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留言】 从1978年到2008年,不知不觉中,我们走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整整30年。30年来,从乡村、工厂、军营到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忆往昔,看今朝,现在,就请把您对巨变的种种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湖南在线邵阳新闻网特在文体频道里开辟“感受巨变”专栏,登出您的大作,让大家一起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喜悦。
中秋节,一位在外地工作近20年的老同学回到了家乡——江村,要我陪他前往就读过小学和初中的母校去看看。我爽快地答应了他。到了母校门口,映入眼帘的是:教学楼高大漂亮,教室宽敞明亮,校园绿树成荫,操场上的篮球架也换成了不锈钢管的……目睹母校的巨变,不由得勾起了我俩对童年时代的回忆……
那是1968年秋季,才5岁的我就开始在这里启蒙读书,一直学习到初中毕业。当时的这所学校是李家大院的一个祠堂(解放后改为学校),四合院形状,全用青砖砌成,左右两侧分为两层,都是木制楼面,后方是一个大礼堂,前方校门两边是木制楼梯,只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约40来个平方米。读小学时,老师用的黑板是用黑漆在墙壁上涂刷一处来代替,学生的课桌是用砖块砌墩子,上面铺一块水泥板而成,也就是这么简单,学习环境极差。特别是冬天到来,为了防冻,师生们就用土纸或报纸把窗户糊好,这样一来,室内温度是高了,但本就光线不好的教室更显昏暗了,学生们看书做作业极不方便,不少学生也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学习导致眼睛近视。读初中的时候,我们就搬到楼上学习,楼上的光线比地下好多了,因为在盖瓦处添加了很多块玻璃亮瓦来增强亮度。
改革开放后,我们离开了母校,这时候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学校的办学条件好了,环境也在逐步得到改善,黑板都换上了木制的,教室墙壁用石灰粉刷了一遍,课桌也是木制双人桌,操坪全部用水泥硬化好,并修建了两个乒乓球台,校内还打了一口水井,购买了一台潜水泵抽水,师生们从此结束了用水靠肩挑手提的历史。
1995年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学校进行了改建,将原来的四合院全部拆除,集资40多万元修建了一栋四层12间教室的高标准教学楼,还硬化了操场,建好了乒乓球台、跑道等活动场地,在校门内左侧修建起一个花园。如今的母校设有电脑室、图书室、活动室,教学使用电化教学,水泥路通到了校门口,学生们在这里读书比起我们那时候幸福多了。
母校之变,不但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而且教学质量也在稳步提高。一位家长这样对我说:“我小孩去年从外地转到这里读书,原来成绩常不及格,读了一年后,小孩的成绩大有提高,今年上学期每科考试都在80分以上,还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孩子在这里学习,我们家长很放心!”
当我和老同学在母校走了一圈后准备回家时,我俩再次回首母校的高大教学楼,感慨万千,心里在默默地祝福着母校在今后的改革路上前程似锦,再创辉煌。