫夷江畔的守望

曾博琼

  宛旦平故里红色旅游景区位于湘西南腹地的新宁县夫夷江畔。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竹青亭。竹青亭造型别致,亭后一条小溪悄悄淌过,两棵粗壮的古桐树耸立于溪边,环境十分幽静。也许你会问,为什么要在这里建一座叫竹青凉亭?

  竹青是原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军委委员、参谋长兼第二纵队司令宛旦平的妻子李竹青。她一生没有孩子,等了丈夫一辈子,最后在孤苦和思念中老去。这座凉亭以她的名字命名,广州军区原政治部副主任邓正明少将撰联“旦平南征北战沙场洒热血,竹青夏去冬来寒舍盼君归”,以纪念他们凄美的革命爱情故事。

  1929年,李竹青经人介绍嫁到夫夷江畔的宛家岔,与宛旦平结为夫妻。二十几岁的李竹青还只是情窦初开的姑娘,比她大三岁的丈夫已经是一个勇敢善战的革命者。

  1922年,宛旦平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东征、北伐以及南昌起义,立下了赫赫战功。结婚的这天晚上,宛旦平收到一封党组织密信,要求他急速赶往广西开展革命工作,这一切是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新婚妻子的,他满是歉意地说:“竹青,我要出去做一笔大生意,很急,明天一早就走。”面对妻子的疑惑和不解,他说这笔大生意是为了让更多的劳苦大众过上好日子,是有意义的,而且一定会成功!李竹青虽然万般不舍,但还是细心地为他收拾好了行装。

  第二天天还没亮,她把丈夫送到了家门前的渡口,两人在樟树下深情告别。望着渐渐远去的船只,竹青再也克制不住自己,泪如潮水般落下来,是啊,这一别夫君何时才能回来?1930年的一天,她收到了丈夫的家书,信中写到“我现在在广西做生意,赚了一点钱,相信很快就会回来,等着我。”没有一句柔情蜜语,即便是这短短的几行文字却让李竹青兴奋不已,她把家书紧紧放在胸口,好像丈夫就在她面前,“等你,我等你,无论多久我都等着你!”从这一天起,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李竹青都会在樟树下,深情地望着丈夫离去的方向,期盼着,等待着……

  每当有渔船经过,她会立刻跑过去打听丈夫的消息,乡邻们不忍看着她孤苦伶仃,劝她改嫁,可她总是坚决地摇头“不,旦平一定会回来的!”夏去冬来,花开花落,21600多个日日夜夜的思念和期待,樟树下深情眺望的李竹青,仿佛化作了夫夷江畔一尊永恒的“望夫石”。1964年,时任国家水利部副部长的袁也烈来新宁找到了竹青老太太,这位曾是红八军第一纵队参谋长的老红军战士紧紧地握着昔日亲密战友遗孀的手道“嫂子,你受苦了!”含着泪把宛旦平于1930年3月20日为掩护军部转移扼守龙州铁桥英勇牺牲的事迹告诉了她,李竹青听后怔住了,半天说不上话,她无法相信自己心爱的丈夫在离家不到八个月就死了,他才30岁啊!她怎么可能想到,新婚第二天送丈夫离去竟成了这一生的永别!

  1980年,已经80多岁的竹青老太太在乡邻的搀扶下来到广西龙州烈士陵园,她颤颤巍巍地走向丈夫的墓碑前,“旦平啊,我来了,我来看你了!”1987年临终前的李竹青嘴里还是不停念着丈夫的名字,她唯一的遗愿就是把当年结婚的红妆以及丈夫写给自己的唯一一封家书一并陪葬,她要在另外一个世界继续守望着他。如今景区纪念广场上竖起一尊宛旦平烈士伟岸的铜像,似乎凝望着不远处爱妻的坟茔,“竹青,生意终于成功了,我回来了!”一天的婚姻,六十年的等待,终身的承担,青丝变白发,少女变老妪,不变的是李竹青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丈夫革命成功的坚定信念以及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