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 文艺副刊
  • 【水府品联】山犹西向水东流 邹宗德
【水府品联】山犹西向水东流 邹宗德
2013-04-08 14:44:14 来源: 华声在线 作者:邹宗德

  邵阳市双清公园砥柱矶上的高庙,原名五显庙 ,因宋徽宗赵佶曾题额瘦金体“康济”二字而更 名“康济庙”。庙内前为五显殿 ,奉祀五显神 ,后为注夫 ,是祀九子女神的。因清代皇室敬重关羽,康熙年间复修,更名为“关帝庙”,即“关圣殿”。据《宝庆府志》记载:“康济庙,一名高庙,在砥柱矶上,宋建,祀五显之神。宣和间赐额康济。宋教授韩伯修记,元明续修,明刘应龙记……(康熙)二十六年更为关帝庙……”殿前大门两侧有一副隶书对联,为魏光焘题写:

  翊汉明忠,山犹西向;

  吞吴饮恨,江自东流。

  魏光焘(1837—1916年),字午庄,派名扬纪,一名纪扬,原名光邴,字迁善,一字尊善,号芝香,自号石龙山人,晚年号老庄,别署湖山老人。隆回县金潭人。曾先后担任过甘肃、新疆、江西布政使,云南、陕西巡抚、陕甘、云贵总督,1902年,魏光焘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并署理盐政,总理各国事务。这样,魏光焘便登上了清朝封疆大吏中的显赫位置。光绪三十一年(1905),息影桑梓的魏光焘回到邵阳,退居今邵阳市城东马鞍山下的“湖山别墅”,于光绪三十三年(一九○七年)主持修缮此庙,联语就是此时撰写的。

  历代封建统治阶级都把关羽当做“忠义”的化身 ,关羽的地位被抬得越来越高 ,由侯而王” ,旋而进帝”,最后被尊 为“武圣人”。关圣殿遍布全国 ,有关关圣殿的优秀楹联也比比皆是。这一副楹联也属关圣殿联语中的上品。联语每边仅短短八个字 ,却十分雅切 ,对仗也十分工整 ,蕴含十分深刻。翊:辅佐;汉:蜀汉。翊汉明忠”即辅佐蜀汉 ,彰显忠心。关羽一心向汉 ,连砥柱矶这座山都是向着西方的 ,因为四川在西面。下边援引自杜甫《八阵图》诗:“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这是杜甫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 ,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是诸葛亮创造的军事操练和战阵图。江流石不转”也体现了诸葛亮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 ,如磐石之矢志不移。同时 ,这神奇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 ,似乎又是诸葛 亮“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中”的象征 ,所以诗的最后一句 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策 ,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国策 ,使统一大业中途夭折 ,以致遗恨千古。而此联 的“吞吴饮恨”说的是关羽,因为关羽的原因而造成了吞吴饮恨的后果。诸葛亮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却擅自出兵去攻打曹操,孙权趁机袭击荆州,导致占据天时地利的荆州沦陷,给蜀汉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也给他自己提前铺了一条走向死亡的道路。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败走麦城,后城内粮草不济,关羽只好冒险突围,留下王甫、周仓两人守城。结果路上中伏,关羽被擒,关平前去相救,也被捉住了。父子二人均被孙权杀死,关羽死时58岁。

  诸葛亮一加入刘备集团,就非常明智地提出了联吴抗曹的主张 ,直至后来担任蜀国丞相 ,诸葛亮都始终不渝地坚持联吴抗曹战略 ,可惜 ,这个事关实现统一大业的根本性战略 ,一失于守荆州的关羽 ,再失于刘备亲身率师伐吴。尽管诸葛亮竭力劝阻刘备伐吴。可是,刘备深陷为二弟报仇的义气之中 ,自毁联盟 ,毁掉的是统一大业啊!真所谓成也义气 ,败也义气也。政治家是不可以义气用事的啊!这之后 ,诸葛亮的六出祁山 ,姜维的九伐中原 ,一切努力都只是为求自保 ,可这自保又怎能保得住呀!诸葛亮遗恨悠悠!这也更是关羽的遗恨啊!所以联语下边说“吞吴饮恨”。吞吴失利,饮恨绵绵,但是江 水还是默默地向东流去。联语中的“江”,近指资江 ,远指长江。资江就在高庙之下 ,又是长江的支流;长江是吴蜀之战的地方 ,摆八阵图的地方。联语不无感叹之慨 ,江水东流 ,流向了东吴 ,流向了大海 ,大势已去 ,此恨千秋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江水流的是大势 ,流的是饮恨 ,流的是自然规律啊!但是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管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有多少悲歌壮举 ,江水还是永远向东流去。

  这副对联的对仗是非常严谨的。“翊”对“吞” ,明”对“饮” ,向”对“流”都是动词相对 ,汉”对“吴”是国号类专有名词相对 ,忠”对“恨”是形容词作名词用 ,山”对“江”是地理类名词相对,“西”对“东”是方位类名词相对。由此可见 ,作者是一位楹联的高手。魏光焘小的时候 ,由于家贫没上学。他19岁从军 ,出身行伍 ,并无科举功名 ,可他的文字功夫竟如此深厚。在军旅生涯中 ,一次宴请同僚 ,同僚们都是有地位的读书人 ,瞧不起魏光焘。酒至半酣 ,一位客人用筷子夹起一粒杨梅说道:

  盐梅 、盐梅 ,孔子颜回 ,家无读书子 ,官从何处来?

  大家一听 ,知道其意在讽刺魏光焘。这时 ,只见魏光焘不慌不忙 ,夹起一片咸姜说道:

  咸姜 、咸姜 ,韩信张良 ,将相本无种 ,男儿当自强!

  这是一副谐音联 ,上 边“盐梅”与“颜回”谐音 ,而“咸”字在我们邵阳与“韩”字同音 ,这一对句十分巧妙 ,与那客人的出句针锋相对 ,不卑不亢 ,在座同僚无不目瞪口呆。

  去年 ,我陪同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 、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所长余德泉教授参观这副对联时也谈及这个话题 ,余德泉教授说 ,有些人聪明好学 ,对艺术的领悟力非常强 ,所以他们拿出来的文字自是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