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 文艺副刊
  • 【作品解读】读红楼有感 作者:王琼芸
【作品解读】读红楼有感 作者:王琼芸
2017-12-06 16:01:13 来源: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作者:王琼芸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从情节到故事,从吃穿用度到房屋楼舍,无不透露出它的魅力之所在。虽然有“男不读西厢,女不读红楼”的老话在,但是我还是狠狠地读了一遍又一遍。从书里头数不胜数的人数弄得晕头转向到现在的了然于胸,不得不说我是花了心思和功夫的。

  提到《红楼梦》,不得不说的就是男主人公贾宝玉。乖张叛逆,便是他的写照。对于当时背景下的封建礼法,他是完完全全抗拒的。他崇尚自由,不愁吃喝玩乐,还特别爱和胭脂女流一起,或赏梅楹联,或嬉笑怒骂。说附庸风雅吧,也不全对,因为他的超人禀赋,在书中是可以如数家珍的。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回中,宝玉作了很多对联,精致而绝对,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有一对联:“绕堤柳借三嵩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一个“借”,一个“分”,如此恰到好处,却又没有过犹不及,足见其过人天赋。胭脂堆中有这样一个大才子,大美男,也难怪大观园里头的女人心向往之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宝玉是绝对的高富帅。试问又有几人能不动心呢?“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黛玉自然也是不例外。当然,不得不说的是,从整本书来看,宝黛二人可以称得上是灵魂伴侣。同样的家世,同样的成长背景,同样的是家中最耀眼的明珠,黛玉喜欢他勇于挑战礼法世俗,不向封建家长低头的顽强,而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进行了激烈的抵抗和嘲讽。与此同时,宝黛二人的才情基本也是可以旗鼓相当的,写诗做赋她从不让须眉。她的《咏海棠》中的那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最是经典,一个“偷”,一个“借”,贬词褒用,灵巧别致,以花比人,以人喻花,实在是妙到极致。这是否和宝玉的“绕堤柳借三嵩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

  此外,黛玉和宝玉还有着很多相同的爱好,她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的逆世态度,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也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账话”去劝说宝玉,因而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说到《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角色非妙玉莫属。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可能大部分的人都会说她太高,骂她怪癖,又嫌她过洁,骂她洁癖。但是任何人的性格形成都是有其根源的。在第十八回,作者借林之孝家的之口简单介绍了妙玉的来历,原来“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而在第六十三回,刑岫烟告诉贾宝玉,“闻得他因不合时宜, 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从这些旁人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妙玉出身很好,家里应该是富足的,不然就不会拥有那么多的稀世珍宝,但却“不合时宜”,得罪了权势,至于是如何,又因何得罪的权势,我们不得而知,一个青春少女,怎么能有跟“权势”打交道的机会呢?妙玉不是阮玲玉和蝴蝶。作为一个千金小姐,她根本无须交往应酬,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妙玉有着跟鸳鸯姑娘相似的经历,被不喜欢然而有权势的人逼迫,无奈之下才遁入了空门。没有谁生下来就性情孤僻。不一样的成长环境就造就了与常人不同的妙玉。她身处贾府这个大染缸里,却又生活在方寸清净之地。可以想象妙玉生活的孤独寂寞和她那种内心矛盾的激烈交战。禅茶一味,妙玉寄情于茶器,她收集雨水,收集梅花上的雪用以烹茶,说她清高也罢,说她为了打发漫长而无聊的生命,似乎也可。“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我们已经看不到曹雪芹笔下的妙玉的结局,但通过判词《世难容》也可读出其中的悲剧性,“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红楼梦》中的人物角色千千万万,需要去探究的层面也是很广,主观客观,微观宏观,索引现实,考虑的面太大,字面意义上的读懂不需要花多久的时间,但真正读懂它可能就得花上一辈子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