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 文艺副刊
  • 【水府品联】妈祖与邵有渊源 邹宗德
【水府品联】妈祖与邵有渊源 邹宗德
2013-04-08 14:53:36 来源: 华声在线 作者:邹宗德

  近读民国年间胡君复所著《古今联语汇选》,见有一段这样的记载 ,喜不自禁:

  福州马江船政局中 ,祀天后 ,其殿材俱来自外洋。沈文肃公葆桢题联云:

  惟神天亶聪明 ,愿千秋灵爽式凭 ,俾垂巧班工 、同成宝筏;

  此地海疆门户 ,看万顷沧波不动 ,有冰夷洛女 、虔拜云旗。

  又 ,汪应辰联:

  秋社荐黄花 ,正箫鼓重阳 ,证果三生天竺梦;

  故乡思荔子 ,记湖山招隐 ,先芬一卷邵州诗。

  这是福州一座妈祖庙中的两副对联。其中第二副 的“邵州”二字引起了我的兴趣。联语原注曰:神生时 ,母梦观音抱送神女 ,宋雍熙四年九月升化。高祖蕴为唐邵州刺史 ,著 有《邵州集》。”原来 ,两岸人民共同敬奉的妈祖竟然与我们邵阳有渊源 ,其高祖曾经在我们邵阳当过刺史 ,他的著作还 以“邵州”命名。

  天后又称妈祖 、天妃。妈祖 ,姓林名默 ,人称默娘 ,福建省莆田县人。妈祖出生地 ,古称贤良港 ,又称黄螺港 ,即今莆田市秀屿区山亭乡港里村。妈祖生平 ,灵修与悟道 ,多在湄洲岛。妈祖信仰地区多散布于中国沿海 、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地。天后信仰可以追溯 到《楚辞》记载中湘水流域人民所崇拜的湘君 、湘夫人这一类对自然力量的崇拜。自宋以来 ,民间普遍流传着对天后崇拜的风气 ,天后由一地域之海神演变为全国所信奉之海神 ,甚至成为一个能替人们消灾解难 、指点迷津 、有求必应的全能之神。清林清标撰《敕封天后志》序中云:湄州天妃 ,吾有林氏唐邵州刺史公九世女孙也。”清林麟焻《天妃显圣录序》亦云:湄洲天妃 ,吾有林唐郡州刺史公七世女孙也……际五季扰攘之秋 ,以曾祖弃官归隐 ,厥后移居海之滨 ,妃自是诞焉。”

  莆田人陈池养在清宣宗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前后 ,所写 的《林孝女事实》记叙:林孝女系出莆田 ,唐邵州刺史蕴九世孙。曾祖保吉 ,周显德中为统军兵马使 ,弃官归隐湄洲屿。祖孚 ,袭勋为福建总管。父惟悫 ,为宋都巡官。孝女次六,其季也。生弥月不啼 ,因名曰默……生于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 ,卒于雍熙四年,年二十八。”林孝女就是妈祖。对联的注释说 ,妈祖诞生时 ,她母亲梦见观音菩萨给她送来了一个神女 ,这就是林孝女 ,林孝女是雍熙四年升天的 ,这与陈池养的记载完全一致。

  那么 ,这一副对联为什么要提到她的先人呢?因为林家 是“一门忠烈”,妈祖的诞生是有渊源的。从唐朝林披开始 ,林氏即为大望族也。林披生了九个儿子 ,各被授 任“州刺史”,因刺史又称州牧 ,故号称 为“九牧林氏”,其中之一就是担任唐代邵州刺史的林蕴。据道 光《宝庆府志》记载:林蕴 ,字复梦 ,莆田人。初为四川节度使推官 ,刘辟反 ,蕴力谏 ,辟怒引出,将斩之。阴戒刑人勿杀 ,但抽剑磨其颈以胁服之。蕴叱 曰‘死即死 ,我颈岂顽奴砥石耶?’辟知不可服 ,舍之。及辟败 ,蕴名重京师。累迁礼部员外郎 ,刑部侍郎刘伯刍荐之于朝 ,出为邵州刺史。” 新唐书《林蕴传》对阻止刘辟谋反记载更为详细:林蕴知四川节度使刘辟有反叛意图,便善言相谏 ,辟不听;林蕴又书面给他直言极谏 ,他也不理会 ,反把林蕴戴上枷锁关在狱中 ,想杀了林蕴。林蕴正气凛然,大呼说:要发生暴乱的地方就不要进入 ,已经发生暴乱的地方就不要在此居住了。死了还好些!”刘辟怜惜他的直率,背后嘱咐行刑的人用刀磨其颈来威胁他 ,林蕴大叱说:死就死吧!我的脖子岂是你这个蠢货的磨刀石啊?”刘辟深知吓不倒林蕴 ,把他贬为唐昌尉。后刘辟失败 ,林蕴忠介耿直 、不畏强权 ,特别是他坚持统一 ,反对分裂割据的忠烈气概 ,名扬京师。林蕴还是著名的书法家 ,从卢肇授“拨镫法”,从此书艺日进。所 撰《拨镫法序》为书法经典。拨镫法”即“拨镫四字法”,所 谓“四字法”即 指“推 、拖、撚、拽”四字。他的诗联著作 有《林邵州集》一卷。所以汪应辰联中 说“先芬一卷邵州诗”,先芬 ,祖先的美德 ,这里代指祖先。唐宝历二年(826年),71岁的林蕴被人诬告 ,流放到海南岛 ,途中不幸病逝。咸通十年(869),赠洪州刺史 ,谥忠烈。刺史 ,汉武帝时始置。刺者 ,核检问事之意;史者 ,皇帝之所以使也。其权力和职责各朝代不一 ,时而在郡守之下 ,类似于巡按大人;时而在郡守之上 ,成为一州之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军事长官。刺史”的称谓也随着官阶的变化而变化 ,时而称刺史 ,时而称州牧 ,时而又称太守;时而设专职 ,时而由州府都督兼任。但是 ,它的基本职责还是代表朝廷巡察 、监督各级的在职官员的。

  林蕴生了一个儿子林圉 ,也曾任州牧。林圉的儿子林保吉 ,是妈祖的曾祖父。林家可 谓“一门忠烈”。莆田市湄洲湾忠门半岛地名的由来 ,都与林保吉有关。在五代后周王朝年间 ,林保吉担 任“统军兵马使”。当时 ,后周世宗皇帝命令都检点赵匡胤统军与北汉刘崇军队作战 ,林保吉参与了作战指挥 ,立下显赫战功 ,为赵匡胤的崛起 、为北宋的建立 ,作出过贡献 ,一门忠烈”名不虚传。后来 ,林保吉放弃官职 ,回到莆田 ,隐居在忠门一带。“忠烈门”的一方水土 ,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林家人。林保吉生了一个儿子林孚 ,也就是妈祖的祖父。林孚因为父亲的卓越功勋 ,担任了福建总管一职。林孚的儿子林惟愨 ,又名林愿 ,担任后周王朝 的“都巡检”,也就是妈祖的父亲。后来 ,也辞官回乡 ,定居在贤良港。林氏世代相传 ,自求多福 ,谦卑勤劳 ,从不刻意渲染自己家族的荣光。

  皇帝禁军最高统帅 叫“都点检”,皇帝每次巡行出征 ,都点检都要随驾 ,所以又称都巡检。林愿虽然是小国 的“都点检”,但毕竟也是个极有实权的大官。可林愿却毅然辞官 ,归隐回乡 ,与世无争,渔樵为生 ,粗茶淡饭 ,怡然自乐。莫嫌地窄园亭小 ,莫厌家贫活计微 ,许多高门锁空屋 ,主人到老未曾归。”林愿吟诵着白居易的这一首小诗 ,回到了美丽的忠门半岛 ,回到了波平浪静的黄螺港 ,开始了普通百姓的平淡生活。所以汪应辰联语中“记湖山招隐”一句就是指妈祖的曾祖父林保吉和父亲林愿。

  整副对联围绕妈祖的身世和家世渊源做文章。上边从秋社入笔 ,写妈祖的出生和升仙。秋社 ,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黄花 ,古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喜 爱“贴黄花”,同时 ,黄花”又指菊花。

  因菊花能傲霜耐寒 ,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所以 ,在闺女前面加 上“黄花”二字,就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 ,而能保持贞节。妈祖到死都是一个黄花闺女。莆田 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 ,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 ,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 、宫庙祭祀 ,求得保佑。故联语中说曰“正箫鼓重阳”。我国古代重阳有赏菊的习俗 ,因此 ,重阳又称菊花节 ,菊花又称九花。荐 ,是进献 、祭献的意思。证果 ,指证入果位。即以正智契合真理 ,进入佛、菩萨 、声闻 、缘觉等之果位。上边的意思是说:秋祭的时候 ,人们进献上黄花 ,正当重阳节的箫鼓响起 ,妈祖升天证入果位 ,正好应验了观音菩萨送神女 的“天竺梦”啊!下联的意思是说:妈祖思念故乡莆田的荔枝 ,思念归隐故乡的父亲、曾祖和曾经在邵州当过刺史的高祖蕴公啊!莆田的山水养育了这位仁爱勇敢的圣贤妈祖啊!

  联语的作者汪应辰(1118-1176),初名洋 ,字圣锡 ,信州玉山(今玉山县)人。南宋官吏 、诗人 、散文家。自幼聪明而凝重, 因家里贫穷 ,读书学习连灯油都买不起 ,他就利用闲暇时间卖柴挣几个小钱。因为买不起书 ,就常常向别人借来诵读 ,过目则不忘。他五岁知属对 ,十岁能诗。有一次 ,他到乡校 ,那里的老师(郡博士)想试一试他的才华 ,就出句让他对:“韩愈十三而能文 ,今子奚若?”意思是:韩愈13岁就能写文章 ,现在你像他吗?汪应辰应声对道:仲尼三十而论道,惟公其然。”意思是:孔子当年30岁的时候就教授生徒 ,如今只有您和他一样。对答工整而得体。为生活所迫 ,汪应辰十几岁就到县里去做弓手。当时 ,学者喻樗在玉山县任县尉 ,正是汪应辰的上司。喻樗听人说这个小伙子善于作对子 ,就在一次训练间隙把他召到跟前 ,指着旁边的几匹马出句道:马蹄踏破青青草”,汪应辰不假思索道:龙爪拏开白白云。”对句工整而巧妙 ,气势不凡 ,暗含远志。喻樗一听 ,大为惊异 ,认为他日后必成大器,于是把他留在衙中 ,给他的几个孩子教书 ,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为妻。果不其然 ,绍兴五年(1135),年方十八岁的汪应辰高中状元。

  宋代流传下来的对联很少 ,出自宋代状元之手的对联更是罕见 ,所以这副联语在楹联史上应该是很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