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 文艺副刊
  • 【嵯跎岁月】大山中的“知青图书馆”
【嵯跎岁月】大山中的“知青图书馆”
2007-09-10 19:21:01 来源: 作者:邵阳记者站

作者:李兰君

       1968年冬,“知青图书馆”在绥宁县大山腹处一个叫高塘界的小村落悄悄“开业”。知青们有携带藏书前来“入股”的,有欣喜若狂前来借书的。那天,大伙儿眉飞色舞笑逐颜开。从这天起,他们空寂的生活将渗透进鲜活的知识之泉,他们将在广阔天地里延续未竟的校园梦,为共和国崛起而学习的宏愿让他们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书源主要来自于设立地城北路的“红专”干部学校。因为“文革”的狂热,不管本国的优秀读物,还是外国的名著,一概被冠以“封资修”罪名统在禁读之列,就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鼓舞过几代人健康成长的作品,也因有描写爱情的成分被打入禁宫。在此之前,各校园的图书室内的藏书多被付之一炬,或做了人们卷“喇叭筒”的材料,或化作造纸厂的纸浆,或散落于民间命运莫测。弄不清什么原因,“红专”学校的书籍居然只是蒙垢竟无人问津,被这所学校任教的一位知青的父亲发现。得知这一消息,求知若渴的知青伙伴们激动万分。他们选择一个雷雨交加之夜,偷偷地将这些书转移到离此不远的柏世巷一名知青家中,然后将那名知青家的门窗关闭,悄无声息地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知青们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善良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周围的邻居自觉地替他们保密,省交通局的郭师傅与他的一帮朋友,帮助求知的知青们把这些经过伪装的书籍转运绥宁,并护送他们踏上崎岖山道,让这些好学的年轻人顺利地将这近千册读物搬运到知青点。
  说是图书馆,其实一无门面,二无书架书柜,即使有,谁又敢公开挂牌?六名女知青在小杂物间悄悄辟出一方天地,将漆黑的板壁洗刷一新,从地面一摞摞分类码放:政治经济学、哲学、美学、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文学……经过姑娘们的弄巧,一列列立于墙角的书籍顿时光彩夺目,犹如慈爱的老人目睹上学的孩子。知青们借阅书籍的活动也在秘密地进行着,由于各知青点相距太远,倘要多借阅些书时,只得俨然如村妇挎上竹篮,放块毛巾将书遮盖住。知青们相互取乐:“新媳妇走娘家了!”笑声划破静谧的山野,给那些近乎窒息的年轻心灵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然而,在那密切注意阶级斗争“新动向”的动荡年月里,青年们的求学活动还是被发觉了,知青图书馆遭受了追查和遣散。严酷的现实迫使他们离开了绥宁。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参与“知青图书馆”的知青多成长为各条战线的领导,虽然命运曾耽误他们十年宝贵的时光,可是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们为共和国读书的信念,坚定的人生坐标促使他们走到哪就坚持学习到哪,无悔的追求让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里脱颖而出。
     亲爱的青年朋友与莘莘学子,今天,当你读到这近乎天方夜谭却曾发生过的真实故事时,又有何感想呢?为了中华的崛起也为了你的美好前程,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奋发努力学习吧!
                                   (作者系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